回锅肉这道家常菜,凝聚了太多穷苦百姓的苦难与智慧。清初之际,湖广填四川而来的背井离乡之民,每逢年节要煮大块肉祭祖。死人祭过了,东西不能浪费,煮肉汤里下点萝卜白菜,肉块切片回锅快炒,就成了祭活人的妙品。别看菜出身下里巴人,却让汤唯这样的女神垂涎欲滴又避之不及,其取材颇为讲究:四川本地土猪的“二刀肉”,配以郫县豆瓣、甜酱、德阳酱油和香蒜苗,才算是名门正派。
何谓二刀肉?就是屠户旋掉猪尾巴那圈肉以后,靠近后腿的那块肉,因为是第二刀,顾名思义二刀肉。此处的肉最方正,能切出尺宽大片,同时肥四瘦六,下锅之后能打卷形成所谓“灯盏窝”,夹起来还一抖一抖,吃起来最是软糯滑嫩。可如今市面上的猪肉,大都是欧美舶来的那种白花花的瘦肉型猪,相比成华猪这类土猪,洋猪缺乏肌间脂肪,纤维也比较粗。再加上现在厨师选料不讲究,常用五花代替二刀,口感硬柴,远不如土猪二刀肉来得适口。 由此不难看出,回锅肉要好吃,秘诀就一个字:肥。但这与饮食潮流并不合拍,肥肉虽香,奈何暗藏凶险。口腹之欲和健康饮食之间,恐怕多数人还是看重后者,这其实是一种进步。
有老人回忆,过去吃顿回锅肉,盘子都要留着下顿拌饭用。如今,你哪怕天天吃也不稀奇。相比凭票供应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今非昔比,“以瘦为美”的洋猪,生长周期短,出肉效率高,打败土猪甚至让其“灭绝”,实在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经济发展、市场选择的结果。
尽管肉可能不是以前的肉,然而人却还是以前的人,回锅肉之于川人,早已渗入骨髓。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回锅肉是川人的九转仙丹。哪怕一天辛劳后饿得偏偏倒倒来撒不起,只要来上一盘回锅肉加两斗碗白米干饭,肉片与油汤汤一并洗白,顿时神清气爽,元气恢复。”
著名作家、“成都活字典”车辐先生做得更绝,在困难时期竟然把郭沫若寄给他的三封信卖给了成都市文化局,获得300元,为的就是能吃上几顿回锅肉,堂堂郭副总理的墨宝,竟然还不如几盘肉有吸引力。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曾为饭店题写“回锅肉好”的横幅。这川菜王者的魅力,可见一斑了。
编辑转帖
编辑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