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中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
文章来源: 罗雪七2016-09-21 17:41:45

孩子在西方长大,总觉得他们很幸运,很幸福。好像不如我们小时候吃的苦多。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伴随孩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走来,发现这里的学校有着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同样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和承受挫折的毅力(其实吃苦是我们的理解,这里叫做挑战自己)。这对孩子走上社会和今后的人生都是非常受益的。

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常常有各种野营,每次野营学校都会安排各种活动,其中有好玩的,也有锻炼孩子勇敢的活动。

儿子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野营在外,有一项挑战自己的活动是登高跳跃。儿子回来告诉我们,大家站在下面看着高高的那个地方,心里都有点嘀咕发颤。老师说是安全的,需要有人带头走上去,跳下来。儿子说他鼓足勇气,第一个走上去,站在那里往下看时,也有点紧张。这时,所有的同学们都一起为他喊“加油! 加油!”。儿子很感动,勇敢地跳下来了! 同学们热烈地为他鼓掌,大家也都有了信心。其实那时儿子在他们班是年龄最小的,而这次活动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信心和友谊。

小学的时候每次野营归来,孩子们常常会帮助老师们一起卸下大轿车上的各种行李,然后才把自己的行李拿出来。这些孩子们年龄大小不同,却都尽力地忙着,每次看到这个情景,都会为孩子们在这样的学校教育环境下感到欣慰!

到了中学,儿子的学校要求每个学年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两项不同的体育项目,平时下午放学后学校常有体育训练,每个周六上午都有校际之间的体育比赛,这是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的,是一门必修课。

不管春夏秋冬,每周六上午的体育比赛是是风雨无阻的。那时儿子踢足球,有时候比赛中间下起了大雨,连教练和拉拉队都打起了雨伞,场上的孩子们却照样情绪高昂地冒雨把比赛踢完。赛完后孩子们个个浑身都是泥水, 还都笑笑的庆祝胜利。要是输了球,也是一身泥水,还要和对方的队友礼貌的握握手。不管是赢还是输,从来没有看见孩子们有互相埋怨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学校的老师和教练平时给孩子们立了规矩,做了这种培养。

中学时儿子参加了学校的辩论队,他们自己组成的队友团队,每队四个同学。辩论队有学校的专职老师做教练和指导,每周有活动,还要参加校内和校际之间的辩论比赛。这种辩论比赛有些是提前命题的,有些是比赛当时现场命题的,平时要有很多很广的知识积累,才能应战。

每次送儿子去参加辩论比赛,都希望他们队能赢。都会站在赛场外面,关切地看着他们的比赛进程。虽然隔着玻璃听不到声音,却能从孩子们的表情中看出胜负。胜利了总会非常开心,输了也会很不开心。有一次是去参加大区的半决赛,经过激烈的鏖战,儿子他们队以一分之差输给了对方。看见孩子们的脸上几乎难过的快流泪了,知道他们此战不顺利。正在此时,看到他们的教练老师拍拍他们的肩膀,示意他们应该去祝贺对方。于是看到同队的这四个男孩子互相拍了一下肩膀,仰起脸,脸上挂着笑容去给对方握手祝贺。不管是赢还是输,他们都是Gentleman ! 看到这一幕,真的感受到老师在提醒孩子们要输得起,要在挫折中学会成长。

日常生活有课堂,点点滴滴是培养,爱孩子,就让孩子去接受挑战,去吃点苦,接受点挫折,感谢这里的学校,给了孩子这样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