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4-02-28 11:07:58)
每天清晨,当晨光透过窗户洒向房间,花园里传来鸟儿欢快的歌声,预示着美好的一天即将开始。我凝视着屋内明媚的阳光,有时心中忧虑着它是否会对窗边的餐桌造成损害。这张餐桌是两年前购买的,它由上等的木材,经过精湛的工艺制成,深受我们全家人的喜爱。当我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丈夫时,他笑着回答:“这点微弱的阳光,怎么可能损坏我们钟爱的餐桌呢?真的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4-02-16 13:45:51)

去过欧洲各国,却未踏足葡萄牙。这次乘南欧之旅,在返回北美之前终于来到了葡萄牙的里斯本。在西班牙逗留了近三个星期,对于里斯本,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只是满怀好奇心踏上了这段旅程。

乘坐长途汽车从西班牙南部塞利维亚驶往斯本,车程约五小时,再加上一小时时差,早上出发,到达里斯本已是午后。汽车离开塞利维亚郊外那片种满桔树、橄榄树和葡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3-12-09 12:11:55)

苏州是个美丽的城市,她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美食,漂亮的园林,还有各种誉满全球的工艺品,诸如缂丝,红木雕刻,宋锦,刺绣等。 从小到大,不知去过苏州多少次,对她还真是情有独钟。小时侯去苏州,是跟着大人走访亲戚,有城里的,还有乡下镇上的。印象最深的是去乡下镇上。记得亲戚家的房子如同现在的江南水乡,房子的门前是青石板的路,路边有个阶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在那个不正常的年代,宿舍里的孩子们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他们当时的时代潮流中,没有人能躲过一次又一次政治浪潮的冲击。1960年以前出生的孩子,基本上都躲避不了上山下乡的命运。兄弟姐妹中,家中如果有人去了乡下,那么弟弟或妹妹就会被分配在工厂,城镇的商业部门,或者被分配在里弄加工组,幸运一点的可以分到大学办的工厂。在1967至1970年中,有的家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文革开始的时候,我们正在上四年级。记得学校从六月开始停课,学校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字报,几个住在市区里的老师被当作资产阶级批斗。宿舍里的气氛也开始变得相当紧张,每家大人的脸上都带着十分沉重的表情,我们这样大的小孩子都被大人管住,平时只能待在家里。 有一天,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外面有游街了,”好多孩子都跑了出去。我跑出去的时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小时候住的那个令人怀念的宿舍现在早已无影无踪,而宿舍围墙外面的那条路依然存在。每次回国期间只要走到那一带,一种穿越到那个年代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当年宿舍里的人和事仿佛就在眼前,儿时的记忆挥之不去,往事并不如烟…… 那个宿舍的D区有五排二楼的房子,每一排上下加起来有十二户。我家住在最后第二排的中间。那排楼下的六户面对着前面一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3-10-13 06:40:41)
小时候的记忆不完全,有的也很模糊,但总有几件事是忘记不了的,好像会永远记在心里。 困难时期我们年纪都很小,好多事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只记得家里没有什么荤菜,但我并不是很在乎,因为我在七岁前是一个食欲不振的孩子,对吃不是很有兴趣。也因为食欲不振,我做了几件因为粮食而终身后悔的事。 那时我还在幼儿园,记得当时的老师是我们宿舍里一个同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前几年去欧洲旅游路经莱茵河时,特意去走访了德国的重要城市波恩。
?
(照片摘自网络) 波恩是德国西部沿着莱茵河畔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从1949联邦德国成立直至1990德国统一,这里是联邦德国的首都。波恩所以吸引不少游客,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她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乡。 贝多芬的故居位于老城的一角,那里有贝多芬的铜像,有关于贝多芬的博物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23-09-25 09:32:24)
有些事看起来十分平常自然,或者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是青少年青春期要经过的阶段。可是,在那个动荡,混乱,许多人的心灵被扭曲的年代里,未成年的孩子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日记本的内容被批判,被羞辱,遭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连家长都没有办法替孩子申辩和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下面要讲的是一个初中少女的故事,她叫慧子。 慧子小时侯爸爸总是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3-09-18 09:00:19)
这几天整理旧书信时,找出不少琼的来信,数了一数,有十九封外加一张圣诞卡,粗粗浏览了一下,是1997年至2003年的通信。大部分的信都是写着满满两到三张信纸的,在现在看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了。1997年的那封是她与我在美国第一次联系上以后写的,里面还夹着她的全家照。 我和琼是在大学校区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从幼儿园起,我们就在一个班。她在女孩子中算是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