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34岁教授成"外语达人" 精通几十种语言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工作室里的白钢

有人说,“他是现今掌握语言最多的中国人,没有之一。”还有人说,“欧洲的古典语言他都会,他掌握的语言帝国疆域横贯整个欧亚大陆。”

简直像是“世外高人”,这位34岁的副教授掌握的语言种类全写下来需要半页纸,除了西方现代主要语种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希腊语之外,他更着力研究和掌握了世界各大文明体的几十种古典语言,比如赫提语、古希腊语、拉丁语、吠陀语,梵文、巴利文、阿维斯特语、古波斯语、古亚美尼亚语、哥特语、古爱尔兰语、古教会斯拉夫语、立陶宛语、吐火罗语、阿卡德语、圣经希伯莱语、阿拉美语、腓尼基语、乌加里特语……

他叫白钢,在德国拿了博士学位后,2009年开始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因为有了他,复旦大学一下开出古希腊语、拉丁语、旧约希伯莱语等新课程。

讲出单词背后的文化

在复旦光华楼西辅楼308教室,记者有幸听了白钢老师一堂课。

这是一门名为《苏美尔语》的选修课,几个女生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她们已经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其中一名已经直升古典文学研究生的女生说,“白老师太牛了,我们都很崇拜他。”她拿出密密麻麻记着各种语言符号的笔记本告诉记者,“虽然有的语言并不是很懂,但听白老师讲解一个词的变化过程,就能了解这个词背后的文化,这很神奇。”

教室里不超过十个人,白钢也不点名。他开始侃侃而谈。提到苏美尔语的单词,他就写到黑板上,由此带出单词的来历、变化。整堂课上,他不停地在黑板上写字,全是像密码一样看不懂的“单词”。

白钢说,苏美尔语是有文献记载的年代最古老的语言,属于公元1000年前的死语言。它不与任何其它已知语言相近,是巴比伦王国祭祀用的语言。苏美尔语属于黏着语,它的词由粘在一起的词段组成。

他告诉学生,有些语言的解码很偶然,比如苏美尔语。起初,人们发现有一个墓碑上的文字根本读不懂,那就只能猜,但是可以肯定墓碑是记录皇室的。墓碑上有一个名字出现了两次,而在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皇帝名字一样的只有两个人,由此开始推断,层层突破。

在复旦大学,白钢还开了希腊语、拉丁语等通识课程。几学期课上下来,他发现,真正选课的学生不多,但来听课的学生却不少。他猜测学生可能觉得语言很难学,但是又对这些语言感兴趣,所以上他的课,有本科生,有研究生;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

外语达人本科读金融

“你会多少门外语?”“几十门吧,我也说不清楚。”白钢进一步解释,用得比较多的是十几种语言。

精通这么多语言的白钢,本科读的竟是金融专业。

白钢1995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有空就到复旦大学旁听文史哲的课程,结果很快被德国哲学所吸引。于是,他专门到同济大学报了德语班,语言天赋由此逐步被挖掘,“我买了本德语基础语法,看了之后,语法能跟上了,就想读哲学原著,于是直接上了中级班。”

就这样放弃了金融学。不过白钢笑着说,“金融我都懂,蒙不了我。”听说也有高薪请他去金融机构的,但白钢觉得,金融理论太简单,满足不了智力的需求,“太快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1999年本科毕业后,白钢如愿前往德国特里尔大学留学。初到特里尔大学,白钢去报名学希腊语,不巧希腊语初级班已经开课,他就改读了拉丁语班。事实证明,这走了一条捷径如果他先学希腊语,可能会学不下去,因为希腊语比拉丁语更难。“古典语的语法比现在的语言复杂得多。我通过和拉丁语比对来学习希腊语,才体会到了触类旁通促进语言学习的乐趣。”

2005年10月,白钢获得古希腊语文学、拉丁语文学、哲学三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他在柏林自由大学获得了印度-日尔曼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与闪米特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古希腊语中的闪米特语系外来词》。

白钢还学会了梵文,“学习梵文后,基本找到了打开整个印欧语系各个子语系语言的钥匙。”后来又学了吐火罗语,白钢说,“吐火罗语解码比较晚,是季羡林的老师上世纪20年代才解码的,所以季老也掌握了这门语言。回过头来看,它是最复杂、最精妙、表现力最丰富深刻的语言。”

说到语言,白钢侃侃而谈:印欧语属于屈折语,具有不同的意义单位,词的内核辗转若干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好上手,只要掌握了意义单位、音变规律、前后缀,一个学期下来就可以读不算太简单的文本。但必须借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单纯学理论不行,语法对语法也不行。

在白钢看来,学习十种以下的语言,不需要任何天赋,最关键是要持之以恒,付出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这才能克服记忆的难关。另外要学习一些比较语言学方法,“学过某种语言,在此基础上再学一种语言,一定是触类旁通的”。

在哲学课上“说相声”

白钢认为,学语言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阅读重要文献,懂了这门语言,就可以直接阅读一手文献,而不是二手的翻译文献;二是学了这门语言的类型,以便更快掌握同类语言的规律。

当年白钢从德国回来,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都邀请他加盟。他觉得“到哪个系都可以”。“在学科分化的特征下,整全的视野被瓦解、分散,拆成具体的学科、专业,我在古典的世界里阅读古典作品,古典世界的意义恰恰是把支离破碎的世界回归还原到整体世界”。

因为语言优势,很多人文学科的老师邀请白钢一起上课,一起做研究。有一门哲学系的研究生课《古希腊哲学研究》,由哲学系的丁耘老师和白钢一起上。有学生说,整堂课就像说相声一样,丁耘站在讲台中央,白钢坐在第一排旁边,遇到一些原典解读,白钢就站起来解释其中古希腊语中的含义。课很有吸引力,一个大教室坐满了人。

白钢的电子邮箱前缀是kalosagathos,在希腊语里kalos是美,agathos是好,合在一起就是美好,有学生直接叫他agathos老师。

白钢的书桌上,放着一本本与藏语有关的书,《梵藏汉维摩经》是多种语言对照的摩经,是他托人从境外带回来的,还有一本是《古代西藏碑文研究》。他告诉记者,最近语言学方面的学术兴趣在汉藏语,已经可以借助参考书阅读藏语文献了。“终于绕了一圈又回到中国了。”他希望能够“以中国解释中国,东方解释东方”。

白钢也感叹,“静下来读书的人少了,现在更少了,这是经济逻辑占据支配地位后必然引发的场景。”这位70后对80后、90后抱有不小的希望,“迷信西方理论和价值观恰恰透视出老一辈的不自信,而80后、90后有着不一般的自信,相信他们乃至以后的人,能更自信地对待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albert88 发表评论于
不要求全责备,想想看自己是否可以做到? albert88***相信这位博士的天赋。绝大多数人在语言上是没有天赋的,所以很难理解。不要求全责备。水平都是相对的。精通或通晓也是相对的。郭沫若当年花了一点点时间研究甲骨文,水平也是相对的,但已经号称大师了。标准就是:如果某人在这个领域内是顶尖高手,就足够强大了,就堪称大师了。不要迷信那些老一辈的学者或大师。仔细想想,他们也不过如此。没有人知道那些古语言是怎么讲的吧?研究古语言相当于猜谜或解码啊。怎么可能和口音扯到一起?以为是现代语言啊?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以用来研究历史文献,就已经了不起了。34岁,就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比同领域内的大多数中国教授强大得多。
J_man 发表评论于
同志们啊,精通是不可能的 J_man***想说啥说啥,听不出口音,才能算精通。双语的人已经很了不起了。除了英语外,没有在那个语种的环境看上几年电视,聊上几年天,交上几个此语种的女朋友,精通是不可能的,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来自日常生活。
一派胡言. 发表评论于
关键词是“精通” 一派胡言.***估计白博士有超人的记忆力。世界上有的人记忆力是惊人的,例如电视上有时看见的嘉宾,他们可以在一、两分钟内记忆常人需要几年才能背下来的数据。所以我们可以推测,白博士的记忆力是超人的,常人绝对不能相比。但“精通”一种语言,单是记忆还不够,你好懂得这个民族的文化甚至历史,你会在这个语言的运用技巧上达到滚瓜烂熟的地步。即使是这个国家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也未必“精通”她/他自己的语言。中国人在用词方面有个很明显的习惯,就是形容词太多,而且动不动就用“著名”、“精通”、“唯一”、“无比”、“空前绝后”等词来修饰名词。所以在中国,很多人是“著名”作家/演员/主持人/模特儿,很多“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泉”、“天下第一”,很多“无敌/常胜”将军。试问,如果你让“无敌将军”同“常胜将军”对垒,结果会怎样?
wish29 发表评论于
别把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真当了自己聪明 wish29***搞语言学是专业角度的评判,更多从语言研究和文献考察阅读的层次。认识两个语言学的博士生也是如此。你当真跟你日常口语那。语言如同绘画音乐也需天赋,曾认是个金发碧眼的鬼子,只是由于兴趣,在一年半把中文说的溜溜的,发音相当正,还在学生自办的中文广播电台给我们播新闻(他的发音,那比大山可强)。这还不算,人家三个月后还在电台教大陆学生广东话了。那时侯还没在中国呆过呢。他的中文比几个后来公司见过的在中国呆了两年多的不知强了多少。从那以后,就真正明白:这语言也是要天赋呵。您不明白,别就认为别人也一样。更别真当自己的孤陋寡闻是聪明-小聪明吧。
希曼 发表评论于
我会六种语言 希曼***每学一种语言,为了达到流利程度,我都要到其母语国家住上几个月。就是这样,我也不敢说精通...
现在有记载的多语言学家是 Joseph Caspar Mezzofanti (1774-1849),意大利人,据说可以流利的说38种语言。
***how-to-learn-any-language***/e/mezzofanti/language-table.html。 白刚博士眼看就要创世界纪录了,呵呵
40 发表评论于
文中很多语言几本上都是死语言 40***就是说只用来查考文献研究历史文学的。现今基本上流通了。有拉丁语打底,很多语言可以说式触类旁通。至少看看文献什么的还是能的。再加上点儿历史,坐课堂里还是能说不再出个子丑寅卯的。至少他对语言有很大的兴趣,光这个动力就能挺几门语言了。自己吹记者捧的成份也有一些。正常,哪儿那么钉是钉铆是铆的。
Wish29 发表评论于
要不说是牛人,那一般水平的也就不牛了不是? Wish29***再者没觉的钱钟书有多牛,文史哲行内对钱的评价不怎么样。
Okiwoi 发表评论于
估计很多语言他只是研究过,但不能说。 Okiwoi***许多大陆的语言学家的口语一塌糊涂。语言需要经常使用,才能流利。他只是研究了这些语言而已。
senore100 发表评论于
这不是说人家比辜鸿铭和钱钟书都要牛嘛! senore100***
非否 发表评论于
精通一门语言要一两年吧?假设他一生下来就开始... 非否***“你会多少门外语?”“几十门吧,我也说不清楚。”---才怪!的确牛,吹的那种。
mmee 发表评论于
我的温柔 mmee***你是挺温柔的。如果要是私下聊天,混淆了“精通”和“通晓”,这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记者,或者这位懂那么多语言的人居然把这两个词弄混的话,后果是非常恶劣的。中国有很多人都在学外语。那些人看了这篇文章后会有一种非常强的急躁情绪。他们会问自己,为什么人家“精通”三十几种语言,我却连一种外语也精通不了?你要是年过书的人我想你会明白,这种急躁情绪对学习是有害的。从另一方面讲,如果真的是精通三十几种语言也算真的是那么回事。可是,这篇文章,还有这个副教授的确是在过分夸大。精通三十几种语言是不可能的事情,无论他是人还是仙。中国社会浮躁是跟这些人有相当大的关系。充斥媒体的多半是“奇才”,“神童”,“一夜暴富”,“嫁福豪老公”。这些东西让人浮躁,让社会动荡。中宣部真正该治理的是这样的恶劣宣传。
名笔名 发表评论于
是不是精通无从考证,但看人家34岁头顶能谢到那个程度 名笔名***铁定是个牛人。
臭老王 发表评论于
说学了几十种外语就已经不简单了,要吹精通,我就不信了。 臭老王***这学者被乱吹牛的媒体坑了。
我的温柔 发表评论于
甭跟记者较劲 我的温柔***知道他意思就可以了,非要对“精通”咬文嚼字就没意思了。说“通晓”可能好一点。
breda 发表评论于
根本不可能! breda***
看客丙 发表评论于
不太相信他能够精通几十种语言。可能是知道几十种语法。 看客丙***
mmee 发表评论于
什么叫精通一种语言? mmee***本人是自由使用三语言的人。按照自己的体会,精通一种语言该是拥有这种语言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真正使用这种语言思维,而不是在自己的脑袋里翻译成自己的母语然后再理解其中的意思。我不相信这个人有那些古代外语的语感,因为地球上已经没有人在生活中使用那些语言了。我想这个人的水平最多是学过这些语言的人(从课本上学,离真正的精通还有十万八千里)。在中国境内,真正精通语言最多的不是内地大学的教授,是新疆人。据新疆的同学说,要想在新疆活得没有障碍,至少要精通4种语言。这里的精通是自由地使用这四种语言。举个例子,在同一个饭桌上几乎是同时参与4种语言的谈话。这是非常难的。本人曾有机会在午餐的时候同时参与3种语言的谈话。觉得很棒,很牛!
大坏狼 发表评论于
我在德国住的邻居 大坏狼***白博士确实事牛人啊,这一毕业就是复旦副教授,了得啊,炒股也是高手,哈哈
-朕- 发表评论于
这个是牛人,前人出了这样人才不过晚清辜鸿铭 -朕-***尤其当年中西贯通的辜鸿铭强烈反对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反映出的这个牛人的这段话:
“迷信西方理论和价值观恰恰透视出老一辈的不自信,而80后、90后有着不一般的自信,相信他们乃至以后的人,能更自信地对待自己的文化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