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黑龙江省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内的日本人公墓 新华社记者潘祺摄
新华网哈尔滨7月31日专电(记者强勇、潘祺、徐宜军)30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网上迅速发酵。该微博称,为了GDP和政绩,黑龙江省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资,并把这一事件称之为“中国式碑剧”。
截至31日下午16时,该微博已被网民转发8.1万次,评论超出1.8万条。网民“深蓝的海”说:“如此gdp要它何用?如此换来的投资与乞讨何异?难道诺大的中华民族为了不一定能挣到的小日本的那几个臭钱就要摇尾乞怜,甚至忘记国耻,放弃尊严?”
网民“纠缠的麻花”说:“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友好而歌功颂德、去立碑,那些默默牺牲的英雄给立碑了没?这是讨好,不是友好!”
(记者调查)政府回应:立碑不是出于经济考虑,除“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外还有“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碑
31日下午,“中国网事”记者赶到黑龙江省方正县进行采访。据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介绍,这次方正县投资50万元一共建了两个碑,一个是“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另一个是“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并已经得到国家外交部的允许。
方正县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王伟新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为达到长期占有野心不断向中国东北地区派遣开拓团民,实行殖民统治。
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专家介绍,日本“开拓团”向中国移民始于1905年,分为“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国策移民”三个阶段,移民人数不断扩大。从 “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在中国东北十余年的殖民统治中,除农业移民外,还有政治移民、工业移民、商业移民、文化移民等,总人数达百万以上。
王伟新介绍说,日本战败宣布投降后,尚在东北的各开拓团老人、妇女和儿童纷纷结队出走,寻找回国途径,当时部分开拓团民集结在方正县,人数达1.5万人。因长途跋涉、体力耗尽,加上传染病流行,开拓团民纷纷倒毙,死亡人数超5000人,其尸骨被方正人民收集起来合葬在现在的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部分开拓团民辗转回国,但仍有4500多名日本妇女和儿童滞留方正县,方正人民则"以德报怨"收养和照顾了这些开拓团民,方正县逐渐演变成黑龙江省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人数最多的县。
洪振国否认了方正县立碑的举动是出于经济方面考虑的说法。他说,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每年都有日本人来参观扫墓。政府通过立碑,一方面是让来参观的日本人可以找到养父母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中日后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胸怀,我们是带着反省历史、祈愿和平的想法立碑的。
(事件进展)“开拓团”成员姓名搜集工作已停止,政府将继续加强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洪振国说,立碑主要是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一个见证,将名字刻上去也是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胸怀,提醒后人要和平。目前,方正县已经停止继续调查“开拓团”成员姓名的工作,因为政府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做这个事情,能够起到警示和教育意义即可。
王伟新表示,“开拓团”不等同于日本军队,他们是侵略者,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上并没有日本军人的名字,搜集的都是“开拓团”的逝者。
洪振国说,把开拓团民亡者的名字刻在碑上,是要让来参观的日本人知道他们的祖先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埋在这里,知道他们既是侵略者又是受害者。今后方正县将继续利用好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中日人民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中日友好园林内的中国养父母公墓新华社记者潘祺摄
中日友好园林内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上记录的名字新华社记者潘祺摄
28日,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松本盛雄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外的方正县观看刻有旧满洲开拓团已故成员姓名的石碑。
中日友好园林内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上记录的名字新华社记者潘祺摄
28日,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松本盛雄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外的方正县观看刻有旧满洲开拓团已故成员姓名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