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木法形容 实拍:上海公园里的相亲"洞会"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闲来想去趟美术馆

上海滴人民公园内某地段人潮汹涌哇,简直要堵住了

挤啊挤,看到成群扎堆的大叔和大妈,分布在一个“洞”的区域里



路两边是像房屋租赁那样的白纸一溜溜挂着

有人提马扎坐着,手里抬着写着电话号码的类似的牌子

几个大叔和大妈拿着笔,认真的在做着笔记

热浪滚滚啊,偶只想快点挤出这阵仗

白纸红字,红纸黑字,像卖蟑螂药睾丸癌治疗的虚假广告


定睛一看,心情真是无以伦比木法形容啊

官方市场,买卖自由,绝不强买强卖

中介费有便宜的有贵的,多贴照片要加钱哦亲

当然为节约成本DIY的也是有的

某个大叔就举着一个白纸糊的牌子,上面印着不晓得是它的还是它闺女的电话号码


跟卖光碟似的,见合适的人就show过来

洞啊

房子。。。。



复旦。。。博士。。。


绝对好看!!!

条件都不错,还是党员呢

认真的大妈

这个太简陋了

附《亚洲时报:印度女记者体验北京中山公园相亲》,北京也有类似场面,不过这篇读完感觉有点假。


亚洲时报:印度女记者体验北京中山公园相亲

香港《亚洲时报》7月10日文章,原题:“婚姻市场”的星期天下午

夏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拥进北京中山公园的人群中,最令人好奇的是一大群老年人。他们沿着长满垂柳的护城河转悠,以品评的眼光相互打量着。所有人的共同点是都拿着一张纸。这一特殊聚会似乎是某种市场,但商品既非蔬菜也非家庭用品。事实上,这是个婚姻市场:一个独一无二的公共聚会,把共产主义集体文化的特点同父母在包办婚姻中的传统作用以及更加现代的消费选择学混合在一起。

每周日下午都会有这样的聚会,这个市场成了一些父母们的论坛,他们对被工作所累、无法找到人生伴侣的儿女感到绝望,决定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一位戴眼镜的父亲举的一张纸上写道:“男,28岁,有房,无抵押贷款,共产党员。”离他几米远,一位满脸绝望的母亲的纸片上写着:“女,35岁,1.6米,博士学位,大学教师。”

对任何看起来相对年轻的人来说,无意中在这里走动都是“危险的事”,很快就会被父母们围住。国籍看起来不是障碍。好几个人急切地问我是不是“单身”。我抱歉地摇摇头,他们很快就改变策略,问我是否有一些单身朋友。“我并不介意女孩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她必须心地好,有一份好工作”,一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说。在我离开前,她把手机号留给我,让我帮她当警察的36岁的儿子找个合适的人。


中国社科院一名专家说,目前中国大城市里存在的星期天下午婚姻市场三四年前才开始出现。像这样公开表示有兴趣为儿女寻找配偶在一代人时间之前还是不可想象的,“婚姻在中国传统上是非常私人的事,为孩子打广告找对象是很丢面子的事。”

毛泽东时代,包办婚姻被看作是封建遗毒,父母们也不干涉孩子们的私人生活。这一空间被单位所填补,夫妇结婚前需要得到单位的帮助和批准。然而,经过30年的经济改革,人们的态度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变化。“面子”已不再那么重要了,所有事情中都有一定的市场心态已变得可以接受了。

不过,没有太多证据显示婚姻市场比专业婚介公司的成功率更高。事实上,现代年轻人经常会对父母的干涉感到生气。焦急的父母在公园里促成的约会通常以失败告终。

我比这些父母感到更疲惫,我慢慢地离开公园往家走。一名妇女从后面追上我,请求我为她28岁的女儿寻觅一名合适的对象。当我同意帮忙试试看时,她抓着我的手低声说:“我觉得说出来都有点不好意思,我也在为自己找对象。我丈夫几年前去世了。55岁到60岁的人都行,我也对外国人开放。”(作者帕拉韦。艾亚尔,陈一译)

“看看看看,条件不错啊”

忍不住说几句 发表评论于
突然发现中国“美女”很多 忍不住说几句***
春天的钮扣 发表评论于
绣球运动 春天的钮扣***建议各公园周末搞人文相亲活动。组织才艺表演,走秀。女孩子们精心化装和打扮,肯定好看。男同胞交门票入场,牵手后再付一笔费用。就是搞个民间版或山寨版的“非诚勿扰”。所不同的是,重点展示女孩子。。。仅供参考。先如今大家都忙,和异型接触和交流机会太少。平时看见的人都不好好收拾,很难有“回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