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80后海归美女老师讲课视频网上爆红(文/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快报记者昨天问她:你为什么会火?

她说:可能因为大家、大众心里都很累……

微博上,复旦大学80后女教师陈果的两段“情商课”视频,这几天被疯转了几万次,有的网站播放次数将近30万次。网友们对课件内容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有人评论赞叹:“真牛,看完豁然开朗!好厉害的女老师!”更有人称她为国内最好的情商教育老师。

陈果是上海女孩,80后。网络视频中,她一头短发,出口成章,气质优雅,几乎没喝一口水讲完课程。热心网友还整理了一份她的个人资料:身高 1.72米,1981年2月出生,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曾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

这位80后气质型美女教师,在课堂上和大学生们探讨如何面对挫折和苦难、怎么交朋友、如何做到思想的自由、关于爱情……

■视频精彩内容节选

如果你不能改变命运,那也要恭顺地领受这种命运

在包容他人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包容自己,原谅自己曾经应该做但没有做的事情,同时要学会包容自己的命运,包容你的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都会经历很多挫折和苦难,这个时候,如果你处于烦躁对抗的状态,一旦对抗出现,你就会不自由。当你跟一个事物对抗时,对抗本身就让你有束缚,因为你发出的很多力量并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而是为了控制对方。等你和对方和解时,你才能真正放松,达到自由状态。

假如有一天,我们身上遭受了厄运(如病痛),你要记住,去直面你的命运。如果你不能改变命运,那也要恭顺地领受这种命运,这是与生命的和解,这是一种高贵的姿态。

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抱怨是一种毒气

很多人以为朋友是自己的精神庇护所,一般出现了很多烦恼、抱怨,都可以向朋友输出。我想提醒你,你是非常自私的,你是在利用你朋友。

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你把朋友当成了你的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

你自己也很烦恼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加到朋友身上?其实你知道他也解决不了困难,你自己也很痛苦,为什么要让你的朋友也很痛苦,这难道是对朋友的爱吗?这就是一种利用。抱怨是一种毒气,朋友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朋友是无用的,这个用,是指功利之用。

“用”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思路,中国连对佛的思想都这样,无事不登三宝殿,需要的时候用他一下,不需要的时候他就不存在了。但我们交朋友,不是为了利用他,不是为了要一个安全的宣泄渠道。

交朋友不是为了被爱,而是为了要付出要奉献。你的朋友跟你没有血缘关系,但在精神上让你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默契感,你跟他在同一个问题上经常看法一样。朋友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

少一点人云亦云,多一点扪心自问

真正的教育,没有太多的语言。孔子跟他的学生住在一起的,朝夕相处,耶稣的门徒也都整天跟着他。真正的学习是要谋求榜样的力量,精神的导师,用他们的言和行来无声地告诉你,平庸和伟大的区别。

那么榜样在哪里呢?榜样就在生活当中,“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不是一句空话。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教会你很多东西,现在课堂里每个学生在某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培养对人的鉴赏力和品味。美就在生活当中,真正有鉴赏力的人,在生活中能欣赏到美,热爱美,学习到美,当一个人能欣赏到美,学习美时,他也成了美的本身。

同时我们要学会思想,思想的自由是最高的独立,如果你在复旦四年中,你学到了思想的自由,能受用终身。如何做到思想的自由呢,禅宗上有几句话,很有意思:少一点人云亦云,多一点扪心自问;少一点自高自大,多一点自我渐醒;少一点夸夸其谈,多一点踏实行践;少一点偏听偏见,多一点海纳百川。

■专访实录

陈果上课很忙,也很低调,联系她颇费了些周折。她为什么和学生交流这些话题?她如何看待当下的大学生?她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昨天,快报对她作了独家专访。

复旦大学新闻中心的一位老师说,“陈果是复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老师,在网上被转载了无数次的讲课视频其实只有两个,网友分别冠名为《孤独论,朋友论,学习论,生存论》和《关于爱情》。

“其实,陈果的讲课视频去年就在网络上红过一阵。一开始是被学生录了发到人人网上,后来就在网上疯传。去年,很多媒体想采访她,不过陈果老师基本都拒绝了。”

前天傍晚联系陈果,电话一直没人接。到晚上九点半时,她回短信,说刚下课。

电话接通,陈老师语调温柔,很有礼貌。沟通了许久,她答应通过电子邮件回答访问,以下是访问实录。

希望我的课能让学生更平和、更沉静、更安宁、更单纯地欢乐

记者:网上正在热传你的讲课视频,很火,你知道吗,你觉得为什么会这么火?

陈果:讲课视频出来后,也没有特别去关注这个事情,就想着“让它自生自灭吧”。不过现在我的课,常有学生来旁听,本校外校都有,多的时候旁听的学生有20多个。

我没想到会火,没有考虑过会不会火,其实也不是很想火。上课视频的上传全然是一个学生善意的“意外”,并非我所愿。之所以会火,可能因为大家、大众心里都很累,繁忙的工作、操心的家事、个人的前景、人群的拥挤,使得大家的生活比较疲劳。疲劳却停不下来,烦躁却静不下来。

我希望我的课能让我的学生更平和、更沉静、更安宁、更单纯地欢乐,可能这样的一个上课目标使得繁忙之中的大众在我的讲课中能找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安静”的思考。

讲课选择的内容,是我自己内心感觉充实幸福的东西

记者:为什么想跟学生交流视频讲课上的这些话题?

陈果: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丰富的物质、更好的生活条件来享受生活之乐,于是大家四处奔波、忙于生计。但是物质的富足所带来的快乐有其限度,它满足了我们的谋生,但未必能满足我们精神世界的需要,能带给我们一些外部的成功和掌声,却未必能使我们的内心充实幸福。

所以我讲课时选择的内容,是我反省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其中找到一些让我自己的内心感觉充实幸福的东西,于是与学生们分享,或许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启发。

大学生欠缺的往往就是年轻人欠缺的——专注

记者:在情商范围内,您觉得大学生身上最缺失的是什么?

陈果:其实我不知道“情商”是什么意思,也不认为自己在上“情商课”,只是试图与学生有一些精神上的交流与分享。大学生,是年轻人,大学生欠缺的往往就是年轻人欠缺的——专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积淀,慢慢地这个“欠缺”会得到修正的。因为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希望我的思考能引发学生自己的思考

记者:有网友评价你在做目前高校最好的情商教育,在情商教育上,你想教学生哪些方面的内容?

陈果:不是“教”,更准确地说是“启发”和“引导”。希望他们能通过我的思考引发出他们自己的思考,使思考与生活相呼应,从中获得一些令他们能终身快乐的东西。

平时通过邮件和学生分享思考和疑问

记者:平常不上课,跟学生会交流什么,知道他们现在关心的话题吗?

陈果:与学生的交流往往是课后的沟通、答疑;平时通过邮件互相分享思考和疑问。他们生活中关心的话题是什么,我不是特别了解,因为每个人的爱好兴趣不同。学生们跟我交流的内容往往是关于自我人性的认识、生命的意义、他人与自我之间如何实践真正的“恻隐之心”、“利”与“义”之间的平衡之类有关道德和哲学的话题。

我的海外留学经历没什么特别的

记者:您在国外求学,请跟我们分享一些您在海外特别的留学经历。

陈果:没有什么特别。只是觉得人与人之间可以很友善,即便并不相识,很多时候也能感到尊重与温情。

不太关心时尚趋势或流行品味

记者:许多人,包括我的同事评价你很潮,很有气质,你怎么看?

陈果:我不太关心时尚趋势或者流行品味。但是我比较了解我自己,比较知道自己的天性、性情、特点、喜好、为人处世的风格,所以大家所觉得的“气质”可能不过是基于自己对自己的理解,去理性地选择——选择自己的着装、研究领域、生活方式、待人接物之道;不特别容易受到外部潮流的影响。

尽可能安静地生活

记者:有没有可能到杭州来为大家讲讲课?

陈果:不好意思,要让你失望了。我想要尽可能安静地生活,不愿为难自己。

(给我们发回邮件后,陈果随后又发来短信,说她几乎没接受过采访,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要被打扰,今后也不再接受此类采访。)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