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引领全国楼市降价潮 八城市成交量遭腰斩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提要] 越来越多的房企正前仆后继地投身降价大潮,其中不乏绿地、中海、华润等超大型房企,降价幅度更扩大至20%至40%。另有中型房企与代理机构密谈整体出售项目,价格为目前市场售价的七成左右。

 

知道开发商“扛不住”,却没料到他们会如此“扛不住”。据本报记者近日调查,继龙湖、星河湾之后,越来越多的房企正前仆后继地投身降价大潮。其中,不乏绿地、中海、华润等超大型房企,降价幅度更扩大至20%至40%。另有中型房企与代理机构密谈整体出售项目,价格为目前市场售价的七成左右。如此超预期的快速降价已经引发退房纠纷的普遍出现。


  沪上成交量跌至7年最低

  从区域上看,上海无疑已经成为此轮降价潮的漩涡中心。

  上周,龙湖郦城、绿地秋霞坊、中海御景熙岸等上海楼盘全面降价促销,降幅高达20%至40%。较此前龙湖等房企在重庆、青岛的8%至10%的降价幅度不可谓不猛。“楼市降价无论从速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了市场预期。”分析师薛建雄表示。

  另据本报调查,包括华润外滩九里这种上海顶级公寓也开始悄然调整价格。代理机构中原地产经纪人介绍,目前华润外滩九里推出2、3层特价房源,单价已经低于8万元/平方米。根据统计数据,外滩九里在3月以来所售十余套房源中,单价多在9至12万元/平方米。“开发商称这些房源为特价房源,并不是整体降价。但实际上,房企今年面临最难过的年关,因此拿出部分降价房源促销回款,才是真实的原因。”上述中介人士表示。

  而之所以选择在华东降价促销,龙湖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是经过审慎评估,最终选择了刚需实力较强、降价后很容易走量的区域,打破价格僵局,争取成交主动权,抢占市场份额。开发商将其称为“抢收行动”。

  在房企巨头纷纷领降的情况下,上海房价上周继续下行。数据显示,上周(10月17至23日)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再次跌破1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9%。成交均价21247元/平方米,环比下降5%。至此,10月前三周上海市共计成交一手商品住宅30.27万平方米,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72%。成为近7年有数据历史以来的最低水平。“从郊区到市区、从普通商品房到高档别墅,房价下跌形势已经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薛建雄称。

  这种降价只是开始

  不过,这种降价还只是开始。根据记者调查,上海部分开发商正私下与营销代理机构洽谈整体出售事宜。整购价格在目前成交均价的基础上至少折让30%。“大概3个月前,住宅谈整售价格大概还是8.5折左右。而一旦整售失败,这些资金压力大的开发商必将项目低价推向市场。这意味着这波降价潮肯定会继续蔓延。”一位代理机构人士称。

  除上海外,北京、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降价促销楼盘近期也开始增多。中原地产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杭州新开楼盘成交均价较周边楼盘的降价幅度在10%至20%。主城区成交均价从8月的21000元/平方米下跌至17000元/平方米,降幅近20%。此外,成都、南京、天津等二线城市新开楼盘成交价格也已开始出现下跌。其中成都降价幅度大部分在5%-10%之内,降价范围已波及主城区和郊县;南京的新开楼盘均价降幅约10%,近郊住宅价格降幅较为明显;天津的新房均价降幅则在5%至15%。

  “北京通州的华业东方玫瑰、珠江拉维、润枫领尚几个项目的降价促销幅度相当大。”中原地产张大伟说。而据记者了解,上述个别项目降价幅度与最高价时相比普遍在20%以上,有些甚至于已经超过40%。

  另据统计,北京二手房积压房源已经达到13.5万套,去化周期高达15个月之久。业内人士称,北京二手房降价压力正在扩大。而10月中上旬北京二手住宅每平方米成交均价再度跌破2.2万元,创下了近14个月来新低。


八城市楼市成交量遭腰斩 北京保障房入市现效果


在“银十”楼市惨淡的降价通道之中,八成城市的成交量出现了同比下跌,其中8个城市的同比跌幅达到50%以上。


10月24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上周被监测的35个城市中,28个城市的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8个城市的成交量跌幅在50%以上。其中,长沙同比跌幅最大,达到76.43%;其次是扬州,同比跌幅达73.02%。重点城市成交量均同比下跌,其中深圳跌幅最大,达65.03%。

“从年初至今情况来看,重点城市中,苏州和天津成交面积同比2010年上涨,其余皆下跌。其中,苏州涨幅最大,达14.59%;重庆跌幅最大,达36.02%。”上述报告显示。

另外,当日来自北京市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北京全市销售商品房91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3%。其中,销售商品住宅632.1万平方米,下降1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销售政策性住房面积197.6万平方米,增长1.2倍,这无疑也对商品房市场形成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保障房成交量的支撑下,上周北京全市住宅成交总量达到3671套,环比前一周大幅上涨了近32%,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下跌了31.5%。

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院长陈亮分析表示,上周北京有13个楼盘入市,供应住房4000余套。“供应的增加,促进了成交量的增加,10月末一手住宅成交有望继续回暖。”

“事实上,保障房增加导致上周北京住宅成交量明显上涨。”中原地产张大伟告诉记者,如果剔除保障房,上周北京商品房住宅合计签约为820套,环比上上周(剔除保障房后)成交的870套,依然下降了5%左右。

与此同时,来自链家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北京商品住宅存量达到117673套,创29个月以来最高。同时,周供销比达到2.8:1,同比、环比均增长近一倍。在库存严重积压的同时,供求比例正在逐渐扩大。

“截至目前,北京比较明显的大范围实质性降价还没有形成规模,但预计随着库存积压的增加和滞销情况的加剧,市场短期内会迎来一定程度的价格下调。”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