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才公开:金正日竟做过这么多让中国尴尬的事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至今才公开:金正日竟做过这么多让中国尴尬的事 鼎盛军事

[adinfo] 朝鲜半岛上生存着一个民族、两个政权。从历史上讲,朝鲜人跟中国各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间,既发生过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也曾长期成为中国的属藩。在许多历史问题的认知上,存在严重分裂。而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其实也是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代理人战争”,正是因为东西方的角力,本应统一的朝鲜半岛被“三八线”分割成北朝鲜、韩国两个政权。

北朝鲜政权的建立,跟中国有扭不断的联系,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新中国的帮助,根本就没有北朝鲜政权的存在。1949年中国内战正酣,为支持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建立共产政权,中央决定抽调加入解放军的朝鲜人及中国朝族官兵组成的156、164、166三个师另两个朝鲜族团,编入朝鲜人民军。当年先后共为北朝鲜提供兵力约6.9万人,占朝鲜战争前朝鲜人民军总数的近一半,解放军编入北朝鲜的部队作风顽强、能打硬仗,成为人民军的作战主力。1950年9月美国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溃退。当时作为共产主义阵营老大哥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甚至已经作出放弃朝鲜半岛的决定,而毛泽东却立排众议,坚决派志愿军入朝参战。在朝鲜战争两年九个月的战斗中,志愿军付出了牺牲14万、受伤被俘失踪约25万人的惨重代价。而且在1951年1月,新中国又为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输送了10万名朝鲜族战士。用老一辈革命家的话说,中国与北朝鲜在历史上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就算进入新世纪,中国依然为北朝鲜提供大量的粮食、药品、能源,有统计称中国为朝鲜提供的援助占中国对外援助的三分之一以上,2005年中国向朝鲜提供的粮食援助超过北朝鲜外援的50%以上。

但自从苏联解体、92年中韩建交后,中国与朝鲜金正日政权的关系一度严重恶化。朝鲜首先删除了教科书和官方通讯中关于中国志愿军参战的事实,然后撤除了板门店的中国国旗。又以“朝鲜人祖脉”和“金日成故乡”的名义向中国讨要中国仅有的长白山天池四分之一的主权。在中朝黄海经济海域划界问题上对中国的主张“不能接受”。在涉及朝鲜半岛的重大国际问题上,朝鲜也开始刻意排除中国的影响力,与俄罗斯加强合作。

2000、2001年,金正日几次批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并认为“修正主义中国的毒化影响”已经波及了朝鲜。但可笑的是,随着朝鲜要“振兴经济”,金正日又向中国狮子大张口,2002年其密访中国,从中国要走了近30亿人民币的物资及2003年的援助外,又向中国额外要了50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但中国似乎并没得到金正日在政治上的顺从。最明显的例子,朝鲜向中国隐瞒发展核武器的事实,按中国外交部的话说“中国是从国外新闻中才得知这个消息”。从2003年开始的由中国主催的“六方会谈”,朝鲜、中国、俄罗斯本应作为一个阵营,但朝鲜阳奉阴违,盘计已方利益得失,最后数次不与中方打招呼就单方面宣布退出的公开抗拒,虽然中国做了大量工作,但朝方并不领情,让中国数度陷入尴尬境地。2006年7月5日,朝鲜为抗议美国对其印伪钞、贬毒等进行的金融制裁,违背与中俄达成的导弹试射承诺,示威性的试射了10枚包括大浦洞在内的各型导弹,使半岛局势骤然紧张,中国急派特使前往朝鲜,却得不到金正日的接见,让中朝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分歧。虽然此后中国、俄罗斯依然在安理会上力保朝鲜免受全面的经济禁运和制裁,但对朝鲜的一意孤行也是无可奈何。

2006年8月底金正日甚至公开声称“搞核事业只能靠自己,中、俄两个国家并不可靠”。后来朝鲜又单方面撕毁了由中、美、朝、韩四方共同达成的“朝鲜战争”停火协议,这不仅是对中国在朝鲜半岛影响力的侵犯,是公开打中国的耳光,也是对14万长眠在朝鲜半岛的中国志愿军烈士的“亵渎”。拿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刘建超在2006年8月上旬的话来说“朝鲜不听中国的劝阻,也不听自己的话。”足以说明,虽然中朝还是拥有传统友谊的邻国,但是朝鲜“并不听中国的话”。

金正日是政治上的“不屈强人”还是“流氓地痞”?

有人说,金正日敢于向美日叫板,是政治铁腕强人,应该赞一下。但我们来看这个“光脚不怕穿脚的”的金正日给中国还带来了怎样的麻烦,看看他倒底是个“强人”还是个“流氓痞子”。

虽然中国依然每年提供金正日政府大量援助,但北朝鲜还是在九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末发生了严重的大饥荒,据外国媒体称“91年朝鲜发生的饥荒饿死100万人”,如果没有中国每年大量的粮食和经济援助,北朝鲜还不知怎样(中国提供了北朝鲜50%的粮食、30%的能源援助)。朝鲜难民自90年代就源源不断的拥入中国,中国官方2003年的说法是“中国境内估计有15万朝鲜难民”,但有外国媒体称,仅延边、图门等朝鲜族人生活地区保守估计就有超过20万的朝鲜难民。朝鲜难民的大量拥入国境,不仅给吉林、辽宁等省份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治安问题,而且中朝两国在对难民遣返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北朝鲜对于被中国遣返的朝鲜难民一律以“叛国罪”论处,甚至刚完成移交手续,马上就用硬铁丝穿锁骨,将朝鲜难民穿成一串,不顾“犯人”痛不欲生将他们扔上卡车。对于北朝鲜的残忍做法,中方曾提出数次交涉,双方相关部门还闹到脸红脖子粗的地步才告解决。

2002、2003年,在中朝边境的中方境内,发生数十起全副武装的朝鲜士兵越境抢劫、杀人的事件。

2002年1月,一名朝鲜边防士兵踏过结冰的江面,手持冲锋锋闯进中国境内一个小村庄,试图抢动当地居民,并使用军用匕首刺伤了一名当地村民,然后逃过边境线。几天以后,一名手持AK47和120发子弹的19岁朝鲜士兵,在另一个中国边境小村被抓。随后,又有6名朝鲜士兵因在中国抢劫21起,在中国境内被捕。2002年2月,一对朝鲜族夫妇被朝鲜士兵抢劫后打死。2003年7月,四名全副武装的朝鲜士兵闯进图门市,抢劫了图门市的一家银行,结果被巡逻的警队抓获。最严重的是2001年,中国两名警察和一名士兵在与朝鲜接壤的龙井市被朝鲜的非法入境抢劫者杀害。而后来进行的大围捕中,吉林公安边防总队某班班长李兆林只身与手持尖刀的朝鲜人进行搏斗,身负重伤仍死死抱住歹徒大腿,使歹徒被及时赶到的战友抓获。李兆林因伤势过重而牺牲。这名朝鲜罪犯在长春被处以极刑。

还不止这些,北朝鲜以前制造伪钞美元,2006年开始美国冻结了朝鲜制造假美钞后的在澳门的帐户。随后美国与中国交涉数次,中国在确认相关事实的情况下,冻结了朝鲜设在深圳等地的洗钱帐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北朝鲜又开始打上了升值预期强劲的人民币的主意,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由于美国的金融制裁,朝鲜的伪钞“饱和”,北朝鲜边防人员利用边境检查时,用“调包”的手段,将伪钞与游客、商人的真钞对换,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起。

而且,中境边境现在已经成了伪造人民币、美元交易泛滥的地区,甚至有半公开的“黑市”存在。

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郑宇硕在接受新浪网中文部采访时说“中国境内流通着大量的人民币伪钞,虽然不能说中国的伪钞都是北韩制造的,但北京对平壤制造人民币伪钞当然会很不高兴。北韩制造人民币伪钞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可中国直到很长时间后才开始对北韩采取一些制裁措施。”

除了伪钞,北朝鲜制造的假药也已经大举进入中国。最典型的就是北朝鲜制造的假冒伟哥,在吉林等地区已经大量查获。而且,在中朝边境北朝鲜一侧,可以很轻易的买到鸦片等毒品,为朝鲜贬毒集团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朝鲜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是最近几年私营经济才开始发展,但这个国度竟然制造了有这么多针对外国的伪钞、毒品,其背后主使人不能不令人产生诸多联想。2005年1月,南方周末记者暗访北朝鲜的赌场,让北朝鲜境内主要面向中国人的赌场活动也爆光于天下,据称,与延边圈河口相邻的朝鲜罗仙市的某涉外酒店内有严禁朝鲜人进入、客人全部是中国人的大型赌场,“通过这个赌场,每年成亿计的资金流出境外。”2006年,环球杂志记者采访了平壤市的一家“涉外地下赌场”,据称“每年5万中国客人去赌博,其中吉林一地就有2.5万人”。虽然这些赌场都是香港、澳门人开设的,但北朝鲜政府为了“振兴经济”、“吸引外资”,对开设赌场的行为毫无动作,而且“严禁朝鲜人赌博、客人全部来自中国”的说法,无法想像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强人”领导下的国家。

金正日政权在经济上为了赚钱,印伪钞、贬毒、允许开赌场。但每年还要靠大量的粮食、食品援助才能解决北朝鲜老百姓的口粮。贫苦的朝鲜难民数以十万计的拥入中国、韩国,但金正日的大儿子金正男却领着美女秘书去日本东京迪斯尼游玩、住五星级酒店,结果因使用了伪造护照被发现,被日本警方遣送出境,把脸丢到全世界。2006年,金正日的小儿子又出现在德国,先呼后拥的领着相貌气质都颇有女明星感觉的女朋友观看世界杯、并现场观看英国某著名摇滚乐队的现场演出。朝鲜能够搞“先军主义”养100万军队,却无法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1994年一般劳动者口粮定量为每天450克。1995年北朝鲜以水灾为由,口粮定量减半,1996年口粮定量又削减三分之一,口粮供应为每人每天100克左右。2005年朝鲜人均GDP是世界的倒数第一。而且,作为北朝鲜的下一代领导人的问题,还直接提出“要具有优秀革命血统”的人来接班,企图恢复“世袭王朝”统制。这完全是一个封建、腐败的个人独裁王朝。

在政治上,金正日倚仗着作为中国缓冲区的地理位置,体现了“赌徒”的疯狂。一方面张开血盆大口,理直气壮的要资金、要援助。另一方面又不听中国的劝阻,在核问题、导弹试射等问题上将中国陷于尴尬、被动的境地。反正美国不敢打,要打就把中国也拉进来。但还要向中国讨要中国仅有的长白山四分之一的主权,在黄海问题上向中国说不。

这样的一个国家领导人、这样的一个整天以“慈父”面目出现的金日正,是真正的“铁腕强人”?还是一个“政治流氓地痞”?想必明眼人想一想就有答案了。

越南曾经是中国的伙伴与盟友,但为了西沙几个小岛礁与中国大打出手,随后爆发了长达十年的中越边境冲突,这是中国的一个并不久远的教训。因此鉴于中朝关系、中韩关系的不可确定性,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必须审时度势、循序渐进,因为这并非一个可以操切从事的问题。

mis 发表评论于
金正日就是一个流氓,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
一个头两个大 发表评论于
大家各取所需谈不上冤不冤。几十万人的代价在当时认为值所以才出兵的。现如今每年上亿的援助也是同理。你不给试试,朝鲜立即崩盘中国损失远比这大。这跟股市是一个道理,每个时间点都有人买卖,至于你的投入对不对那就要时间来给出答案了。中国的投资眼光向来不能恭维,中国援助过的没几个不跟中国翻脸的,而被美国打过的几乎都成了兄弟。这里面中国人自己该好好反省。我们看重的总是眼前的利益而美国是输出民主自由,结果我们支持独裁美国推翻独裁,区别就这么点。我们在用自己的愚蠢托衬着美国,也算是另类的贡献吧。
dedoli 发表评论于
这篇文章欠公平。大陆的官方不封闭这样的文章,说明官方通过这篇文章想愚民的意。先不说属藩到底是什么?册封国还是属国?外藩是什么?内藩又是什么?这里那个是属于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好像中国大陆的史学界没有公正客观地另周边国家信服的结论吧?
这篇文章有意无意地夸大了北朝鲜政权建立过程的新中国的作用。北朝鲜建国于1948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只能说苏联在北朝鲜建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过程中朝鲜先给了人力,物力上的很多帮助, 当然苏联的帮助大于朝鲜。建立强大的第四野战军时的苏联和朝鲜的帮助好像中国大陆很少提吧?显然这篇文章也没有提及。而且当时朝鲜人不是朝鲜族,不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所以那6.9万人应该是属于朝鲜的。只能说,中国提供了他们的装备。而且中国政府应该先感谢这些先是为了抗日之后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付出无数生命和鲜血的朝鲜人和他们建立的朝鲜政权。那之后输送的10万朝鲜族战士的说法也有点牵强。因为朝鲜族自治区是1952年成立的。从那时候起,才能把朝鲜人叫朝鲜族。
邓小平时代开始后对朝鲜的援助一直是有偿的。朝鲜是用矿物和木材等珍贵的自然资源来换取的。吃亏的可是朝鲜。可中国官方媒体很少强调这一点。中国政府在朝鲜最困难的时候,背叛朝鲜跟韩国建交,朝鲜对此表现的过激反应是否可以理解?
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怪别的国家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制造毫无意义的矛盾,这是中国政府的一贯做法?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反正这些导致一般中国人觉得自己或者自己的国家是多么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的错觉?这也是所谓的“阿Q精神”?
巴黎的冬天 发表评论于
Wish29 当年"陈兵"是以四十万中国人的代价,绝不是朝鲜为中国做的什么牺牲。这几十年长期的经济援助也就换来朝核与六方会谈对中国外交的不合作和侮辱。这就是你自以为是的"可忍受范围"。当年的抗美援朝究竟是否英明,都还两说着呢。这就开始攻击普世价值了- 你那中国现时的"价值":极端的自私、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厚黑学昌盛,还自以为是,听着倒挺吸引人。既然不要普世,何必叫人家"巴黎的"的呢,改成"平壤的"倒挺合适。

中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40万志愿军将士的鲜血才换来了你今天在这里乱喷的本钱。
既然不普世就不能用巴黎这样的名字,那么按照你的逻辑,你既然反中共就不要用简体字在这里骂TG.
tssn 发表评论于
巴黎的春天, 不知当年清政府割地赔款是不是都在我们能忍受范围之内呢?
四野2 发表评论于
中国为什么总是跟邻居们搞不来? 不能光赖人家. 是不是我们自己有问题啊? 咋就不能改进改进涅? 还是外交部这帮精英们就这水平呀?
巴黎的冬天 发表评论于
朝鲜是中国东北亚的屏障,事关中国的战略利益,他们做这些事情都是我们能忍受范围之内的。毕竟跟老美陈兵鸭绿江和一个偶尔不听话的朝鲜相比,孰轻孰重,除了带路党和独运轮以外,都会掂量得很清楚。
那些以为掌握了普世价值,以为喊几句民主就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SB美分党们,就不要丢人显眼了。
zxxxz 发表评论于
不知道南北韩的历史教科书中,提不提明朝的李如松。
霍人 发表评论于
印象最深的当是朝鲜在奥运会主办国选举投中国反对票让北京输给了悉尼的往事,不过不知道真实的情形到底怎样的。 有人有权威的说法吗?
266011 发表评论于
如果将来北朝鲜翻脸和中国打一仗,那保家卫国的14万烈士死的冤不冤? 若能活到现在就是师级离休干部。
枫红满山 发表评论于
这篇文章起到了一定的挑拨离间的效果。哈哈,9常委前往吊唁,说明根本步调是一致的。如果朝鲜蠢到以为卖了中国就能繁荣的地步,那么美韩早就将其收服了。从朝核事件与伊核事件的联动程度看,中朝的配合步调很稳当。
咋就五毛 发表评论于
靠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妄图得到自己利益,永远是痴心妄想。最后反倒落得个里外不是人。中国政府应与朝鲜政府保持距离,并给以足够的压力促使其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