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扶起老太后遭连环索赔 被逼自杀的真相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导读]这个以卖鱼为生的老实人,三天前拉下店铺的卷闸门,用一瓶农药悄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悲剧始于半个月内的“撞人”事件:他分别两次“撞倒”老人,两次护送就医,但面对的是不断升级的连环索赔。

  

  鱼贩王培军的灵堂仍设在菜场入口处。南都记者占才强摄

  

  双方第一次签的调解协议。

  


  疑似王培军留下的遗书。

  8月10日,王培军死后第三天。灵堂摆在菜场的入口处,哀乐震天。尚未焚熄的香烛之上,48岁的男人留着生前的笑。

  这个以卖鱼为生,远近闻名的老实人,三天前拉下店铺的卷闸门,用一瓶农药悄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悲剧的发生,始于半个月内的一连串“撞人”事件:他分别两次“撞倒”老人,两次护送老人就医,但面对的是不断升级的连环索赔。

  最终压垮鱼贩的并不止于此。事后发现的一份疑似死者遗书中,写道“我死与菜场有密切关系……”

  好人王培军之死,正在他生前熟悉的菜场内外成为一个道德话题。而一些证实和未经证实的死因迹象,仍在家人的持续追问中向社会的更深处发问。

  “撞”与“扶”

  这是一个勤劳人的早晨。7月25日早7时许,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城正街的板石巷菜市场,已从一夜的短憩中忙碌地醒来。

  王培军开着带斗的后三轮摩托车,驶进狭窄的巷道———进入菜场的这条二三十米小巷宽约三米,两旁是拥挤的菜摊和杂乱停放的人力三轮车。每天早上,从批发市场进鱼回来,王培军都要驾车从这里经过。他是菜场的鱼贩,里面有他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店铺。

  载满鲜鱼的三轮摩托车,只能在吆喝中笨拙前行,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车擦上前方一位卖小菜妇女李伏英的人力三轮车,后者又将一位83岁、正在买菜的老婆婆袁希哲碰倒在地。

  买菜路过的陈建民恰巧目睹了这场意外。据他描述,当时王培军的摩托车并未撞上三轮车,卖小菜的妇女只是下意识避让摩托车,把三轮车往旁边猛然挪动,猝不及防撞倒了旁边的老人。“老人屁股坐在地上,王培军赶紧下车把她扶起来。”陈建民也从路边商店搬来一把凳子让她坐下休息。

  这个撞人细节,在事后湘潭市雨湖区官方向南都记者出具的情况介绍中这样描述:25日早上7时许,王培军无证驾驶后三轮摩托车进入城正街蔬菜市场时,不慎碰到李伏英卖菜的人力三轮车,该车将袁希哲老人碰倒在地,王培军在陈建民的帮助下扶起袁希哲。

  目击者陈建民说,此后,老人称自己被撞,要两人赔钱并负责。王培军与李伏英商量了一下,便凑了100元钱给她。王培军出60元,李伏英出40元。(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老人坐着休息了一下,没过多久就自己起身,走进菜场找到王培军的店铺,要王培军送她到医院去检查。”陈建民说,王培军也没多说,放下手里的活,陪老人去了县人民医院。

  王培军的妻子何群向南都记者出示了7月25日上午8点19分袁希哲在湘潭县人民医院所拍X光片诊断报告,结果显示“所见肋骨未见明显骨折征像,建议:必要时复查”。何群说,王培军为袁婆婆支付了检查费用。从医院出来时,袁婆婆没有再说什么。

  这一过程,也在官方调查时得到印证。雨湖区的情况介绍称,王培军在袁希哲要求下陪她到医院看病,王为袁支付了治疗费用等400元,加上治疗后支付的200元,总计支付给袁600元。

  情况介绍还称,9时许,王培军、李伏英和袁希哲到城正街派出所,请求派出所为双方自行达成的调解证实。经协调,三人达成一致意见:王培军负主要责任,袁回家休息几天,有问题再找当事人。

  据雨湖区一位街道干部介绍,在协议签字中,李伏英使用的是化名,而事后也仿佛人间蒸发,警方费了很大劲后来才把她找到。但警方拒绝透露其更多信息,多位记者至今未能找到她。

  何群认为,直接撞倒老人的本来是李伏英,丈夫之所以愿意出钱赔偿,并送老人到医院检查,是因为袁希哲和他们夫妇二人早就认识。“老太婆经常过来买鱼,她家里养了一只猫,我丈夫平时会主动把鱼鳃弄好,装到袋子里送给老太婆。”

  书面协议

  王培军在外人眼里的奇怪行为,在板石巷菜场商贩们看来却不以为奇。“他是我们这里最好的好人,远近有名的老实人,又本分,又厚道”,菜场谢女士这样评价王培军。“他老实到什么程度呢?”她说,“曾经有一次他去进鱼,别人多找了他50元钱,他硬退给别人了,事后还被人说是‘傻子’。”

  陈建民也介绍,王培军卖鱼从不短斤少两,甚至被菜场其他商贩视为“异类”。

  王培军表哥周练介绍,只有小学文化的表弟,没读过多少书,生性内向,但在亲戚眼中是最善良的一个,“十个人里头有十个人说他好,不管男女老少,逢年过节都送鱼给亲戚们吃。”

  “都知道他是个老实人,大好人,所以才容易被人欺负。”王培军走后,聚在一起的许多商贩这样为他深鸣不平。

  商贩们认为,正是王培军做的好事,让他意外地“惹上了大麻烦”。

  据官方调查后给出的说法,7月26日上午,在家的袁希哲感觉痛得厉害,遂委托邻居刘菊华到市场找到王培军,要求按照25日事发后双方的约定处理事情。王培军遂来到袁家,与袁希哲达成一致协议:“由王培军赔偿6500元(已付)作一次性负担,以后不付任何费用”。次日上午,王培军本人找到城正街派出所,要求为其26日与袁希哲自行达成的协议予以证实。

  南都记者获取的协议文书显示,该份调解书同时盖有“湘潭市雨湖区城正街菜食商场”和“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城正街派出所”的公章。在手写的“情况属实”后有城正街派出所副所长王卫民的签字。

  据何群介绍,7月25日撞人事情发后,王培军曾数次找到菜市场办公室,要求其出面调解,但对方称“不关我的事”。后来丈夫想找派出所民警调解,结果对方又说“吃饭没时间”。赔偿6500元后,王培军请求菜市场减免其两个月的税,但被回绝。

  “做点小生意不容易,赔这么多钱意味着早出晚归两三个月的辛劳全白费了。”何群说,“我家老公还是太老实,只想着息事宁人,吃点亏算了。”

  何群回忆那天赔钱,“6500块钱,是从我手里拿出去的,我一边数钱一边抹眼泪。”

  再次索赔

  本以为此事到此为止,但没想到噩梦仍在延续。

  何群说,8月6日上午,城正街派出所又叫王培军去调解,原因是袁希哲的儿子沈政伟和儿媳找到派出所,称其母亲经湘潭市中医院检查,发现断了5根肋骨,医疗费已花去2.3万元之多,之前赔偿的6500元远远不够。

  “说实话,我和丈夫都很气愤,认为这是明显的讹诈。明明到县医院检查好好的,为何换了一家医院就断了肋骨?”何群说,虽然受“欺负”,但丈夫和她还是有所畏惧,“我们也听说,袁老太婆的儿子是社会上的人。”

  据雨湖区官方对事件的通报,8月6日,王培军还是在城正街派出所组织下参与了调解。经双方协调达成协议:由王培军再次赔偿袁希哲6000元,王培军并书面承诺8月10日前支付到位。

  再次接受这份“不合理条约”,王培军表哥周练说:“他还是想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王培军妹夫则回忆,王培军曾向隔壁卖米粉的贺师傅嘀咕,自己做了好事没有好报反倒受气,冤枉得很,大不了死了算了。

  何群说,此前丈夫再次试图向菜场求助。为此他打了很多电话,但菜场办管理人员的回复是,“在菜场撞了人,该赔多少就赔多少”,“你做得了(鱼摊生意)就做,做不了就不做”。

  何群的上述说法中,官方通报材料对袁氏伤情的表述与其并不一致。据官方通报,撞人事件发生后,袁希哲的儿子沈政伟听母亲讲身体右边痛,遂将母亲送至中医院治疗,经照片发现袁的第6根肋骨骨折。袁的住院花费近3000元,因短期内难治好,沈想接母亲回家治疗,遂于8月5日就母亲后续治疗问题到派出所反映,请求再次调解。

  袁希哲到底有没有骨折?8月11日,南都记者来到湘潭市中医院,该院医务科科长蒲云青说,经其向主治医师了解,袁希哲确于7月27日到该院检查并入院治疗,检查发现右第6根肋骨骨折,但袁入院时曾向医生自述“是从楼梯上摔倒的”。

  蒲同时向记者解释,如果袁确实被人撞倒导致骨折,当天在医院查不出来,在随后复查中发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是所有的骨折都一下子能看出来的。”

  在湘潭市中医院骨科,南都记者也查询到袁希哲的入院记录。登记单显示,袁7月27日上午10点02分入院,8月8日上午9点出院,病情诊断为“右第六根肋骨骨折”。另据了解,其住院治疗费用为2900余元。

  骨科31病床的栗美珍老人曾和袁希哲住在同一间病房。她告诉到访的南都记者,袁太婆入院头几天显得很痛苦,“听她说,自己是被车子撞的”,对其从楼梯摔倒的说法予以否定。

  栗说,8月6日晚9点多,那个卖鱼的(王培军)第一次来病房看望袁太婆,提了一些水果,给袁太婆道歉,说对不住。当时袁太婆的儿子不在,袁还特别提醒王培军,不要被她儿子碰到了。

  栗回忆,当时袁还对王培军说过,你生活也困难,我不要你赔钱,但你要找个人来照顾我。袁说她的儿子要出去做事,没人照顾她。

  “那个卖鱼的一看就是个老实人。”栗美珍说。但没想到第二天,她就听说了这个老实人自杀的消息。

  意外事故

  可以确信的是,在去中医院亲眼见证躺在病床上的袁太婆后,第二天王培军就打算将6000元赔偿支付到位。然而诡异的命运又给了他猝不及防的重重一击。

  8月7日早上7时许,王培军又是运鱼进入板石巷菜市场,在拐弯欲进入自己的摊位时,又撞到一辆无人看守的人力三轮车,将72岁的杨淑云老人碰倒在地。随后王培军将老太太扶起,在杨淑云家人的陪同下立即将其送往县中医院检查。经诊断结果为,杨“左胫腓下段骨折”。

  巧合的是,杨淑云所住病房与袁希哲在同一楼层,仅隔三间病房。8月11日南都记者找到杨淑云时,她仍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杨老人说,王培军将她送到医院后,先垫付了1000元医疗费,并承诺会向她赔偿。“我当时跟他说了,你把我撞了,你要对我负责到底”,杨淑云说。

  官方调查材料也印证,王培军将杨淑云送到医院后,“当即为杨交了1000元医疗费,并向杨及家属承诺赔偿”。

  据在菜场卖甜酒的范女士和卖槟榔的段女士回忆,当天上午在菜场,她们亲眼目睹到王培军焦虑而又无助的一幕。

  范女士说,在再次出事后,王培军曾找到当时坐在她旁边的菜场管理人员严桂香,“他看起来心事重重,找到严后,意思是让菜场帮忙出面调解,另外意思是想借点钱,他手上钱不够。”

  在此之前,何群说丈夫曾多次找过菜场管理处,“毕竟我们每年向菜场交2万多元的管理费,又是在菜场出的事,按理讲菜场也有一定管理责任,帮助调解是应该的。但菜场一直是不管不问。”

  菜场管理办公室位于市场内一角,门上墙壁挂有“湘潭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雨湖区城正街行政执法室”牌匾,但经营户告诉记者,这个菜场实际被私人买断,平时办公室有两三人上班,但主要事情是向摊贩们收费。雨湖区政府一位负责人向南都记者的介绍则是,市场为“个人承包”。

  目击者范女士和段女士说,当天上午王培军找到严桂香后近乎是乞求,但被严漠然回绝,“跟我无关,也不关菜场的事。”另据目击者称,王培军还在菜场内来回游走,找寻另一名姜姓工作人员但最终无果。

  对目击者的说法,南都记者事后在严桂香居住地找到她本人,但她拒绝回应,不接受任何采访。

  争议“20万”

  从医院回到店里的王培军,显然已经没有心思守店,他给当时在外面的妻子打了个电话,将当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我看到他一个人坐在店里哭。这么多年,我从没见过他这样,”在菜场做了30年生意的肖爱清说。

  何群说,随后丈夫来到城正街派出所,并打电话给袁希哲的儿子,要他过来拿协议中的6000元赔偿,“但是没想到对方变卦了,又说6000块不行,要赔20万!”

  “20万”说法的有无,何群表示,可以向城正街派出所副所长王卫民求证。据何群说法,8月7日丈夫自杀后,王卫民来做善后时曾对她说,王培军上午还给他打过电话,“上午还说对方要20万,说要20万你就给20万啊?当时我在外面开会,说回来帮他处理,想不到这么快……”

  8月11日,南都记者在城正街派出所找到王卫民,但王对记者提出的“20万”说法不予回应,并表示采访须经上级部门批准。南都记者在雨湖公安分局得到一份官方答复则称,“有关部门在走访调查中,没有发现王培军被人敲诈的举报线索或者目击证人”。

  而有未经证实的目击者线索反映,8月7日上午王培军疑似受到威胁。

  “7日上午11点左右,开始来了一个人,后来又来了一个人,前面那个人手里拿着一尺长的刀子”,自称为目击者的商贩胡建中向南都记者比划着,“他们说,你不拿20万,我就要你的命!”

  胡建中将记者带到市场内靠北的一家店铺,“当时就是在这里,持刀人在这里找到的王培军,当时好多人都看到了……”胡建中“指证”地点的时间,已是王培军死后第四天,整个菜场已空空如也,各家店铺早关门大吉。

  为求证以上传言,南都记者找到离菜场不远的袁希哲和她儿子的家。但四楼的大门紧闭,只有走廊里一条饿了好久的狗,对着来者瑟瑟发抖。

  袁希哲楼下的吴婆婆说,已经有好几天没看到袁和她儿子了。“她儿子在外面有工作,不像是在社会上混的。”

  据《潇湘晨报》报道,该报记者早前曾电话联系到袁的儿子沈政伟。沈表示由于有记者到医院采访,不利于其母亲的身体恢复,已将她从医院转移到相对安静的地方。

  沈政伟说,8月7日,他确实接到过王培军的电话,让他去派出所拿钱,但自己当时正在乡下做事,要王培军直接把钱送给母亲就行了。沈还说,自己从未向王培军索要20万赔偿,更没有找人持刀上门威胁。对王自杀一事,沈表示:“我很同情,但也觉得他太过脆弱。”

  遗书喊冤

  7日中午大概12点,已经回到菜场的何群接到丈夫从外面打来的电话,询问鱼卖得怎么样了,并让她赶紧回家做饭。然而到家没多久,再从家匆忙赶回菜场,一切已经晚了。

  何群揣测,丈夫的这个电话是要刻意支走她,独自面对一切。然而回忆丈夫的这最后一个电话,妻子也没有发觉有什么特别的异常。

  当日下午1点左右,62岁的黄月前听到王培军的店门被踢得哗哗响,他跟其他人一起冲了进去。他们看到王培军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旁边还有一个农药瓶。

  王培军将卷闸门拉下了一半,他喝农药时旁人没有看见。何群接到电话赶回鱼档后,丈夫已经口吐白沫,没有了呼吸。

  事后,家人从现场发现一张写在记事纸上的“遗书”,何群说那就是丈夫的笔迹:“冤冤(此处为一符号)我死与菜场有密切关系,请不要把我抬走!让菜场出(处)理,天理何在!”

  对于这份疑似死者生前遗书,雨湖区政法委副书记刘维认为,还需进一步做笔迹鉴定以确定真伪。“假设这份遗书是真的,如果王培军是因为20万而死,为什么遗书上只说菜场,一点没提及20万的事情呢?”刘维认为,“20万威胁致死”说并未从“遗书”上得到证明。

  多位亲属认为,王培军的死因糅杂了多种因素,一连串的诡异“撞人”,好心救人反被抓住不放,不断累加的赔偿负担,菜场管理方的冷漠和失职,派出所“偏袒”一方的调解,“正是这些合力杀死了王培军!”

  “一个善良的老实人,远近闻名的好人,就这样被逼死了,可见这个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冷漠。”好人王培军自杀的消息上网后,有网友在论坛上跟帖。结合之前多地发生的多起“扶老人反被陷”事件,有网友感叹“好人难当”。

  鱼贩王培军之死,正在他生前熟悉的菜场内外成为一个道德话题。而何群认为,从丈夫的遗书所指来看,丈夫的死更多是对管理方的失望。“如果菜场出来积极调解,或者承担一部分责任,通过减免收费来减轻我们一些赔偿负担,丈夫也许不会这样。”

  “派出所作为调解方,第一次协议明明说好了‘以后不付任何费用’,为什么还有第二次调解?赔偿款对方说多少就多少,派出所为什么不对实际情况做个调查?”亲属们认为,派出所在调解中并没有主持应有的公正。

  雨湖区政法委副书记刘维也说,本来这并不是一件特别大的事,但没想到王培军的死会在外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

  8月11日,王培军的灵堂设在菜场入口处第四天,不断有闻讯的当地群众默默前来,向着死者的冰棺和生前照片注目或者躬身。

  坐在丈夫灵堂前,何群继续向记者和围观者讲着王培军的些许生前事,大多和好人有关。

  那是许多年前,一次王培军在路上看到有个精神病人抢走一个5岁小孩的书包,扔进旁边的河里。王培军跳下河,捞起书包还给了那个孩子。这个举动惹恼了那个精神病人,被他捡起石头追着砸。

  王培军还有个外号,叫“潭粪捞”。这个绰号得名于王培军看到一个小孩掉进粪池,不顾脏臭把小孩用手捞了上来,弄了一身的粪,从此“臭名远扬”。

  说起这些时,何群会抬头,看灵堂前的丈夫,看他昔日的浅笑。

haiyan88 发表评论于
什么世道!
pugongying 发表评论于
很可怜!容不下好人、老实人的世道,绝对没有什么前途。
泡菜坛子 发表评论于
什么世道啊?!想起了喜儿她爹。。。
huanglunbu 发表评论于
明显是制度问题。菜市场应该给所有商贩上第三方责任险。
sundry 发表评论于
我善良的爸爸就是这样被一个40多岁的不要脸的男人坑了几千元,早晨我老父亲出去买早点,2人都骑自行车,一个出胡同,一个进胡同,撞一起后,我父亲65岁,此人40多岁,和我父亲说撞坏了, 头疼,我父亲急匆匆回家一直嚷嚷 撞人了, 要带去看病。我当时正好在国内, 真后悔啊,早该就不要我父亲去了, 结果我们都太善良,我和我父亲赶到现场, 我原来以为是个70,80十岁的, 我拉着个70多岁的说, 叔叔,您撞哪里了?结果我父亲说 不是他, 是那个。 我一看银行楼梯上坐着个2人,头发乌黑赖皮。 然后说这里疼,那里疼,脑子疼。 后来去医院, 医生更不要脸,做了CT和B超,说有可能看不出来后遗症哦, 建议留院观察。。大家说天理何在

我说医生,我们都是读过书做事情的人, 你这样做真是昧着良心和道德。你自己好好心里想想。然后我报警敲诈。 然后警察进来调节,又赔了300营养费,签字画押才完事

一句话, 好人难做, 特别是在国内, 没办法,管好自己就算了, 好事还是留着国家做吧
tong00 发表评论于
培养一个孩子有善良,诚实,认真做事的性格应该是世界各地作父母的共同的希望,这样的性格的孩子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得到认同和赞许,唯独在中国这样的孩子成了傻瓜的代名词。中国现代的价值观已经扭曲到令人恐怖的地步。
HAOLEokla 发表评论于
老而不尊的老家伙, 才会养出这种丑恶的儿子. 给他们一直爆光, 只到今后的的坏人想这么干都要思量一下!
机车男 发表评论于
恶人谋世界!
闻立军 发表评论于
老太该死,其家人和派出所的也有责任,希望老天惩罚他们。
cactus125 发表评论于
反正要死, 还不如把那些老太太家都杀光光. 看以后随还敢讹钱.
laborlaw 发表评论于
第一个也是他间接撞到的。 他先撞了三轮车, 三轮车再撞到老人, 应该说他不是全职也是主要责任。 第二次是直接撞到的。

但记者唯恐天下不乱,把文章写成"男子扶起老太后遭连环索赔".

这篇文章也写得稍清楚一点,所以有点头脑的人看出了第一撞的来龙去脉。 前两天的报道, 则写得好像他做好事被连环索赔一样。

小大姐姐 发表评论于
不明白第一个与他无关他为什么要赔?第二个是他撞的没得说。该负的责任就负是男人,但不该负的责任你负什么呀,把命都搭进去了,又可怜他又气他
命令 发表评论于
派出所当初就无权立字据说什么6500元,之后无关。赔偿多少不是你警察说的算的。
命令 发表评论于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命令 发表评论于
这纯属个人性格问题,跟社会无关。要是有也是中国人逃避冲突,逃避摩擦,逃避竞争的畸形软性。我这儿天天看见小黄移民们软柿子,挨奚落讥笑装傻没听见。真所谓江山易改,黄性难移。逃避现实,无视斗争,冷漠社会,拒绝与社会互动的人谈不上是好人。世上本无好坏人之分。
NY七嘴八舌 发表评论于
在美国小型企业(包括这种摊档)都可以买general liability and business property insurance ,就是应对这种情况,花费不多,就可以应付多答百万的诉讼
weston2011 发表评论于
这么好的一个人,这个肮脏的世界不配有他这样的人
laborlaw 发表评论于
除非有人提刀上门威胁是真的, 否则没看出多少不合理的地方。 你撞倒了人,就要赔偿。 索赔是合理的。

明明是撞到, 怎么变成扶起了。 记者其心可诛。

只能说没有买商业保险是不应该的。
ihappie 发表评论于
RIP。
真伤心。
看来,人自杀前的遗书还是要写得详细点,把所有冤情都写上。白纸黑字的人家才认。
Interread 发表评论于
欺负老实人。派出所也不衡量一下就帮着那些难缠的人闹。
小二儿 发表评论于
怎么一谈起中国的事就像到了僵尸国家,令我毛骨悚然。
nanxun 发表评论于
因为法律不保护这些善良守法的人,所以那些非法之徒就横行,所以,才有药家鑫啊,最后都是好人吃亏!
tree9990 发表评论于

我估计菜市场和持刀威胁的人有关系,或者串通一气。。。

yfw936,这人有什么可恨之处呢?你是不是精神病啊。。。人家不小心撞到了人,有什么可恨呢
嘤咛 发表评论于
这就是中国:人的善良正义厚道和老实被嘲笑蔑视和践踏,人的无耻卑鄙贪婪和自私被鼓吹认同赞扬。
yfw936 发表评论于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大坦克车 发表评论于
难道非要把人吃掉才满意吗?!中国土地上的人却的不是物质,因为只要人在中国他就永远不能从物质上找到满足,中国里的人却的是精神,49年那时人比现在苦,但人人团结,领导一号召,大家齐心协力。现在可倒好,都各顾各的,团结精神没了
bobv 发表评论于
yuan + wang = yuanwang
bsmile 发表评论于
无语,好人都死绝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非常正确
飞越天险 发表评论于
温家宝吾儿,你要好好反省啊!
thrawn 发表评论于
做好人可以但不能软弱。无理的要求断然不能答应。
freeview321 发表评论于
派出所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杨嘉走的太早。
一条黑影 发表评论于
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药家鑫?本文就是答案
一棵草 发表评论于
社会就是黑社会。。。政府不能保护弱者,就应该被替代。
奇谈 发表评论于
这样的社会就教你不能做好人。
庐山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为何缺乏诚信
网易

日前,一项面对上海市民的调研结果显示: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诚信的缺乏。作为对诚实守信在道德上的约束,中国社会实际上是缺乏契约精神,这恰恰是中国人不诚信的主因。

人与人之间缺乏契约:社会结构与小农经济所致

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是产生缺乏社会诚信现象的经济根源。

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人口流动不像今天一样频繁。

小农经济缺乏交换,有交换才会有契约

契约精神应产生于商品交易发达的社会,比如古希腊那样海上贸易成熟的国家。在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与其交换才需要契约,有契约才会守约。而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商品交易贫乏。

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是产生缺乏社会诚信现象的经济根源。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博弈不同于社会化大分工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博弈,前者更有助于催生博弈主体的机会主义意识。当然,小农经济有家庭内部的经济分工,所以,小农经济所导致的诚信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家庭诚信,而非社会诚信。

少与不相互“知根知底”的“异族”打交道,不需要用契约避免被骗

中国传统社会为农业社会,安土重迁导致人们构成了以家、族、宗为基本特征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人口的不流动。即使发生人口流动,中国人也不倾向以个体为单位独闯天下,而是以群体为单位的,举家迁往一地。

在这样一种生活环境中,用于避免欺诈的契约显得有些多余,简单而言,一家人的生活不会你骗我,我骗你,危机只发生在家外,自然也就不用立约。众所周知,人要想行骗,就一定要远走高飞,否则,要么无法面对,要么束手就擒。可是为做一件不诚信的事就跑,在农业社会里实在会给自己带来太多的不利因素或付出太高的成本。中国有一句谚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把诚信与长久而固定的关系说得很清楚。可见,契约精神的取决于社会如何构成。不互相“知根知底”的时候很少,所以自然不需要契约。

极端世俗化的人生态度导致契约只是工具非精神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孙隆基认为,中国人没有世俗生活之外的“超越意识”,缺乏“终极关怀”,一切以“身”的安顿为依归,造成“有一口饭吃就行”的极端世俗化的人生态度。孔子就说:“未知生,焉知死。”这种彻底的“现实主义”导致在长期处于食不果腹甚至朝不保夕的处境中,契约和守信自然让位于生存。从另一个方面讲,契约的存在只是服务于“安身立命”,是工具而非精神,为其他目的是可以抛弃的。这在“即便饿死船员也不动所运货物”的西方简直无法想象。

人与国家之间缺乏契约:重“礼”而不重“约”

“礼”实际上就是“臣服与驯服”,“礼仪之邦”翻译过来就是“服从之邦”。

契约本质在于平等,但封建社会中人与国家不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因而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因而,人与人的交往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契约精神的要件。这种平等还表现在个人与政府的关系上。按照西方契约理论,造物主赋予每个人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开始建立政府。因而,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是典型的平等关系。

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与民众之间缺乏立约的思想和实际行动。民众与皇权的关系被一种“君君臣臣”的礼教所规范,而非契约。契约关系的本质是权益平等,而君臣父子的传统纲常伦理本身就是反平等的,所以契约社会的平等基础不具备。

国家用“礼”来规范民众,而非平等立约

古代社会用于规范人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方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纵向的、稳定的“礼”制文化。“礼”实际上就是“臣服与驯服”,“礼仪之邦”翻译过来就是“服从之邦”,是驯服的政治,是由上及下的一个治理过程。古代社会也是一个驯服被动的社会,充满等级观而没有平等意识。远在周代“礼外无法”,“礼”代替了法律的功能,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儒家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也就是说,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受“礼”的约束,只有合于“礼”的才能做,不合于“礼”的就不能做。“礼”具有约束人的行为的功能。很明显,这样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与西方社会中的平等观念有天壤之别。契约文明的根基在于平等,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是不可能产生契约文明的。

人治导致随机性,随机性导致机会主义泛滥

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但几千年的政治实践恰恰说明“信”在天朝上邦,事实上可能是最罕见的美德。而社会认同心理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在动物界被称为“头羊效应”,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在自身运作过程中,以及处理民与官之间的关系时带头不遵守规则,有组织的破坏契约。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官僚集权体制是滋生社会诚信缺乏的政治土壤。人治导致随机性,随机性导致机会主义泛滥,而机会主义泛滥必将导致社会诚信缺乏。

古代国家运作缺乏契约:上行下效

田忌的胜利是以葬送诚信、守则、公平等基本信条为代价的。

诸葛亮的“谋”中大多有不守信用的成分。

田忌赛马是破坏契约和规则的典型

田忌赛马传颂千古,甚至说这个故事表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揭示了“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但其实,田忌(孙膑)就是胜在作假、破坏规则和契约上——用下等马假充上等马、上等马假充中等马、中等马假充下等马于齐威王比赛,违背了二人所约定的上等马对上等马的规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田忌(...  查看完整评论
swang20000 发表评论于
的确是天理何在!如果人世间就是如此不平,上帝又何必创造人类!
hall 发表评论于
很显然,派出所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