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3岁少年上南科大 22岁哥哥在耶鲁读博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2011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首届45名学生入学时,13岁的深圳男孩王嘉乐因早慧引人注目。近日,记者获悉王嘉乐的哥哥,22岁的王浩斌被录取到耶鲁大学读博。王嘉乐的母亲称,家教的秘诀是因材施教,理想的家庭教育应是在“狼爸”和“羊爸”之间寻找平衡点。

  
  去年3月份南方科技大学首届45名学生入学时,13岁的深圳男孩王嘉乐因其早慧格外引人注目。日前南都记者获悉,王嘉乐的哥哥,22岁的王浩斌从美国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被录取到耶鲁大学读博。其母亲认为家教的秘诀是因材施教,王浩斌也认为,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在“狼爸”和“羊爸”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小孩的平衡点。


  弟弟:多次跳级高考超重本线

  在初、高中阶段多次跳级,并在去年13岁时进入南科大的深圳男孩王嘉乐,入学一年多来取得优异成绩,在去年底举行的“招商银行奖学金”活动中成为获奖大户,不但得到一等奖学金,还捧回多个单科奖项。

  考入南科大之前,王嘉乐是深圳耀华实验学校的学生。他用一年时间学完初中课程,又用一年时间上完高中。2010年他作为深圳年龄最小的考生参加高考,分数超过重本线。2011年,他被南科大录取,成为首届45名学生之一。南科大教授李元杰说,王嘉乐年纪虽小,但非常优秀,在南科大他写出一篇非常有质量的论文,被某国际会议接收。

  哥哥:从高中到读博,都在世界牛校

  而王嘉乐的哥哥,1990年出生的王浩斌,曾是深圳中学最后一届初中超常班的学生,当年中考总分全校第二,曾夺全国数学联赛华杯赛一等奖。后经过激烈竞争,成为全国22名被新加坡顶级高中莱佛士书院录取的中国学生之一。曾获新加坡数学竞赛一等奖、多次科研比赛一等奖、学校双语演讲比赛冠军、新加坡学生慈善比赛第一名。他还是学校书法社社长。


  高中毕业后,多所美国大学向王浩斌伸出“橄榄枝”,他选择了美国排名第一公立学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到大一暑假,他就把本科的数学课上完了。大二开始上一些经济方面的课,三年本科中修完了数学、经济双专业以及大部分统计专业的课程,获评伯克利最高荣誉毕业生。还入选美国phi betakappasociety(美国最有名望的人才库,16位美国总统入选这个组织,如布什、克林顿等)。在校期间,仍任伯克利书法社社长。

  大学期间,他还结识了他的导师大卫·罗默及克里斯蒂娜·罗默夫妇。克里斯蒂娜·罗默是奥巴马上一任白宫经济顾问团队的主席,而大卫·罗默则是学术界非常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大师。因为自身的兴趣,也因为两位导师对货币政策领域的深入研究,王浩斌的毕业论文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国营民营企业商业信贷的研究为题。这篇论文及研究生GRE考试1600分的满分在他申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时,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家教秘笈

  妈妈: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特点


  日前已飞赴耶鲁大学的王浩斌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他建议年轻人一定要不断向前辈们请教,在了解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谈到自己接受的家庭教育,王浩斌认为父母对他影响更深的是言传身教,“他们告诉我说成功与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为自己的追求付出真心的努力。”对于“狼爸”、“虎妈”和“羊爸”教育理念之争,他认为理想的家教是在“狼爸”和“羊爸”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小孩的平衡点。王浩斌的妈妈则说,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要注意观察,方法对头,收效就非常大。”

  “他们(父母)告诉我说成功与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为自己的追求付出真心的努力。”

  ———王浩斌认为父母对他影响更深的是言传身教

iceage2012 发表评论于
EQ is equally important, seen too many book smart people can't handle basic life challenge, can't deal with setback, can't get alone with ppl
春天的钮扣 发表评论于
一楼说得对,早期的智力开发和成功关系不大。尤其是真正的天才,是不用父母管的。什么狼爸、羊爸天天操心的,孩子不会走很远。顶多上个好大学,打一份工。渐渐就是普通人一个。这些不算啥新闻。
DaGou 发表评论于
哥哥闹了半天本科,博都是非理工科的,在俺心中立马掉价。

若是加州伯克利理工本科, 麻省理工理工科博,才算牛。
钟楼小奶糕 发表评论于
一棵草:你的话给俺这种later bloomer一线希望啊啊啊
不上税 发表评论于
“在南科大他写出一篇非常有质量的论文,被某国际会议接收。”
为啥总是不能把文章的标题与发表的地方说明白? 保密乎?
一棵草 发表评论于
这有什麽了不起的。本人是科大毕业,23岁也曾在麻省理工读博。当年本人的一个印度同学入学时只有21岁。我第二年轻。可是后来最成功的是两个30多岁才读博的外国人。我想说的旧石,早期智力开发不等于人生最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