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我对新闻行业及媒体规则没有丝毫的认识,我所要说的仅仅是南方所犯出的这几个文字错误而已。
引起整个闹 剧的导火索在于元旦的新年贺词,我目前没有买到原本,据大家的说法,基本上有三条最为严重的错,其一是2000年前的大禹治水,据称位于封面,其二是将众 志成城写作众志成诚,据称出自封面文章,其三是“这是我们第一千零五十七次和你相见”,实际上这却是1507期而非1057期。
这几处错误说实话让我很怀疑,这些错误就一个作品而言,并不是疏忽就可以犯出来的,恰恰是必须经过精心编排才能犯得如此准确。2000年前大禹治水,出 现在最为醒目的封面上,一千零五十七,出现在正文第二段,而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也就是说两个数字上 的错误完全被摆在了最现要的位置,基本上属于怕你看不到的地方。我可以肯定这两个错误不会出自坨哥之手,第一个错误不管改版时间多紧迫,只需要百度一下就 可以避免,而第二个错误假如是坨哥所为的话,试想他会在自己并不了解出版刊数的情况下去细心地写下一个四位数字吗。
令我比较敏感的是2000多年前的大禹话题,已经有人指出,2000多年前是王莽新政时期,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巧合。事实上证明大禹在献辞中出现历经挫 折。据现在流传的消息称,总编辑黄灿将大禹治水的封面上交后被要求替换为航母。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大禹治水的故事哪里犯了忌讳。后来才明白,大禹的父 亲鲧治水时使用的是息壤,此物见土即生迎风即长,以此堵水却没法抑制潮流,终于失败而领罪受死。大禹接任治水后的核心政策是:以疏代堵。
至于疏什么堵什么,国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壅。这个以洪水比民意的道理与大禹暗合。
至于第三条错误的解释,或许是我太神经质了-------众志成城改为众志成诚,是否意味着众志需要“言”而不是“土”,需要的是大禹疏导出的民之口,而非鲧抛下之后四处堵塞的息壤。
这就是大禹治水如此敏感的原因,南方周末的原意是指,中国梦的起点,从以疏代导开始。但是现在变成了2000年前的大禹治水,可否理解为,我们所期待的大禹治水以疏代堵,不过是一场新莽乱政。这样看起来,2000年前的大禹治水,更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抗议。
然后是1057期与1507期的区别,表面上这只是一个数字的差别,但这里面跨越了8年。1057期的南方周末出自2004年5月13日。根据 《2004---2008年南方周末25年纪事》的表述,这一年是南方周末成立20年,从这一年开始南周第五次扩版,将32版发行全国,该年度新年献词为 《这梦想,不休不止》
于是我手贱地找来了1057期,发现了这货和这货。
图片有点小,这是1057的南周,其中2篇新闻题目值得关注,红框中的“不会忘记的承诺”,与“法治的梦想有多远”。而现在修改后的贺词题目就是“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其主题句就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
《不会忘记的承诺》是北京大学法学院100年庆典的现场讲稿,其中有多处g点:
a“沉溺于历史者有可能失去当下”,去年我在参加某著名高校的校庆时就曾说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如果总是追溯自己悠久的历史,展览其高贵的 源头,有时不仅可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恰恰反映了她的今天已不那么辉煌,甚至可能是——她已不再辉煌”。
b不仅如此。我们选择今天,也还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日子;用我们对于这个古老民族和对于这个年轻事业的热爱把 五月的这一天锻造成一个金色的日子,一个令人激动、值得怀想和纪念的日子,或者说,一个象征。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象征;借此,在这个新的百年开始之际,激活 我们的想象,凝聚我们的信念,焕发我们的追求,表达这一代北大法律人乃至中国法律人对于我们自己,因此也是对于我们横卧在万水千山中的祖国的一个郑重承 诺。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后辈问起这一代法律人,我们会用这样一句歌词回答他们:“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对自己的承诺”!
《法治的梦想还有多远》作者为郭国松,文中历数了中国法制历史进程,并且出现了一句无心插柳的内涵:
“从“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到不久前国务院提出要用10年时间建成法制政府,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感觉和信心:中国正在朝着建设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行!”
该文是上一次民众对组织怀有新希望时写下的,当时国务院提出10年建成法制政府,当时是2004年。我什么都不知道别问我。以上两条新闻大家可以自行查阅。
综上所述,1057与1507的关系就在与前者在8年前提出了疑问,而现在同样的疑问就可以原封不动地拿来为当年给出答案。1057与1507的差距不 在于一个笔误,而是告诉你,经历了8年的追梦,人们回到了原点。人们以为已经接近了梦想,却不得不再次和8年前一样追问,“法治的梦想还有多远”。这个错 误不是坨哥搞出来的,不是对南周历史了如指掌的人犯不出这种错误。
这就是说,大禹治水的错,众志成诚的错,乃至于1057与 1507,都更像是一次秘而不宣的示威。考察戴本原文,并没有出现1057,出现1057的是后来南周公布出来的所谓编辑本,正是在这个版本里给出了 1057,并且用“离梦想如此之近”和“承诺”作为对8年前1057期的回应,因此我觉得,造成这次风波的核心原因,就在戴本与省委审查之间的阶段,而并 非是传言中的坨哥本。据网上流传的修改流程看,戴本成型后经历了编辑史哲的改动,改名为《中国梦,梦之难》。之后又由黄灿交由省委宣传部批示,在领导的指 示下完成了现在这篇《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也就是说戴本之后的文章多次历经南周之手。我想既然省宣部不会对南周的过去如此熟悉,那么故意以这几 个错误表达消极抗议的想法可能是在南周那里形成的。这也符合了事发时坨哥不在广东的信息。即便坨哥确实在发布之前插手此事,也必然不是几处错误的创作者, 最多是使之变得更和谐一些,却绝没有发现南周人隐藏起来的别致用心。
所以说事实上现在南周的义正言辞,看起来其实更像是次顺水推舟而已。如果不只是顺水推舟的话,那后面的设想就随大家便了。
引起整个闹 剧的导火索在于元旦的新年贺词,我目前没有买到原本,据大家的说法,基本上有三条最为严重的错,其一是2000年前的大禹治水,据称位于封面,其二是将众 志成城写作众志成诚,据称出自封面文章,其三是“这是我们第一千零五十七次和你相见”,实际上这却是1507期而非1057期。
这几处错误说实话让我很怀疑,这些错误就一个作品而言,并不是疏忽就可以犯出来的,恰恰是必须经过精心编排才能犯得如此准确。2000年前大禹治水,出 现在最为醒目的封面上,一千零五十七,出现在正文第二段,而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也就是说两个数字上 的错误完全被摆在了最现要的位置,基本上属于怕你看不到的地方。我可以肯定这两个错误不会出自坨哥之手,第一个错误不管改版时间多紧迫,只需要百度一下就 可以避免,而第二个错误假如是坨哥所为的话,试想他会在自己并不了解出版刊数的情况下去细心地写下一个四位数字吗。
令我比较敏感的是2000多年前的大禹话题,已经有人指出,2000多年前是王莽新政时期,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巧合。事实上证明大禹在献辞中出现历经挫 折。据现在流传的消息称,总编辑黄灿将大禹治水的封面上交后被要求替换为航母。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大禹治水的故事哪里犯了忌讳。后来才明白,大禹的父 亲鲧治水时使用的是息壤,此物见土即生迎风即长,以此堵水却没法抑制潮流,终于失败而领罪受死。大禹接任治水后的核心政策是:以疏代堵。
至于疏什么堵什么,国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壅。这个以洪水比民意的道理与大禹暗合。
至于第三条错误的解释,或许是我太神经质了-------众志成城改为众志成诚,是否意味着众志需要“言”而不是“土”,需要的是大禹疏导出的民之口,而非鲧抛下之后四处堵塞的息壤。
这就是大禹治水如此敏感的原因,南方周末的原意是指,中国梦的起点,从以疏代导开始。但是现在变成了2000年前的大禹治水,可否理解为,我们所期待的大禹治水以疏代堵,不过是一场新莽乱政。这样看起来,2000年前的大禹治水,更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抗议。
然后是1057期与1507期的区别,表面上这只是一个数字的差别,但这里面跨越了8年。1057期的南方周末出自2004年5月13日。根据 《2004---2008年南方周末25年纪事》的表述,这一年是南方周末成立20年,从这一年开始南周第五次扩版,将32版发行全国,该年度新年献词为 《这梦想,不休不止》
于是我手贱地找来了1057期,发现了这货和这货。
图片有点小,这是1057的南周,其中2篇新闻题目值得关注,红框中的“不会忘记的承诺”,与“法治的梦想有多远”。而现在修改后的贺词题目就是“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其主题句就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
《不会忘记的承诺》是北京大学法学院100年庆典的现场讲稿,其中有多处g点:
a“沉溺于历史者有可能失去当下”,去年我在参加某著名高校的校庆时就曾说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如果总是追溯自己悠久的历史,展览其高贵的 源头,有时不仅可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恰恰反映了她的今天已不那么辉煌,甚至可能是——她已不再辉煌”。
b不仅如此。我们选择今天,也还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日子;用我们对于这个古老民族和对于这个年轻事业的热爱把 五月的这一天锻造成一个金色的日子,一个令人激动、值得怀想和纪念的日子,或者说,一个象征。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象征;借此,在这个新的百年开始之际,激活 我们的想象,凝聚我们的信念,焕发我们的追求,表达这一代北大法律人乃至中国法律人对于我们自己,因此也是对于我们横卧在万水千山中的祖国的一个郑重承 诺。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后辈问起这一代法律人,我们会用这样一句歌词回答他们:“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对自己的承诺”!
《法治的梦想还有多远》作者为郭国松,文中历数了中国法制历史进程,并且出现了一句无心插柳的内涵:
“从“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到不久前国务院提出要用10年时间建成法制政府,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感觉和信心:中国正在朝着建设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行!”
该文是上一次民众对组织怀有新希望时写下的,当时国务院提出10年建成法制政府,当时是2004年。我什么都不知道别问我。以上两条新闻大家可以自行查阅。
综上所述,1057与1507的关系就在与前者在8年前提出了疑问,而现在同样的疑问就可以原封不动地拿来为当年给出答案。1057与1507的差距不 在于一个笔误,而是告诉你,经历了8年的追梦,人们回到了原点。人们以为已经接近了梦想,却不得不再次和8年前一样追问,“法治的梦想还有多远”。这个错 误不是坨哥搞出来的,不是对南周历史了如指掌的人犯不出这种错误。
这就是说,大禹治水的错,众志成诚的错,乃至于1057与 1507,都更像是一次秘而不宣的示威。考察戴本原文,并没有出现1057,出现1057的是后来南周公布出来的所谓编辑本,正是在这个版本里给出了 1057,并且用“离梦想如此之近”和“承诺”作为对8年前1057期的回应,因此我觉得,造成这次风波的核心原因,就在戴本与省委审查之间的阶段,而并 非是传言中的坨哥本。据网上流传的修改流程看,戴本成型后经历了编辑史哲的改动,改名为《中国梦,梦之难》。之后又由黄灿交由省委宣传部批示,在领导的指 示下完成了现在这篇《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也就是说戴本之后的文章多次历经南周之手。我想既然省宣部不会对南周的过去如此熟悉,那么故意以这几 个错误表达消极抗议的想法可能是在南周那里形成的。这也符合了事发时坨哥不在广东的信息。即便坨哥确实在发布之前插手此事,也必然不是几处错误的创作者, 最多是使之变得更和谐一些,却绝没有发现南周人隐藏起来的别致用心。
所以说事实上现在南周的义正言辞,看起来其实更像是次顺水推舟而已。如果不只是顺水推舟的话,那后面的设想就随大家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