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产母亲的悲情告白:父母是现有教育的帮凶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我小时候哪知道什么是起跑线,不知谁说了句,“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大家就都紧张了。结果起跑线越来越提前,从第一份工作提前到大学,又提前到高中初中小学,又提前到幼儿园、胎教,提前到拼爹,这么下去,得提前到北京猿人。

不是开玩笑,现在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关。以前出国都是工作之后出,后来是国外读研究生,再后来国外读大学,现在是初中高中成群结队地往国外送,生怕送晚了。

前几天,去采访北京一个公立高中的“国际部”,真被撼到了,每个学生都说将来要出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每个孩子都那么笃定。

笔者清楚记得,那天下午阳光特别好,站我面前的都是少年少女,他们认定美国一切都好!我突然感到阳光暗淡,这批人将来是国家福音还是掘墓人,能指望这批孩子出去后还会想着身后的家国?

笔者算笔账,这个高中国际部,一年学费15万,按他招生规模,年收6000万人民币,还是供不应求!和这帮孩子在一起,真真切切感受到,教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次听谁谁小孩儿又出去了,笔者就特别悲凉:他们就这么放弃了国家?而笔者也在准备,女儿五岁,十年后就是他们中一员,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十年后积累。

我的心理魔障

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出去?也因为笔者心理有魔障。对自己非常失望,从小没有自我,尤其是对中国的教育环境,几千年来,不懂得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笔者这代人认命,但孩子不能认。孩子对笔者类似宗教,是唯一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可能。笔者最希望孩子建立快乐健康的人格,有一个明亮温暖的心理底色。

所以女儿襁褓时,会夜半流泪:她清澈的眼神,怎么面对世界的复杂和污浊?所以笔者不停奋斗,要给孩子争自己这辈子没有的东西,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她从小就知道个体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平等是什么,做一个真诚快乐不说谎的人。

我们这批父母,是中国5000年来最尊重孩子、在孩子面前最谦卑、最主动约束自己权利的一代人。我们认为自己和孩子在人格上平等,哪怕他是婴儿,也要慎用权利。

有人说笔者完全没有自我,其实笔者以前也有理想,但被岁月雨打风吹去,现在是能放弃就放弃,能妥协就妥协,能和理想沾边的,是让孩子实现理想。

不出国行吗?

送孩子出去受教育,因为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比如,多少年前就说要进行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

没有谁可以清楚地给出答案,也不想让女儿当爱因斯坦,但笔者知道爱因斯坦不仅物理好数学好,小提琴也不错,所以,让她练琴,而且周围都在练琴。

周围人不仅练琴还学英语呢,四五岁的孩子,母语还学不好干吗学英语?但市场逼着你。孩子说了,“妈妈,小朋友都在学英语,我也去!”不能跟她说,“按妈妈的价值判断,是不该去的,你应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所谓“自然缺失症”,就是孩子们看不到大自然了,他们生活在水泥森林里,但有什么办法?我们都要讨生活,哪有时间带她去自然,而且哪有不奢侈的自然?

于是她去了,既然学就停不下来,你还要考虑让她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要学会坚持,不能遇到点问题做就停下来……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孩子,把教育推到这个萧杀的氛围。一定意义上,父母是现有教育的“帮凶”。

我小时候哪知道什么是起跑线,不知谁说了句,“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大家就都紧张了。结果起跑线越来越提前,从第一份工作提前到大学,又提前到高中初中小学,又提前到幼儿园、胎教,提前到拼爹,这么下去,得提前到北京猿人。

不是开玩笑,现在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关。以前出国都是工作之后出,后来是国外读研究生,再后来国外读大学,现在是初中高中成群结队地往国外送,生怕送晚了。

前几天,去采访北京一个公立高中的“国际部”,真被撼到了,每个学生都说将来要出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每个孩子都那么笃定。

笔者清楚记得,那天下午阳光特别好,站我面前的都是少年少女,他们认定美国一切都好!我突然感到阳光暗淡,这批人将来是国家福音还是掘墓人,能指望这批孩子出去后还会想着身后的家国?

笔者算笔账,这个高中国际部,一年学费15万,按他招生规模,年收6000万人民币,还是供不应求!和这帮孩子在一起,真真切切感受到,教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次听谁谁小孩儿又出去了,笔者就特别悲凉:他们就这么放弃了国家?而笔者也在准备,女儿五岁,十年后就是他们中一员,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十年后积累。

我的心理魔障

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出去?也因为笔者心理有魔障。对自己非常失望,从小没有自我,尤其是对中国的教育环境,几千年来,不懂得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笔者这代人认命,但孩子不能认。孩子对笔者类似宗教,是唯一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可能。笔者最希望孩子建立快乐健康的人格,有一个明亮温暖的心理底色。

所以女儿襁褓时,会夜半流泪:她清澈的眼神,怎么面对世界的复杂和污浊?所以笔者不停奋斗,要给孩子争自己这辈子没有的东西,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她从小就知道个体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平等是什么,做一个真诚快乐不说谎的人。

我们这批父母,是中国5000年来最尊重孩子、在孩子面前最谦卑、最主动约束自己权利的一代人。我们认为自己和孩子在人格上平等,哪怕他是婴儿,也要慎用权利。

有人说笔者完全没有自我,其实笔者以前也有理想,但被岁月雨打风吹去,现在是能放弃就放弃,能妥协就妥协,能和理想沾边的,是让孩子实现理想。

不出国行吗?

送孩子出去受教育,因为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比如,多少年前就说要进行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

没有谁可以清楚地给出答案,也不想让女儿当爱因斯坦,但笔者知道爱因斯坦不仅物理好数学好,小提琴也不错,所以,让她练琴,而且周围都在练琴。

周围人不仅练琴还学英语呢,四五岁的孩子,母语还学不好干吗学英语?但市场逼着你。孩子说了,“妈妈,小朋友都在学英语,我也去!”不能跟她说,“按妈妈的价值判断,是不该去的,你应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所谓“自然缺失症”,就是孩子们看不到大自然了,他们生活在水泥森林里,但有什么办法?我们都要讨生活,哪有时间带她去自然,而且哪有不奢侈的自然?

于是她去了,既然学就停不下来,你还要考虑让她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要学会坚持,不能遇到点问题做就停下来……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孩子,把教育推到这个萧杀的氛围。一定意义上,父母是现有教育的“帮凶”。(cd)
爱吃馒头 发表评论于
周围人不仅练琴还学英语呢,四五岁的孩子,母语还学不好干吗学英语?但市场逼着你。孩子说了,“妈妈,小朋友都在学英语,我也去!”不能跟她说,“按妈妈的价值判断,是不该去的,你应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1.学英语口语就是要从小开始,越小越好。小孩子在学母语的同时,学习英语口语,是最好的。
2.那个妈妈的价值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和学习英语口语是不矛盾的。当然,如果家长逼孩子学奥数,逼没有天赋的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儿,孩子当然不会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偶然路过的人 发表评论于
别人家父母不是帮凶,楼主自己才是主谋。这不关中国教育的事,大部分人家都正常着呢。就比如说亲近自然的事,真不知道楼主能住在哪里,连这个机会都没了。 就算住在北京二环内,我就不信你楼下连个花坛都没有,我就不信楼主一天抽不出十分钟,带孩子看看花花草草?

说白了,楼主自己是个有问题的人,赶快看看心理医生,自个正常了,孩子的日子也好点。
AlexRen 发表评论于
出囯更像传销,进去了就出不来,混一张文凭骗人而己。
假旋球 发表评论于
Lz还挺谦虚,给自己定位为帮凶,其实如今这个局面是各层次各方面大家伙儿齐心协力一同奋斗的结果,没有主谋帮凶之分。让中国人安心做亇普通公民不可能,人人想成为人上人,这就是动机,也就是成为参与其中不知不觉中充当主谋最大动力。
Appleface 发表评论于
无论出不出国,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希望,不是学习好就是好孩子,也并不意味学习好孩子就快乐、孝顺、成功、幸福。不过话说回来也是中国到处不公平所以出国感觉多了一点希望。

我有一个同学辛苦工作一天十二小时一年364天,她把她的汗水都变成了她女儿的压力。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妈这么辛苦供你念书,如果你要不考重点大学就别回这个家了"我每天为她女儿捏一把汗,发榜后我忐忑不安地打去电话,还真考了个重点大学。如果心理出了问题上重点大学又如何?
蝶儿翩翩 发表评论于
小留学生越来越多不是坏事情。也不一定每一个小留都不想回国。回去的那些就是将德先生带回去的,将文明带回去的,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人。
rancho2008 发表评论于
如果能争取到奖学金出来读的硕士博士还是应该努力争取的,或是贪官有的是钱拿出来给子女花,也可另当别论,要是父母省吃俭用,把自己的养老积蓄都豁出去赶这个潮头,那到时人财两空就只好怨自己了。
抓狂的伊小妮 发表评论于
出国的主要原因还是有钱了,跟教育质量没关系。以前大家都穷所以也没想这个事情。
goodbye 发表评论于
一家生2个3个, 就没那个精力去搞起跑线了
加成 发表评论于
"站我面前的都是少年少女,他们认定美国一切都好!这批人将来是国家福音还是掘墓人,能指望这批孩子出去后还会想着身后的家国?"

这话应该问问习总和其他常委们,问问他们有多少后代在美国。这批孩子将来确实可能当掘墓人,不过不是对中国,而是对中共。
来文司机 发表评论于
出国问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