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苏振华去世后惨遭“鞭尸”内幕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中共开国上将苏振华曾是邓小平部下,在抓捕“四人帮”过程中顺利完成任务后受华国锋重用,从此成为华国锋在军中最重要和最有分量的支持者。1979年3月9日,中国解放军南海舰队主力舰160号导弹驱逐舰爆炸,不久沉没。这是中国海军建立以来最严重的一起事故。彼时掌控实权的是海军第一政委苏振华,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邓小平借此重大事故对苏振华严厉指责,“严肃地批评海军党委第一书记苏振华麻木不仁”,苏振华对此严重不满。同年4月,苏振华与华国锋商定,准备在华访问朝鲜回国后,动用120艘军舰、80架飞机,在大连搞一次海军大检阅。但最终被邓小平叫停,并狠批苏振华。1979年2月7日,苏振华因突发心包膜破裂在北京猝然逝世。

《亚洲周刊》2012年12月23日第26卷51期刊发呙中校撰写的文章《苏振华上将百年冤难雪》,作者在文中披露,尽管苏已去世,但是中共中央还是不依不饶,结论把苏的错误也列上了,对苏在“两个凡是”中的立场给予一定批评。由于此后邓小平在中共党内军内的影响一直存在,对苏振华的这个结论也维持不变,因此连累苏振华家属及部属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也就是外面通俗的说法“鞭尸”。全文摘录如下。


苏振华与家人合影

中国海军现代化奠基人、开国上将苏振华百年诞辰,家属要求中央纪念,为苏振华被邓小平批判一事平反,但遭中央拒绝。

在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成功进行舰载机起降试验之际,中国海军现代化奠基人、中共开国上将苏振华百年诞辰座谈会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作为中共开国上将及前政治局委员,按照中共有关规定,苏振华百年诞辰理应由中央主持进行,其家属一年多前就曾提出申请,并试图藉此机会为苏平反昭雪,但是被中央军委拒绝,让苏振华家属及其部属非常不满。

十二月一日,苏振华百年诞辰座谈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苏振华家属及生前部属、战友及苏振华曾经工作过的贵州省代表、部分“红二代”出席了座谈会,缅怀苏振华生前事迹的同时,希望中共中央早日为苏振华恢复名誉。苏振华生前秘书、八十二岁的丑运州在座谈会上回忆了苏振华为海军现代化、与四人帮斗争的点点滴滴;另一位开国上将杨勇之子杨小平在发言时谈及苏振华死后遭受不公正处理时哽咽不成声,最后称“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一九一二年六月出生的苏振华是湖南平江人,原名苏七生,在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后的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共秘密游击队,一九三零年彭德怀为其改名苏振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贵州解放后,苏振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一九五四年四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海军建设的重要旅程。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一九五七年二月出任海军政治委员。

在海军工作期间,苏振华参与领导组建海军科研机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为中国海军的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成为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奠基人。一九五九年九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被解除一切职务,直到一九七三年一月恢复工作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苏振华复出后不久还去探望了仍被流放的邓小平,让邓挺感动的。

粉碎“四人帮”时,苏振华临危受命进驻上海,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解除了四人帮留在上海的“第二武装”。一九七六年底苏振华再去西山看望老领导邓小平,汇报上海形势。苏振华曾是刘邓大军的一员大将,曾任二野五兵团政委,与司令员杨得志拍档,战功彪炳,邓小平曾公开称:“他是最能打仗的政委。”

应该说,文革前后苏振华与邓小平关系还不错。一般认为,导致苏振华“生命”突然结束的原因是在文革后的关键时期站错了队,与老上级邓小平关系变僵。一九七八年三月,海军发生了一六零新型驱逐舰在湛江爆炸的恶性事件,身为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对海军领导苏振华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限期整改。一九七八年四月,苏振华与时任军委主席华国锋商定,准备在华国锋访问朝鲜回国后,动用一百二十艘军舰、八十架飞机在大连搞一次海军大检阅,但最后被邓小平否决,并狠批苏振华,但实际目标是华国锋。

一九七九年二月苏振华心脏病突然发作,与世长辞。尽管苏已去世,但是中共中央还是不依不饶,结论把苏的错误也列上了,对苏在“两个凡是”中的立场给予一定批评。由于此后邓小平在中共党内军内的影响一直存在,对苏振华的这个结论也维持不变,因此连累苏振华家属及部属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也就是外面通俗的说法“鞭尸”。

二零一一年二月以来,苏振华的遗孀陆迪伦及子女多次上书中共中央、总政宣传部和海军领导,要求届时按中央的规定和惯例,举行苏振华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但直到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被中央拒绝,称考虑到苏振华在文革期间和其后一段时间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可由家属在其家乡举办小型纪念活动。

为此,苏振华家属及部属倍感失望和不平。苏振华儿子苏承德说:“想不到邓对苏的排挤三十多年后仍然有人延续传承,岂非咄咄怪事?”得到这个回覆不久,陆迪伦于二零一二年二月抑郁而终。

Fibo5 发表评论于
"中共要回归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批判邓小平为人民币服务的猫论就是必然的了"
adbc 发表评论于
按理说, 这个人死了这么久,就没必要再把他从坟里拖出来为子女当大旗帜了. 可这些红二代,看见别的红二升官发财,很代眼红.认为他们身为红二代也应该吃香和啦的.
P民跟着起什么轰呢?
天涯散客 发表评论于
有消息说苏振华是“马上风”死在美女肚皮上,做鬼也风流啊。
又当爹来又当妈 发表评论于
在苏振华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1979.02.15)
邓小平

  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杰出和忠诚的革命战士,党和军队优秀的领导人,伟大导师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海军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政委苏振华同志。
  苏振华同志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九年二月七日下午六时四十二分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七岁。苏振华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和军队的重大损失。特别是正当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贡献力量的时候,我们为失去了苏振华这样一位老同志和战友而非常悲痛。
  苏振华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在党内曾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西南局委员,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十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当选为四届、五届人大代表。并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选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半个世纪来,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跟随毛泽东同志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和巩固国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苏振华同志是湖南省平江县人,出身雇农,在少年时期就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二八参加了平江农民暴动。一九二九年八月加入共青团,一九三○年八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九三○年六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政委、团政委、红军大学二科科长。他在历次反围剿中,英勇善战,多次负伤,曾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红星奖章。在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跟随毛主席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许多重要战役战斗中,屡建战功。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培养了大批干部。在担任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冀鲁豫军区政委等职期间,他领导广大军民,多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苏振华同志历任晋冀鲁豫一纵队政委、五兵团政委。他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路线和作战方针,在邯郸战役、南渡黄河、鲁西南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横渡长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和战略行动中,功勋卓著。他不仅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也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贵州省委书记、贵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委,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放手发动群众,领导各族人民,胜利地进行清匪反霸、减租减息、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五四年起,苏振华同志历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第一政委。他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伟大方针,把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建军原则,应用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海军建设,坚持政治与军事、政治与业务技术、红与专的辩证统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广大指战员,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扎扎实实地加强海军的政治思想建设,军事、技术、科研、装备等全面建设。他为建设强大海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对海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苏振华同志在海军建设上的功绩,将永远载入我军的光荣史册。
  苏振华同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执行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路线,对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有深厚的阶级感情。苏振华同志同林彪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疾恶如仇。他坚决揭露了林彪反党集团在海军的阴谋活动,因而遭到林彪及其死党长期的残酷迫害,精神和肉体都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坚持斗争,始终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重新工作后,他积极带领海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清算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对海军进行了全面整顿,使海军建设出现了新的面貌。苏振华同志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抵制和斗争,遭“四人帮”的攻击和诬陷。在粉碎“四人帮”的关键时刻,他坚决站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边,积极协助华国锋、叶剑英同志,为粉碎“四人帮”作出了重大贡献。随后,他又受党中央的委托,承担了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的重任,团结和带领上海广大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一系列重要指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带病工作,迅速摧毁了“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稳定了局面,使上海的经济建设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夺得了揭批林彪、“四人帮”斗争的重大胜利,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同时,他还领导了海军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深入部队开展查整改运动,直至临终前夕还抱病亲自主持会议,研究海军工作重点转移和战备工作问题。
  苏振华同志是个好同志,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深受广大指战员的衷心爱戴。他刻苦学习马列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力求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他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到海军工作后,又刻苦钻研海军专业,使自己成为海军建设的内行。他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实行,身体力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工作极端负责。他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坚持原则,敢于斗争,顾全大局,团结同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学...  查看完整评论
顾剑 发表评论于
这文章居然说苏振华做二野5兵团政委时的司令是杨得志。谁不知道杨得志杨成武都是华北的?5兵团杨勇苏振华。
民族解放 发表评论于
共匪军头们,没有一个死得冤的。
bjman 发表评论于
@老农民说两句
此言差矣。萧一直是司令至退休,海军历史上从未有过司令政委对调之事。苏恢复工作后任过短期副司令,但很快就重新任政委。另外苏党内最高职务是政治局委员,从未进过常委。苏还是抓四人帮的核心人物之一。
·八戒· 发表评论于
有功说功,有过说过,这不正是实事求是吗?难道人死了就不能说过了?
老农民说两句 发表评论于
这只是利益相关方的一家之言。实事的另一面也不妨听听:
文革后期苏振华被当时的海军政委肖劲光从牛棚中解救出来恢复工作,当上了海军司令。虽然恢复工作不是肖一个人说了算的,须有顶层的授意,但肖是恩人之一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苏揣摩毛泽东的意思,和四人帮走得很近,最终和四人帮互相合作利用,在毛面前告肖的御状,让毛决定整顿海军,将肖苏互换职务,提拔苏当政委,肖降级成为司令。
所以邓文革后整治他不是简单的因为他是华的人,他是文革后期的一大玩家,当时已进入常委,玩好了,前途不可限量。
Kurve 发表评论于
应该说政治的血腥就是这样的。邓小平不把华国锋极其追随者干掉,就得自己忍气吞声苟延残喘,当然要选择自己最大利益的事情去做。湛江军舰事件海军都是知道,只是这个时候发表这样的文字,其背后是有批邓意图的,也许是上面有意放出风。中共要回归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批判邓小平为人民币服务的猫论就是必然的了。
jolmai 发表评论于
我爸是他老部下,记得我小时候带我去他家看过他。
wangd103 发表评论于
文章的开始一段写的是1979年3月,应该是笔误。后面的述事的时候是写的1978年3月。的确有此事发生在湛江
LengXiao 发表评论于
华是党的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他要搞阅兵,为何要遭邓狠批。这确实不正常啊。
三木匠 发表评论于
邓小平是千古第一小人!
萨兰乌2 发表评论于
文章第一段中:1979年3月9日,160号导弹驱逐舰爆炸。1979年2月7日,苏振华因突发心包膜破裂在北京猝然逝世。
彼时掌控实权的是海军第一政委苏振华,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邓小平借此重大事故对苏振华严厉指责,“严肃地批评海军党委第一书记苏振华麻木不仁”,苏振华对此严重不满。同年4月,苏振华与华国锋商定,准备在华访问朝鲜回国后,动用120艘军舰、80架飞机,在大连搞一次海军大检阅。但最终被邓小平叫停,并狠批苏振华。
时间严重不对,苏将军2月份已经去世了,后面的“爆炸”、“狠批”都是“扯”啊。
闻立军 发表评论于
周总理非常聪明地选择了不保留骨灰。
bjman 发表评论于
军舰爆炸和阅兵考证
******21ccom***/articles/read/article_2013123097896.html
Lynn123 发表评论于
难道我眼睛出问题了?文中明明写的是1979年3月导弹驱逐舰爆炸,怎么楼下有人硬说是1978年3月呢?楼下骆驼还说一楼不认识中文数字,这难道是现代版的指鹿为马?
好望角骆驼 发表评论于
一楼不认识中文数字,理解。
七老八十 发表评论于
以人为鉴;若是他儿子有朝一日能当上总书记,任何纪念方式都不为过。
紫微星下凡 发表评论于
作者写的是78年三月爆炸。
初春时节 发表评论于
该文章有问题:先写1979年3月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爆炸,苏振华因此受到邓小平严厉批评;后面又写1979年2月苏振华因病在北京去世。
即使是笔误,也说明作者很不严谨,因此此文的可信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