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云
金牌月嫂梅姨曾搞定过126位产妇和131位新生儿,不过对于眼前这个女人,她感到手足无措。这个月子里的华人女性(名叫Chanel)面对一碗黄豆猪蹄汤,摇头,啜泣,她拒绝变成“奶牛”,她说:“你知道我梦见什么吗,我梦见我把他(婴儿)从下水道冲走了。”
华裔美国作家李翊云的新短篇小说《一个受庇护的女人》以这样一个悬念的情节开头,慢慢牵扯出梅姨和Chanel的身世和故事。最近这篇小说赢得了《星期日泰晤士报》EFG短篇小说奖,该奖在短篇小说奖中奖金较高。
李翊云将拿到30000英镑奖金(英国最大的小说奖布克奖奖金为50000英镑,且是奖给长篇小说的)。小说2014年3月在《纽约客》首次发表,虚构了华人梅姨为一个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母亲做月嫂的故事。
梅姨照顾的一般都是高学历、高收入的华人移民,预约她的人通常要排队。11年的住家保姆经历,126位新妈妈,这些信息都记在她的一个小本上。她一个月换一次主顾,居所也随着一月一换,即使有人花高价请她多待一段时间,她一般也不会同意,她怕对新生儿产生感情。
可是这一次,遇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产妇和产后便出差消失的丈夫。
这个女人根本不爱这个孩子,更不爱她丈夫,她的婚姻是一场报复。因为她的爸爸和她大学同学有了婚外情,她恨自己的父亲,于是她勾引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已婚男人,这个孩子就是她报复父亲的工具。她抓住了这个男人的把柄,使他不得不和她结婚。可是这个男人以出差为借口屡屡不肯现身,除了给钱,拒绝照顾这对母子。
这个被恶意地投到世界的“孤儿”唤起了梅姨的恻隐之心,同时也让她想起了自己“半孤儿”的经历。她出生在中国一个村子里,母亲怀下她后赶走了孩子父亲,外婆也是行为古怪,母亲和外婆两个人被村里人视为“不正常的人”。 她们俩去世后,美国的亲戚给年轻的梅姨介绍了一个对象,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草率的决定造成了终身的不幸,在无爱的婚姻中她无时无刻不盼望这场婚姻早点画上句号。老伴车祸去世后,她开始做起住家保姆……
该奖评委、小说家艾丽芙?沙法克称赞了该奖候选名单“丰富多元、眼花缭乱”,但李翊云“以其精湛的技巧、卓越的观察以及温和但铿锵有力的语言”俘获了评委的心。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文学编辑安德鲁·霍尔盖特补充道:“尽管整个候选名单的水准都非同一般,但李翊云在她淡淡的冷静而深刻的故事中,进行了出神入化的呈现,无疑应该成为赢家。”
《千年敬祈》封面
李翊云的作品总是摆脱不了中国的影子。她的代表作《千年敬祈》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多余》(Extra)、《不朽》(Im-mortality)等十篇故事,大多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为背景,写的是小人物的悲欢——贵族学校的清洁女工,股票市场中失意的退休教师,毕业分配回老家教书的英语老师,内蒙古插队知青的后代……
她的创作题材和自身经历密切相关。她1972年出生于北京,1996年从北大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后赴美留学,2000年获美国艾奥瓦大学免疫专业硕士。
2002年,李翊云入读著名的艾奥瓦大学作家工作坊,三年后以处女作《千年敬祈》(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赢得世界上奖金最高的短篇小说奖——首届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2006年,《千年敬祈》获美国笔会海明威奖(Hemingway Foundation/PEN Award)。
2009年,她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漂泊者》(The Vagrants),次年再出第二本短篇集《金童玉女》(Gold Boy,Emerald Girl),皆获好评。2010年,她被美国《纽约客》选为“最值得关注的20位40岁以下年轻作家”。
李翊云用英文写小说并且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认同的现象,在华人世界曾引起不小的关于写作意识形态的讨论。有一部分人认为她在“错误地刻画中国,对洋人卖中国货”,认为这是在迎合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
李翊云对媒体回应说:“持有这样观点的人不是读文学的人,是搞政治或运动的人,他们不是我的写作对象。作为一个作家,如果对这样的噪音没有心理准备是不可能写好作品的。”
她也曾多次对媒体说:“我不代言任何种族、任何国家。写作是很私人的事情。我写的是我感受和关心的世界,如果有人说我错误地刻画中国,那是因为他所见所感的中国和我的中国不同,他大可以写他的中国给人读。”
虽然她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但是在国内很少有人读过她的作品,因为她拒绝将作品翻译成中文,“原因很简单。中国有足够多的作家用中文写作,读者有足够多的选择,我的书翻译成中文不是一个必要的事情。”她对媒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