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少年班给了我更多选择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9月4日,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发布一句话新闻“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超越了他的学姐庄小威(87级少年班,34岁出任哈佛大学正教授),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哈佛大学华人正教授。

尹希童年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小学跳级之后,9岁半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简称少儿班)。1996年,不到13岁的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绩成为中科大少年班最小的学生。

他丝毫不认为少年班是“拔苗助长”,“中科大少年班给一群孩子更多的选择,这正是中国教育普遍缺乏的地方”。他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减少天赋的埋没。

2001年尹希赴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哈佛大学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惯例,破格允许尹希博士留校继续研究工作。2008年后,他在哈佛大学物理系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3年2月15日,尹希荣获2013年美国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

他的研究工作包括: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与物质场耦合的Chern-Simons理论及其在M膜中的应用、高自旋场论及其在引力/规范场对应中的应用等,是被国际物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学家之一。

尹希(资料图)

9月20日,身在哈佛的尹希告诉澎湃新闻,晋升在自己的预料之中,这让他做研究时可以冒更大的风险去探索。随后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以下为采访原文:

晋升在意料之中,不在乎职位是什么

澎湃新闻:恭喜你晋升成为哈佛大学教授,而且以31岁的年纪还打破了华人记录。这次晋升在你的预料中吗?

尹希:在预料之中。我不花时间想升职这类事。我不在乎我的职位是什么,重要的是能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终身教授的好处是做研究的时候可以冒更大的风险,几年做不出成果也不会被解雇。

澎湃新闻:你是如何看待自己在而立之年就做到了大部分人可能需要更久才能取得的成就?

尹希:人做出的东西才是重要的,和年龄无关。

澎湃新闻:从八中的少儿班到中科大少年班,你打小就是别人眼里的“超常儿童”。你怎样看待这种“超前”?

尹希:我不觉得超常,也没有压力。

澎湃新闻:被媒体报道之后,很多人称你为“学神”,你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吗?

尹希:我并不比同龄人更努力。我只是做事情的时候比较专注,不容易受干扰,不浪费时间在没用的东西上。

澎湃新闻:从八中的少儿班到中科大少年班,一路成长中,你身边的同学大部分也是智力超常的孩子。你们在生活和相处中有区别于普通人的有趣地方吗?

尹希:我不喜欢“智力”这一词,也不知道它的定义。我身边的人,和我自己,都是普通人。

澎湃新闻:是否有过因为比别人厉害而带来的优越感呢?

尹希:我不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答案没有意义。

澎湃新闻:你的小学班主任——五四路小学(今爱民小学五四路校区)贾老师,告诉《保定晚报》,2001年考上哈佛大学后,你母亲告诉他,你的志向是拿诺贝尔奖。现在还是这么想吗?

尹希:我的母亲并不了解现在的我。我对拿奖没有兴趣,我做研究只是因为有趣,如果有一天觉得我做的东西没有意思了,我会改行做别的。

澎湃新闻:小学班主任对你的印象是文静、专注、认真,理解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超强;你的朋友说你是内外兼修的“纯爷们”。你觉得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呢?

尹希:我从小学那时起性格改变了很多。一方面是内向和专注,另一方面是叛逆和冒险。

父母都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澎湃新闻:有媒体曾介绍,你小学二年级就能看大学的微积分了。有网友好奇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尹希:我的确小学时看我父亲的大学课本,包括微积分和量子力学,当然,读的只是皮毛。我的父母是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小学时我父亲经常带我去他的实验室做我想做的化学试验。自上中学后我很少见我的父亲,因为我母亲一个人带我到北京上学,我父亲在河北工作。自那时起我没有一个紧密的家庭,也不想在家,只想一片自己的天空。

澎湃新闻:当初在报考美国的大学时,你同时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所大学录取,均提供全额奖学金。为何最终选择去了哈佛?

尹希:我没拿到普林斯顿和加州理工的offer,所以去了哈佛。

澎湃新闻:跳级、破格录取、天才班,也许你所受教育的环境和大部分的孩子不太一样,但是从中国到美国,你也体验了两国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谈谈对中美教育的见解吗?

尹希:美国的教育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给学生足够的选择,太多的天赋被埋没了。

澎湃新闻:听说业余时间你热爱跑马拉松、攀岩,为什么喜爱这些户外运动?

尹希:我喜欢跑步的原因是想跑得更快,我喜欢比赛的感觉。自从两年前跟腱伤了以后我跑的很少了。练习攀岩的目的是为了登山。

“神童这个词对我是诬蔑”

澎湃新闻:你也是从中科大走出来的。过去的30多年中,中科大少年班孕育了许许多多的菁英人才,然而,国内也存在一些争议的声音认为应该更尊重少年的成长规律,你有什么看法?

尹希:这些所谓的成长规律都是人胡乱定出来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中科大少年班给一群孩子更多的选择,这正是中国教育普遍缺乏的地方。

澎湃新闻:很多人把你看作是“神童”的代表,也有很多早慧的孩子错失了被培养的机会,埋没了才华。作为过来人,你对他们在人格的塑造和才能的开发上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尹希:我非常反感“神童”这一词。对我来说,这个词有污蔑性的含意。我的建议是让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家长不要过多干预。

澎湃新闻:你对目前生活状态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工作或者生活的设想或梦想?

尹希:我过了30岁的时候突然感觉很老,觉得还没作出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觉得需要重新寻找生活的目的。也是这时放弃了数年的严格马拉松训练,因为我没有跑步的天赋,觉得不该把很多时间放在一个我做不好的事上,而是应该做没做过,真正想做的事。如果我现在就知道5年后会做什么,那接下来的5年会很无趣。生活的动力在于探索未知。

泥中隐士 发表评论于
听说在哈佛这类学校一般拿不到tenure。它们一般用高薪到外面挖教授。尹教授是个例外。没有两下功夫是不行的。希望尹教授乘着年轻继续努力,不要躺下睡大觉。
老农333 发表评论于
中国用最好的师资力量为美国培养科技人才,无语。
东边来个喇嘛 发表评论于
长发那张有点像物理教授 Michio Kaku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从习大插队时最早在延安地区建沼气池就能看出他很重视科技发展,人也踏实接地气。从几次出访美国的照片就可看出随和有沟通能力。
蒋加华 发表评论于
再牛再天才,没有祖国你什么都不是。你即不感谢政府,也不感谢党,不提为国争光,不讲报孝祖国。像你这样的人只配留在美国。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北京西城和海淀区是北京的2大教育区,
80年代海淀区的重点中学有北大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学和清华附中。
而西城的重点中学有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师大附中、北师大2附中、8中等
西城学校得到北京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政策倾斜。北京8中在1985年得到北京市教育局批准和中科院心理所和北京市教育局联合办超常智力少儿班,之前西城的景山中学就办了天才少儿班。

我很高兴8中在90年代能接受不是北京人的尹希为学生。
Angry小鸟 发表评论于
尹希:我的母亲并不了解现在的我。我对拿奖没有兴趣,我做研究只是因为有趣,如果有一天觉得我做的东西没有意思了,我会改行做别的。
------------------------------------------------
恩,真正的科学家都是这样的,做研究是出于兴趣,而非功利。只有兴趣才是能够调动人的智能及热情的最大动力。

yangz 发表评论于
Dr. Ho receiving tenure in 1965 not full professor
ddti 发表评论于
这种花架子吹文还是少些为好,一定要吃也得把明显的漏洞堵上。何毓琦生于1934年,同样是哈佛博士留校(惯例没被打破?),65年升任哈佛终身教授,真实的31岁。尹希生于1983年,到今年应该算32岁了。
我要说2015 发表评论于
物理数学是华人的强项,希望其中有人拿到诺奖。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上厕所常常看书入了迷,
  17岁立志拿诺贝尔奖
  贾老师介绍,那时候经常和尹希妈妈交流,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这孩子特别认真专注,那时候经常上厕所就出不来,有时候能有一个多小时。他妈妈一开门,发现这孩子看书都入了迷,早忘记正在上厕所这回事了。”为此,贾老师还专门提醒过尹希,“理由是空气不好。”
  1993年,9岁半的尹希随父母离开保定,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1996年,12岁的尹希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曾给贾老师写信,谈及自己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生活和学习,在信里立志称“打算学习理论物理,将来考硕士、博士……”到了2001年考上哈佛大学后,他的母亲曾在电话中给贾老师报喜,并且表示:“尹希的志向是拿诺贝尔奖。”
  而今,贾老师默默祝福,盼尹希早日实现拿诺贝尔奖的梦想。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在保定出生上的小学。
父母是工程师,
  家住东风路勘察院宿舍
  贾老师说,1992年尹希从一年级4班升到二年级4班,上了不到一个月,跳级到了三年级2班。当时,教语文的贾老师成了尹希的班主任。
  “他们家住在东风路的勘察院宿舍,父母都是勘察院的工程师。听说,他父亲就是天才,17岁就考上了大学。”贾老师称,那时候尹希是班里最小的孩子,特别文静,但记忆力惊人。
  不过,虽然观察能力强,表达能力也不弱,但尹希最初的语文并不算太好。为此,贾老师没少帮着尹希讲作文的重要性。“那时候就说,万一你长大了当了科学家,那也得写论文啊。文章写不好怎么发论文?”随后,尹希的作文能力稳步提升,还曾获得三年级组作文比赛第一名。
  三年级谈“核聚变”,
  梦想当物理学家
  小时候,宽脑门的尹希考试都是双百,这让贾老师印象特别深刻。
  “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太阳。尹希就说太阳在进行核聚变反应,产生光和热。”这让贾老师很吃惊,“其他三年级的孩子哪里知道什么是核聚变啊?后来跟这孩子聊天,三年级的他谈碳水化合物,居然还头头是道。经常有同事说,把你们班那个聪明的小孩儿叫来,让我们看看……尹希笑眯眯地就来了,站在办公室看着大家笑。”
  贾老师称,因为三年级的作业对尹希没什么吸引力,他经常不写作业。为此,尹希的妈妈曾专门找到贾老师,两人商定的策略是:由尹希妈妈出初中作业,尹希写完后,交给贾老师检查。
  “那时候写作文,让孩子们谈梦想,尹希写的就是当物理学家。”贾老师说,而今,尹希的梦想已经初步实现。
bsmile 发表评论于
我更觉得是 专注+不做没用的事情
Laozilaile 发表评论于
聪明+勤奋
三圣 发表评论于
这孩子太厉害了!如果张益唐年轻时也有这么幸运,不知现在能否解决更多的难题?
wandlerland 发表评论于
Is he get promoted to Associated professor or directly to Professor?
beijingchina 发表评论于
家父一个留苏的同学过去是中科大的教授,为了孩子上学80年代初调到北京某大学任系主任,他儿子80年代中在北京考上清华。
庄小威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庄在北京景山中学上半年少年班后苏州中学上少年班
明月关 发表评论于
挺踏实的
喜欢长发那张,哈哈
我可以发言吗 发表评论于
是个明白人啊
zhuanqian 发表评论于
说话既实在又老到,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