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中医历来治不好疟疾 康熙皇帝靠传教士治愈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宣布,来自中医科学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另外两名外国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伴随国人之兴奋的,也有一些争议。就相关热点问题,凤凰网专访了对本领域问题有持续关注的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博士,以下为访谈实录。

被访人:方舟子

采访人:孔德继

凤凰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奖标准如何?有什么样的倾向?

方舟子:这个奖是奖励生物医学方面的重大发现,生理学侧重于基础研究,医学侧重于临床应用。大部分是奖给基础理论研究,少部分奖给临床应用。今年奖给两种药物——阿维霉素和青蒿素——的发现者,就属于奖励临床应用。

凤凰网:您如何评价屠呦呦的科学贡献?

方舟子:疟疾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现能够治疗疟疾的一线用药是一项重大成果。因此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药物研发史上最大的成就,在世界药物研发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屠呦呦在这个发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青蒿素的主要发现者之一。她的贡献主要是发现用乙醚提取青蒿,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能达到 100%;其次,是她领导的研究小组最先分离、纯化出青蒿素。

凤凰网:屠教授科学贡献与传统的中医药知识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的医药资源?

方舟子:青蒿素是在对数千种中草药进行筛查的基础上发现的,仅仅在这个意义上,它和中医药有一点点关系,而实际上它的发现和中医药没有太大的关系。中医历来用的那种青蒿(香蒿)其实是不含青蒿素的,青蒿素是从和青蒿同属的另一种植物黄花蒿提取出来的。即便中医有时会把黄花蒿当成青蒿来用,但是由于汤药都是经过煎煮的,而青蒿素遇高温就会失效,所以即便中医也用青蒿来治疟疾,是不会有效果的。中医典籍记载了很多种治疗疟疾的药方和巫术,青蒿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种,而那些药方和巫术都已被证明是无效的。中医历来就治不好疟疾。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康熙皇帝曾经得了疟疾,御医们都束手无策,最后还是由传教士用进口的金鸡纳治好的。所以,把青蒿素的发现归功于中医药的经验,是不符合事实的。

屠呦呦本人把她想到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归功于阅读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灵感。事实上,我国早在五、六十年代已对生药的提取有了“水-酒-醚”一整套标准程序,用乙醚提取是常规方法。在屠呦呦之前,其同事已经发现黄花蒿的水煎剂不能抗疟原虫,乙醇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不高,那么接下来尝试乙醚提取物就是顺理成章的,和《肘后备急方》没有什么关系。

中草药里可能会有有用的成分,但是一定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才能获得其有效成分,并得到世界公认。青蒿素的发现正是如此,它没有用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辩证医治等等中医理论,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研究出来的。我把这种做法称为“废医验药”,就是废弃中医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用科学方法验证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青蒿素的发现就是“废医验药”的一个例子。

凤凰网:有同行指责屠呦呦在科研成果发表时署名不够周全,您怎么看?

方舟子:屠呦呦的成果发表过程中确存在拔高自己、贬低他人、忽略别人贡献的缺点。例如在其发表的专著中,甚至会去篡改引用文献的署名。她因此备受其同事、同行诟病,也是她三次选院士都没能选上的因素之一。成果的署名起码应该做到尊重事实,不夸大自己的成就,不忽略同事的贡献。

凤凰网:屠呦呦获诺奖给我们哪些启示,或者我们应有哪些正确认识?

青蒿素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举全国之力用人海战术做出来的,这种研究过程是不可复制的。诺贝尔奖表彰的是过去的成果,不是指导科研方向。千万别因为屠呦呦的获奖就又要像四十多年前那样搞全国会战想再从草药里挖掘重大成果。草药当然还有有效的东西,但搞了四十年没能再搞出获得公认的什么素说明这是落后、低效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际上国际各大药厂现在基本不研究草药了。

查看评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