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黄色的怪物,就是金门大桥的安全保障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本文经授权改写自“机械美学”(MachineArt),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公众号,介绍涉及机械的各种趣事。原文标题为《疏通之美,金门大桥的拉链车,潮汐车道的安全屏障》。

在城市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下图这样的情形:一边堵成了一锅粥,另一边却是一马平川。



这就是所谓的“潮汐现象”,造成了道路资源的浪费。被堵在这一边的车辆眼巴巴地看着对面空荡荡的路,只能羡慕却开不过去。

很多年以来,旧金山著名的金门大桥一直都面临着这个问题的困扰。





金门大桥是旧金山识别度最高的地标建筑之一,也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





这座跨度2737米的单孔钢桁梁悬索桥从1933年1月5日开始施工,到1937年4月完工,建造过程历时四年,用了10万多吨钢材,耗资3550万美元。





建成近80年后,金门大桥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桥梁之一,年平均日交通流量约为十万辆车次。



金门大桥的桥面宽度27米,除去两侧的人行道,共设置有六条机动车道。





每天早上进城方向的交通流量很大,很容易造成拥堵,出城方向的流量则较小。到了晚上则正好相反,下班回家的人们堵在出城的路上,而进城的车道却空空如也。



从1962年开始,金门大桥的管理部门开始设置潮汐车道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潮汐车道就是配合在不同时间段里不同方向的车流高峰,让车道也变换行驶方向。

金门大桥的双向车流之间原本用塑料隔离桩分隔成两边各三个车道。每天早高峰的时候,工作人员会移动塑料隔离桩,把六个车道临时调整成进城方向四车道、出城方向双车道,高峰期过后再移回原位。而到了晚高峰时,再把出城方向临时调整成四车道,进城变为双车道。



大桥中间的车道线上每隔一段都有一个眼,工作车缓缓行驶在车道中间,两边各有一位工作人员坐在车底的平台上,这边拔那边插,走一遍就把车道改好了。50年来,总共7200万根塑料桩都是这样靠人工放置的。



听上去好像是挺简单的一件事,但其实是难度和风险系数很高的操作,行驶中的车辆和工作人员都很危险。



更可怕的是,工作人员每天冒着生命危险放置的隔离桩却起不到多少安全防护作用。大家都知道,开车在路上,自己守规矩是不够的,最可怕的是边上的车突然出幺蛾子。行驶在这样的车道上,很缺乏安全感。



更不用说大桥上还经常会有这样一些不知道危险为何物的小生命闯入。



金门大桥之所以出名,除了其建筑和美学意义之外,还有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原因——它倍受轻生者青睐,近年来平均每两个星期就至少有一个人从大桥上跳下投海,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自杀场所之一。为此政府一直在考虑斥巨资在桥面下装上隔离网,兜住自杀者。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大桥中间的这两条车道被人们称为“死亡车道”,在上面开车犹如自杀。

2008年5月21日,旧金山一家医院的Grace Dammann医生载着刚从学校接到的女儿,为赶时间她在金门大桥的“死亡车道”上行驶,结果对面一辆车突然迎头撞了上来,引发严重事故,后来查明对方刚获知自己的父亲得了癌症晚期而晕倒,导致车子失控。

从鬼门关被抢救回来的Dammann医生余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但她还算是幸运的,其它类似事故中的人都失去了生命。后来她致力于推动交通安全,还拍了一部纪录片“States of Grace”。

而这一切,都在2015年1月10日到12日的这个周末彻底地改变了。

1月10日,运营了近80年的金门大桥破天荒地关闭三天,旧金山的所有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消息。



在这几天时间里,工人们夜以继日地施工。





所有的塑料桩都被收了起来,换成了全新的金属外壳水泥隔离桩。





三天后大桥重新开放的时候,人们发现双向车流已经被这样的水泥隔离墙分隔了开来,相比原来的塑料桩,要安全多了。



然而好戏才刚刚开始。

高峰期过后,奇怪的东西出现了,一辆明黄色的大车缓慢爬上了金门大桥。



大桥上的路人纷纷驻足,好奇地看着这个新来的怪物。在这辆车开过之处,水泥隔离墩被它向右挪了一个车道的位置,这样原本的“二车道和四车道”设置重新变回了两个三车道。



原来,这是旧金山大桥管理处新请来的帮手。有了它的帮助,工作人员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人工放置隔离墩了。



它可以双向行驶,两边都有驾驶室。其中一边有一个导向装置,小轮沿着桥面上车道正中画好的蓝线行驶。



到了傍晚,这辆黄色的大车又出现了。大桥的车道又变成了四二分,只是和早上刚好相反。



好想要一辆……



这辆怪车的名字叫“Road Zipper”,公路拉链车。而中间那些水泥隔离墩,则被称为“movable median barrier”,移动式路障。



这辆拉链车的长度是9.27米,宽4.42米,体重19.3吨,抬着水泥墩子时有28.35吨。金门大桥配了两辆这样的拉链车,这样它俩就不用掉头了。

拉链车的心脏是个112KW的6缸涡轮增压柴油机,两轮驱动,间时四轮驱动。它还有个208升的大油箱,每小时油耗19升,空载最快时速为32Km/小时,满载时比人跑得还慢,10Km/小时。

这是拉链车的控制室,里面有各种按钮,看起来非常复杂。







拉链车正是靠着底部这些S型的传动轮把隔离墩夹起来的,一次最多能挪动15个454公斤重的隔离墩。



真是个怪兽。





这是拉链车的工作原理。







一辆这样的拉链车耗资不菲,需要150万美金,加上中间的水泥隔离墩,整个项目一共花掉了3千万美金——不考虑通胀因素,差不多能再建一座金门大桥了。正因为如此,虽然旧金山市政府早就有采用拉链车的计划,但遇到的阻力也非常大,一直到2015年1月各方才达成共识,同意把这个项目付诸实施。



不过,相比这个项目所能挽救的生命来说,即使花了天价,也是值得的。工程完成后,旧金山大桥的管理部门收到了雪片般的感谢信,认为这是一个拯救生命的天才点子。

其实在金门大桥之前,拉链车还在世界很多其他城市得到了应用。







这是连接费城和新泽西州小城肯顿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大桥。





而金门大桥上的拉链车,因为颜色醒目、萌态可掬,所以比其他地方的拉链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喜爱,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成为了大桥的新景观。



如今,旧金山市民已经习惯了每天早晚拉链车在金门大桥上的作业,熟悉了它慢吞吞的秉性,不管何时遇到它在爬行,都不会引起拥堵;走在昔日的死亡车道上,再也不会让人不安。
老生长谈 发表评论于
怪不得金门大桥过桥费死贵。大车拖个小车$28. ouch!
南方人北方相 发表评论于
过桥费好贵哟…………
要做手脚滴 发表评论于
这标题起的还以为防恐的安全保障,应该加上交通或行车两字。
罗马军团 发表评论于
上个世纪的“高科技”。。。
wallssd 发表评论于
另外换方向时还得把双方的交通停下来
capilano1 发表评论于
San Diego的Coronado桥20多年前就这样了。湾区这么落后?
农民大伯 发表评论于
三千万刀太值了啊,金门大桥怎么可能只要这个价
wallssd 发表评论于
Leothecat,那样话在两个桥头换车道会更复杂
白石匠 发表评论于
话说连接温哥华和北温哥华的狮门桥只用交通灯控制中间一个车道的行车方向已经N年了,也没有什么问题的说。
LEOTHECAT 发表评论于
早上大家走桥右侧(多车道),下班大家走同样一侧(左侧)。 用隔离墩改变进出口。
hagerty 发表评论于
旧金山好落后,这玩意儿美国其他地方老早就有了,不是啥高科技
elmonte 发表评论于
现在车流顺畅多了,因为收费站关口全部取消了。司机在网上开一个账号,自动付过桥费。
好望角骆驼 发表评论于
这个怪物要是天朝的,这个假装在纽约就是间谍了,很快公安局会请去喝茶。不过我们天朝很快也会发明出来的,而且会发明得更好。然后会出口到世界各地。
贾庆皋 发表评论于
故园寻梦:如果放两排固定隔离墩道路就太窄了。

xrh513 :同意你的说法,这项技术早就有了,所以我非常惊讶旧金山大桥管理这么落后,今年才用车辆做这种朝三暮四的工作。或许他们一直没有预算买车和隔离段,或者工会反对?
哈小玫 发表评论于
这东西在穿过波士顿的93号路城南方向路上已经使用了十多二十年了吧。作用主要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进行车流分道改变。
故园寻梦 发表评论于
话说中间那两个车道直接放固定隔离墩(或者用灯光标志),同时控制两头的进或者出就可以保证这种潮汐用途了,何必天天换来换去呢?
xrh513 发表评论于
80年代初在中国看电视新闻,就知道美国有这样的拉链车了,每辆80万美元。纽约278号公路离曼哈顿桥不远有一地(华人叫“峰顶”)有,每天上午约11点工作。
祖国万万岁 发表评论于
這才是高科技創新,但不是什麼天價。
北京的大褲衩400億。
jiujiujiujiu 发表评论于
涨姿势了,手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