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蒋经国当年都不敢见邓小平 马英九见习近平必输?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1926年,蒋经国跟邓小平曾经一起在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就读,同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与他们同班的,还有廖承志,也就是国民党左派大老廖仲恺的儿子。邓小平在1926年就回中国,在莫斯科一别后,两人再也没能见到面,直到1937年,蒋经国回到中国,与邓小平走上不同的道路。这两个人最终都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史与发展。

1982年7月24日,时任中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廖承志写了一封公开信给蒋经国,以「经国吾弟」开始,倡议国共两党「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在信的结尾,廖承志还表示,「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临诸长辈教益。」最后廖承志还引用鲁迅这两句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达「祖国统一大业」的愿望。

蒋经国没回应,但是在纽约的蒋宋美龄应觉得荒谬,所以回了一封公开信给廖承志,开头是这样的:「七月廿四日致经国函,已在报章阅及。经国主政,负有对我中华民国赓续之职责,故其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乃是表达我中华民国、中华民族及中国国民党浩然正气使之然也。」

1985年,根据美国学者傅高义(Ezra Vogel)的说法,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与邓小平见面,邓小平先问候蒋经国的糖尿病问题,并且表达对台湾未定接班人的忧虑。最后邓小平开口,希望与蒋经国再次见面,李光耀也同意把这个邀约转达给蒋经国。然而蒋经国听闻该邀约后,向李光耀表示,他与共产党斗争多年,深知共产党不能信任,他有很痛苦的回忆,是以不如不见。两名领导人就这么各自凋零,再也没见过面。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甘迺迪总统所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恐惧谈判,但不在恐惧中谈判。」以蒋经国熟知共产党的想法,他当然知道见面会有什麽样的危险。在敌大我小的情况下,承认中华民国的邦交国已寥寥无几,如未能先站稳立场,见面又何如?只不过让他国觉得中华民国反共的力道已经不再,他又如何能说服这些跟着父亲来台湾的人,共产党是应该合作的对象,而这合作,又会是谁併吞谁?在恐惧中谈判,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又能拿到什么?

马英九无法卖台,不是因为他不愿意卖台,而是他没能力卖台,但是他以总统之尊,却能在宣示性的问题上,让中国取得分数。一个小时的密会,习近平难道不知道他已经令不出总统府?他要求开除党籍的人,现在即将取得国民党不分区立委排名第一;他亲自指称为共谍的人,现在被国民党徵召在高雄选立委;他的民意支持度仅剩不到10%,大约就是中国上海一个区不到的人口,连回来台湾选立委大概都不会上。习近平跟这样的人见面,能起框架作用?能达到统一的目的?

习近平要的,是李后主朝拜宋太祖的意义,他才刚上任一年,不会有急迫感与使命感要立刻统一中国,当然更无足够的权威对台湾让步;然而马英九的政治生命仅剩最后六个月,他希望可以藉由所谓的会面,让自己的政治地位获得大幅提升;习近平则是希望利用会面,宣扬台湾与中国在南海问题、统一政策上若合符节,两人各取所需而已。

然而,马英九这场豪赌,却是场必输无疑的战役。他不会比蒋经国与蒋宋美龄聪明,却要做比他们更大胆的事情。两人密会,消失的两个小时,将来肯定会被渲染为马英九与习近平的卖台密约;而中国在会后的记者会,肯定会大肆宣扬两岸和平与同属一个中国的概念。马英九只能像鹦鹉学舌一样,不断的强调九二共识,而这个九二共识,当国际普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时,就成为中华民国的催命符,只有一中,没有各表。

南韩的国力远胜于北韩,然而如果南韩的总统还不愿意与北韩总书记见面,其实很难想像,一个弱小实力、没有民意、毫无共识、即将卸任的跛鸭总统,究竟拿什麽本事框住未来的总统与对岸的中共总书记?而习近平,冒着激怒台湾主流民意的风险,又为什麽愿意与这样的人拍照握手?他真的了解台湾吗?

凌晨两点多,许多朋友正在机场抗议,不少学生正在立法院流血,很多群众正在总统府前被逮捕。而我,竟然想起了蒋宋美龄在回信中所说的四个字:「浩然正气」。

这四个字,当马英九嘻皮笑脸的回答记者提问时,我一点也看不出来。

查看评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