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演讲中的古籍让多少中国人无颜以对?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提及中国古代著作,很多人会马上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的,在多少国人还是莘莘学子之时,那些诗篇佳句,有几个不是曾经历过反复诵读,至今能信手拈来。然后我们尤其是那些所谓古文基础好的人,就有种感觉,以为对古人、对古典文学很是了解了。   这真能代表我们了解中国的古典著作吗?即便是单纯以文学为例,我们学校学的那些诗篇和选段,当时的理解,如果今天买一本《古文观止》细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前出师表》《桃花源记》等原文,结合整本书一起阅读,读下来的感受与学校时选章选段的感受、理解和收获截然不同。除了现代别有用心编纂者的异化,还有就是忽略了文章所属的时代文化感;只有将同时代的一系列文章放在一起完整地阅读,才会感受到它最原味的信息。

  对中国古典著作的浅尝辄止,对中国古人的智慧缺乏认识和继承,这是这个时代人被严重忽视的损失,也是这个时代的人教育的一大败笔。

  这一次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的研究过程,既是对中国古代医学的继承和发扬的过程,更是对先人智慧传承和在发掘的过程。在迈向世界最高奖项的历程中,可能让很多中国人都震惊的是,竟然还是老祖宗的智慧,帮助现代中国人登上这座高峰的。而记录老祖宗智慧的渠道,则是古典书籍。

  12月7日下午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她在回顾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到了中国中医学和相关古典书籍。

  她说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关键文献的启示,才让她及其团队,最终提取到了青蒿素。屠呦呦说,当年面临研究困境时,她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启发了她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从此才取得研究的关键性突破。

  屠呦呦在演讲中说,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然而,古籍虽多,确都没有明确青蒿的植物分类品种。可见,屠呦呦老师对中国古典医学著作不仅广泛了解,而且通晓其精髓。在当代中国人当中,尤其是对于我们年轻一代人来说,对古籍著作有研究的很少。

  屠呦呦踩在中医及中医古籍著作上而成功,就像一面镜子,让多少对中医妄自菲薄以及浅薄认知的人无地自容,也让当代国人好好地上了一堂传承老祖宗智慧的一课,这其实比获得诺贝尔奖和获得奖金还重要。因为倘若有更多的人很好地继承了先人的智慧和积累的基础,会或许有更多人,或许更早达到获诺贝尔奖这样的研究成就;如果那样,古人智就会更多地转化成为国人重大科研发现的“孵化器”。

  提及古人的智慧和医学,想提一个现象。如今的医学院学生学的都是西医,很多医生都不知道什么是跌打损伤了。去年回家时,镇上有个公立医院,有个医生跌打损伤方面小有名气。有个上海人断了一条手,说不想开刀做手术上钢条固定,然后又开刀取钢条,于是找上门,他就用传统中医中的“接斗”法,通过手指按压接合骨骼然后外围捆绑注定,不用开刀照样搞定。

  当然,他已经在这一行做了很多年,没有一定的技术是做不到的。他这身本事哪里学的?原来他的父亲,原来学武师从一老师傅。看过黄飞鸿的都知道,会武艺的师傅基本都会治病和治疗跌打损伤。

查看评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