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党执政下的中国,中共每一个政治动作,都可能深刻影响中国的政治走向。近期以从严治党为主题,以“讲政治”为核心内容的高级干部研讨班的开班,便显露出可能引领未来中国政治走向的趋势。
在这次“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贯穿始终的“讲政治”训诫中共高官。习近平此番在两会和十九大之前讲话,被视为吹响政治上的“冲锋号”。
细观习近平的讲话内容,以及中共喉舌此后连续发表的评论员文章,维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权威,加强集中统一,是其中最为明确的政治信号。这可以看作是习近平在十九大前的一次“统一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集中统一的同时,习近平也明确强调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党的重大决策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暗,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讲政治”引领未来中国政治走向(图源:VCG)
众所周知,民主集中制是中共的组织原则,是中共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不过,在中共历史进程不同阶段,民主集中制并未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毛泽东时代,中共的问题是缺乏党内民主,结果毛成了“皇帝”,上了神坛。毛泽东“一句顶一万句”,党内民主屡遭破坏,“文革”到达巅峰。
邓小平时代,深刻意识到党内民主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他开始恢复党内民主,推行一系列民主法制。邓小平曾于改革开放之初,大力倡导党内民主,“党内要畅所欲言”,“党内斗争要有原则”。在中共十六大上,党内民主被提到“党的生命”的高度。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党内民主走向另一个极端。特别是胡锦涛十来,中共缺乏一个稳健的领导核心,民间甚至流传“九龙治水”的说法。这让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任期间,一直是一个受到严重挚肘的〝弱主〞,以致到了〝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地步,难有作为。
可以说,在中共政治话语中,民主与集中“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犹如天枰的两端,向任何一个极端的偏移,对中共来说都是致命的,都会产生连锁反应甚至严重削弱其执政合法性。
习近平自十八大上台执政中国以后,吸取胡锦涛被架空十年的教训,一方面通过重新设置小组决策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制度性变革重组权力结构,如五大国家机构向政治局常委述职等,终结了胡锦涛时代的“九龙治水”遗留下来的政治格局。
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核心”,其意味不但是权力的集中,还是体系的聚拢,中共中央权威进一步得到强化和巩固。集中统一、中央权威似乎已经不再是最为棘手的问题,虽然中共高层也在一再强调,但这更多的是现实推进层面和出于忧患意识的规定动作。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核心”(图源:新华社)
相对于集中的另一头——民主,中共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又持怎样的态度呢?从目前透露出的信号来看,习近平并不排次民主,甚至在国家层面和中共党外推进以“协商民主”为核的政治改革。在出台的《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中甚至明确规定:重要法律的修改、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等,都是政治协商的协商内容。
中共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专门辟出一个章节来谈党内民主。指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以“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有习近平的“铁杆文胆”之称的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还曾撰文对此展开阐述。这些都是明显的信号。
任何政党要想永续执政,从外部来讲,必须持一种开放和包容态度,将愿意入党的社会各界精英吸纳进来,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使党永远有新鲜的血液;从内部来讲,则要有一个自由讨论,平等竞争和参与的氛围。有理由相信,在中共内部,习近平也属意推进民主。这一点从习近平前述讲话和此前的动作中就可以体现。而中共十九大,无疑是一个重要契机。
对于中共来说,党内民主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涉及到作为改革事业和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能否保持正确领导的问题,而且是确保中共不再重蹈历史覆辙重要保证。长期以来,但凡党内民主推行相对较好的时候,其结果是政治相对清明,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党内民主推行比较糟糕的时候,中国社会弊病丛生。因此,如何把握好集中与民主的平衡,对于习近平及其执政团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