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说在美国“裸险”看一次病,北京一套房都没了。
今天小编被一个在美国陪女儿看病的母亲的朋友圈内容惊着了。
该家长的女儿在斯坦福大学医院做了个有关心脏的手术,术后5天就出院回家。在家人都在庆祝女孩康复的同时,收到了美国医院和医生的两份账单,一共17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11,000,000多元!
顿时,小编不禁虎躯一震。这还让人活吗?虽然对美国天价医疗费用早有耳闻,但170万美元还是成功刷垮了小编的三观。(此刻快默念三遍不要生病不要生病不要生病!)
如果你说心脏手术就是很贵的话,那为啥治疗个脱臼就要11800元!根据《走进美国》报道,杭州一所小学的校长带儿子去美国洛杉矶旅游,玩耍中孩子不小心左手脱臼,送到医院急诊室,经过了两个小时的等待、询问、检查后才给孩子胳膊复位。
孩子疼的嗷嗷叫唤,家长都恨不得上网自学脱臼复位方法。而这种情况一般在国内急诊室医生不到一分钟就搞定。而且得要脱臼多少次才能花到一万多人民币。小孩胳膊疼,家长心疼,小编听着肉疼。
以前谁说国内看病难看病贵的?你站出来,我们讲讲理。
留学生们在美国看病的经历更是一部血泪掺杂的drama大剧。
“有天头疼,就去检查,护士说量个血压,几天后,看到账单时以为自己眼睛坏掉了,数了好几遍真的要我500刀。”
“早上去急诊,下午就切了阑尾,晚上直接让我出院,10天后收到账单4万刀。”
“脚崴了去看急诊,医院200刀,急诊500刀。”
“上学期我感冒了3次,去校医院看了4次病,就开了一些很普通的感冒药,竟然账单是4000刀!!!有学校保险,cover百分之八十,自己还要付800刀,心还是好痛。”
(图片来源:business insider)
(图片来源:老查留学)
更让人心酸的事,还有一个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因为低血糖昏过去之前还紧紧抓着旁边同学的袖子说:“千万不要叫救护车”。在国外留学的学生都知道叫一次救护车500到1000美金不等,要是进了急救室随便一躺做个什么检查也是要交“房租”的,平均急诊费用1200美金!(小编宁愿一昏不醒……)
(图片来源:@百思不得姐)
(图片来源:quda100.com)
所以医生和病人之间本质上就是商业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病去不一样的医院会有着天壤之别,同样的病在美国看比去欧洲、亚洲等国家贵出几倍的原因。
(图片来源:搜狐)
(图片来源:市场调查)
(图片来源:qing-yijiang.hxwk)
(图片来源:usmama.com)
美国医疗制度规定医生和医院的费用是分开收费的,所以一般就诊后半个月你才会源源不断地收到从各个地方寄来的账单。(图片来源:newsrep.net)
毕竟在美国,因为巨额医疗贷款而导致的个人破产占全美破产个案的62%。
(图片来源:360doc图书馆)
所以,如果你头脑清醒且人在美国,就一定要买医疗保险!因为有了保险,你就不用太担心账单问题,因为保险公司会替你承担一部分费用,大部分情况是cover 80%。并且如果真的有“天价账单”,保险公司会有人去和医院讨价还价,尽量降低总费用。所以小编推荐,在校学生就买学校的保险,要秉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观念,而且学校保险里一般还包括很多免费体检、疫苗项目,鼓励大家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工作的人,一般参加的都是商业医疗保险,单位承担80%,所以还没有买保险的同志们,为了不破产快快行动起来!
但是万一没买保险还进医院了呢?能跑吗?
答案是不要。虽然说美国的医疗制度是先看病后付钱,但是赖账的情况还是非常少的。因为“跑票”会导致你的信用指数呈指数型下降(基本为0),而没有信用则在美国寸步难行。
所以小编给你支几招积极应对高昂医疗费用的方法(参考高磊医生和internationalstudent insurance)。
求情信
提供低收入证明
仔细核对医院账单
最后,小编奉劝大家,好好锻炼,强身健体,不管有没有保险,这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Refrence:
https://www.internationalstudentinsurance.com/cn/blog/2016/08/03/zaimeiguo-meiyou-yilao-baoxian/
http://m.ftchinese.com/story/001060584
http://www.cheerinus.com/3g/news/bencandy.php?fid=51&id=1990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402/11/30458787_547270923.shtml
http://www.guokr.com/post/69616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E9%86%AB%E7%99%82%E7%B3%BB%E7%B5%B1#cite_note-7
https://www.douban.com/note/307804030/
http://www.imcaredrcui.com/cn_health_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