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龙象之争”谁先妥协?洞朗对峙如何收场?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如果印方拒绝撤出,中方将采取什么措施?”在中印于洞朗(Doklam)地区的边境对峙持续一个多月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26日在记者会上被如此逼问。是的,几乎所有人都断言中印这场拉锯战不会诉诸激烈的军事冲突,但是它究竟会否收场?又以怎样的形式收场呢?一对在世界政经舞台上举足轻重又宿命地深陷“龙象之争”想象的大国,究竟谁会先行迈出“妥协”的一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26日的回应,重申了稍早前正在泰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态度。“这次事态的症结是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界进入中国境内。解决这个问题,就像王毅外长所说的,是印度边防人员老老实实地退出去,这是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而针对此次对峙事件的操盘手、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Ajit Kumar Doval)27日至28日访问中国,出席金砖五国国家安全顾问会议,中国的民族主义报纸《环球时报》也在一篇评论文章《高官访不访华 印度都须无条件撤军》中强硬地威胁说,印度近年来民族主义过度膨胀,跳得太高了……如果继续往高跳,只会摔得更痛。解放军正在不断向边界地区调动……有充裕能力在边界地区采取印军阻止不了、新德里政府在政治上难以承受的行动。

而官方的新华社亦“奉劝印方趁早改弦更张,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北京的反应引起了新德里的注意。包括印度时报等主流媒体也对当下的这场对峙抱持强硬立场,并声称印度士兵正在准备在边境与解放军进行长期的对峙。成百上千的印度士兵较解放军更有补给等方面的优势。

至此,双方都如同愤怒的雄性野兽在极力通过吼声让对方知难而退,但在外界观察人士看来,根本不具有发生尖锐冲突甚至擦枪走火的可能。连印度方面也宣称迄今中印军方士兵只是偶尔发生推搡,政治外交谈判的途径是首选。

回头再看双方在这场对峙本身。此次冲突其实源自于中印双方对不丹影响力的争夺。尽管中国与不丹没有外交关系,但是随着中不关系的密切以及中国规模庞大的“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行,中国加强在包括不丹在内的南亚地区的存在不可避免。

在此背景下,中国深入印度、不丹夹缝之间,沿多卡拉山分水岭山脊东侧(中方一侧)向南,修通前往洞朗地区最西南的公路,虽无可厚非,但是因为印度一直以来的对华怀疑态度,而不啻为一场冒险举动。



中印在洞朗地区发生对峙冲突(图源:洞朗地区谷歌地图截图)


印度方面借此炒作中国的交通建设将使得通往印度锡金邦的西里古里走廊暴露在中国军队的视线之下。事实上印度不便言明的是“中国单方面改变地区均势”的动作,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到它对不丹的优势影响力,而并不是威胁通往锡金邦的战略通道。

没有迹象显示中印双方在此动作上曾有接触,以互相消除对方的战略猜忌。毕竟这是两个邻居战略利益的结构性冲突,它由刚性的地缘因素所决定。如果说它可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话,那就是中印两国的高层可以不被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所轻易左右甚至裹挟,而实现自己战略利益的同时为对方预留空间。

如果我们不单单是在让理想主义的是非判断来结束这场纷争,而设身处地讨论的话,双方的忧虑可以理解。

然而巧合的是,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数十年未有的解放军整编,原本处于二线部队序列的西藏军区、新疆军区被编入副大战区的陆军野战部队序列,这给予了国内很多人以底气,“印度记不住1962,那就让它记住2017”的声音相当有市场。而对于印度总理莫迪,同样一个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政治强人来说,他在国内遭遇到困境也要求他对外树立一个所谓的“庄严”的想象,而不要像当年尼赫鲁那样耻辱地死去、在中印博弈中树立形象,成为他的同伴对他的期待。

于是,这场对峙都将自己和对方逼到了一个两难的处境,甚至没有退路的死角。中印也许并不急于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目前北京和新德里都只是在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慢慢燃烧,谁也没有提供真正的智慧方法。

有人建议还是将问题交给时间吧。就像1962年短暂的一个月,如果不期待这样的冲突结果,最体面的结局可能就是待到大雪封山补给不足之时,各自回家。然而,中国的基础设施计划虽然非常脆弱,有可能依然会在近在咫尺的印度、不丹军队的干扰下难以进行,但被跨境捣毁的可能性正在降低。印度将只是体面地退兵而已。

这不是中印之间的首次边境对峙。经历此次事件以后,中印会否像中美那样为了消除战略互疑而建立成熟的沟通机制呢?也许中国很愿意出于一带一路战略考虑而这么做,但前提是,不是这次“意外”事件。

因为无论从感情还是从现实政治上来说,中国无法因为中不边境争端而寻求与印度沟通,否则那等于承认印度对不丹的“准宗主国”地位的合法性,等于自掘坟墓。这一点,印度必须理解锡金模式已经无法再重演,而让中国吞苦果更是不可能。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