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洞朗地区对峙已持续近两个月,双方都没有要撤军的迹象,战争可能性在逐步上升。有分析认为,如果中印开战,台湾将难以置身事外。
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8日报道,近日,两名来自台湾的人士因为持中华民国护照前往印度喀什米尔地区旅游,因为护照上的"China"字眼而遭到当局海关人员留置,最后经过台湾当局交涉后,才予以放行进入旅游。
而在印度每期发行量超过160万的杂志"India
Today",则是在之前出刊的杂志封面上刻意拿掉台湾与西藏,被中国大陆官方批评"只会搞小动作"。让台湾无意间也成为中印两国在边界争议上的配角。
印度杂志将台湾西藏从中国版图中抹去(图源:《今日印度》杂志截图)
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南亚学者方天赐表示,当然在客观立场上,是绝对希望事件和平解决。而就长远面来说,台湾印度也有战略合作的可能,不过在当下还是要先避免冲突加剧。
他分析:"一旦局势升温,甚至有动乱战争的可能下,恐怕会引发印度大规模排华行动。不论中台港澳,都在印度有不小的投资,届时搞不懂局势的印度人,可能会拿台湾等非相干的人士开刀,那后果会不堪设想"。
而对于印度是否真的对中国多般"小动作",方天赐则坦率地说:"印度在中印关系上可以打得牌本来就不多,不是台湾就是西藏,有时西藏牌还相对好用,比如安排达赖喇嘛访问藏南地区等,可以直接挑中中方敏感神经"。
中华民国历史遗留问题
而回顾台湾的历史教育,直到1990年代前,台湾仍是以过去的中华民国史观出发,因此过往在涉及中印边界的问题时,教科书在论述上也采用不合时宜的论述,如中印的邻国为"锡金、不丹"等,但其实锡金王国早已于1975年被印度强制废止。
甚至当时1987年2月,印度将传统藏南地区独立成"阿鲁纳恰尔邦"时,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抗议外,连远在台湾已经退守的中华民国政府外交部,也隔海发声明"严正谴责",报纸并于头版刊登,表示"绝不承认"。
方天赐表示:"过往台湾在看待中印的边界冲突时,会用过去较为民族主义的大中华思想教育去看待中印问题"。但如今解严后,现在政府的外交政策踩务实主义,对于中华民国的秋海棠"领土争议"在无法解决下,那不如选择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