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急访巴铁有针对印度之意(图源:VCG)
中印边境对峙已经持续近两个月的时间,双方仍没有要让步的意思。中国副总理汪洋结束访问巴基斯坦后,8月14日抵达尼泊尔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
汪洋此次访问时机非常微妙。熟悉中国政治的人士都知道,每年的7月底八月初,中共高层都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党内重大问题,其中包括外交问题。
考虑到中共官方未发布过有关北戴河时间的明确起始时间,汪洋此次出访有两个可能,一是他提前离场,以应对中印对峙引发的后续事件。二是北戴河休假已结束,按照这个逻辑,汪洋甫一结束假期就前往南亚两国,足见北京对中印对峙一事的重视程度。
中印边境对峙僵局持续(图源:VCG)
而汪洋在抵达尼泊尔三天前,印度外长斯瓦拉杰(Sushma Swaraj )刚刚结束访问尼泊尔。接下来的一周,尼泊尔总理德巴德巴(Sher Bahadur Deuba)将访问印度。中印两国如此密集与尼泊尔联系,凸显了对这一小国的重视。
有意思的是,汪洋还访问了巴基斯坦,而斯瓦拉杰访问了不丹。中印在处理此次对峙时,除了直接对抗外,两国也在“借力打力”。巴基斯坦与印度多年来一直是“冤家”,中巴交好有给印度施压之意。中国与不丹则尚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印度此次越界进入中国境内就是打着保护不丹的旗号,如果印度能得到不丹的力挺,它能在舆论上占据有利地位,反击中国。
印度外长(右)与不丹外长会面(图源:AFP)
根据尼泊尔外交部公布的安排,汪洋15日与尼泊尔副总理和联邦事务和地区发展部长贾奇哈达(Bijay Kumar Gachhadar)举行双边会谈。
考虑到汪洋在国务院的具体分工为分管“三农”和对外贸易,尼泊尔官方也多次表态称支持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此次会谈很可能会产生相关的贸易合作协议。多年来,尼泊尔发展一直比较落后,与中国加大合作倒能获利不少。而中国如果能保持与尼泊尔的良好关系,在推进“一带一路”时,南亚就打开了一个新的支点。
但尼泊尔、不丹等国家被认为是印度传统的势力范围,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既不过分亲密也不疏离。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高层交流并不频繁也可以看出,习近平2014年访问斯里兰卡是28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访,2016年访问孟加拉国是3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访。中国近年来加大与南亚国家更多是为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外交多次强调“周边国家是首要”,中国在南亚的“布局”则凸显了这种尴尬地位。而占据地位位置和大国优势的印度自然成为南亚国家“依附”的对象。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要抢夺政治势力版图,而是说南亚地区势力以印度为“一家独大”,各国自然会顾虑印度的感受。
例如汪洋结束访问之后,尼泊尔总理将前往印度。虽说尼泊尔在这场中印对峙中不持有立场,汪洋此次出访尼泊尔也是其上任以来首次,但外界仍可以读出它担忧得罪新德里而急于解释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