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庆云
目前,《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已经播出三集,但观众给出的评价好像并不是太好。万众瞩目之下,免不得被过分期待,最终造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舌尖3》第一集,讲美食器皿,被认为是一个加强版的网红购物节目。第二集则讲小吃,被认为有点互联网直播吃早餐的味道。第三集则讲宴席,更是被评为封建糟粕的一次大联欢。面对这些负面评价,《舌尖3》是不是有点冤呢?
第一集讲章丘铁锅、淮阳菜刀、银杏砧板等,确实有卖货的味道,大有舌尖上的papi酱的意思。石锅、铁锅、手打菜刀、银杏砧板等等,也都面对了一堆的负面评价。究其原因,可能是《舌尖3》捧的过火了,所以物极必反。石锅的问题在于热的太慢,不适合家用。手打菜刀的问题在于质量无法保障,同一位师父的不同批次刀具质量参差不齐,只能当玩物,不能当实用品。
让第一集面对最大争议的,实际上是鲁菜九转大肠。有网友直接指出:九转大肠的做法是煮→炸→炒,这样做出来的外面紧实里面软烂,而剧里面煮完就直接下锅了;九转大肠是不炒糖的,上色用酱油。炒糖的那是拔丝地瓜好么;最后一步的炒是大肠在汤里炒,然后收汤,不是干锅爆炒的,这个菜是带汤的。
这种尴尬,实在源于第一集急于表现章丘铁锅。但九转大肠确实和锅没有什么关系,这菜不好做,是因为洗大肠比较麻烦,不粘锅没多难。而铁锅的问题在于,用完之后必须拿火烘干才不会生锈,根本不适合家用。
而第一集的《舌尖3》也并非一无是处。后边给中国瓷器做的广告,其实更适合内销转出口。中国市场应该打造点高端的奢侈品给欧美市场,卖瓷器给他们最合适不过。这个东西,跟珍珠玛瑙和田玉一样,哪有什么明码标价啊,你觉得它值一万,它就是一万,觉得它值一千万,就是一千万。所以说,《舌尖3》更像是卖货的papi酱给中国瓷器镀金,卖给老外,何乐不为。
第二集讲小吃,也出了不少问题。尤其在医生女婿后厨炒料那一段上,引起的争议最大。这种争议,首先便是医生转行卖小吃。要培养一个医生,需要至少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然后毕业工作也要五年上下,才能真正当大夫看病。这里外里就是近12年的光景。所以,医生在欧美和港澳台地区,都非常值钱。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去后厨给小吃炒料,免不得让人怀疑这节目的人才观。
这还不是引起争议的根本。真正的争议在于,后厨炒料的医生,卖的是麻辣烫,还是串串香。不少四川网友认为,那个小吃不叫麻辣烫,而是叫串串香。但也有乐山本地的网友出来澄清说,这东西在乐山就叫麻辣烫,就是为了跟四川其它地方的麻辣烫做区别。真是扑朔迷离。
同时,也有观众认为,一档美食节目宣扬男人放弃医生职业,为了爱情去炒料,是不是对现在强势的女性婚配观念火上浇油?会不会有更多的丈母娘借机变本加厉的无理取闹,让高端人才浪费在本来不需要七八年大学教育就能从事的职业上。国家,禁不起这样的人才浪费。
第三集讲宴会,播出之后引起的负面评价最多。第一处,是九十岁高龄的武术大师收女弟子。第二处,则是自称读书人的那位找古代的美食搞宴会。这一集,显然节目组想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国学文化,都能够在美食中找到一点歌颂的影子。
但问题就出现在节目组着急把这些东西跟美食拉上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边,非常忌讳高龄之后还要收女弟子。不光是古代,现代也有这种忌讳。前阵子,侯耀华收了一个口盟的女弟子,可引起不小的争议。而郭德纲在接受采访回答德云社为什么不收女弟子的时候,直接回答,教不了。
我本人看着最不舒服的,便是美食家叶放先生被节目定义为中国文人,在做花鲈上与古代文人对话的部分。《舌尖3》接着又讲了《红楼梦》里边如何做变了味儿的茄子等等。最后,“文化界的好友们”聚集在一起,展开宴会,在雅致的江南院落里与中国古人展开了美食的对话。
如果说前边的那些,尚且不能算是封建糟粕的话,那吃顿饭来实现对古人的附庸风雅,真的是糟粕非常了。真正的中国古人,尤其是读书人,真的不讲口腹之欲啊。孔子早就曰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包括曹雪芹本人在《红楼梦》里边不厌其烦地写美食,也不过是太虚幻境的造成,最终实现对这种浮华此岸的讽刺。中国文人骨子里边的性格是大道至简,绝对不是把美食做的多么花里胡哨。陶渊明早就跑深山里边贴玉米面窝头饼子去了,吃什么鲈鱼啊?
反倒是没有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假文人们,附庸风雅,吃喝玩乐,花天酒地一番。咱读过书,知道这些,更知道真文人的干净简朴。但《舌尖3》的观众们可能没读过啊,不知道啊!让它这么一播,给观众的印象就是,中国传统文人活得挺滋润啊,真会吃喝玩乐啊。这些封建糟粕的屎盆子,楞往文人头上扣啊!
《舌尖上的中国3》问题在于,急于表现雅致,但忽略了许多常识。这些常识错误接二连三地出现,就让真懂美食、真懂学问的,觉得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