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背后的芯片“关键人” 还有神秘身份!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邓中翰出席会议(图源:央视视频截图)


总部位于广东深圳的大陆跨国科技公司中兴通讯遭美国禁运制裁,推高了中国对芯片产业的反思浪潮。这一事件再次暴露出中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软肋。

中国央视于4月20日晚播出的《新闻联播》画面中,出现了一位与芯片这一技术有关的重要人士,即有“中国芯之父”之称的邓中翰。这位中国最年轻院士还有一个较为神秘的身份,就是中共军方知名女歌手谭晶的丈夫。

由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的双周协商座谈会20日在北京召开,邓中翰等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出席。据报道,与会委员、专家学者结合自身实践,从宏观态势、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法规伦理和社会关切等方面谈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

在美国封杀中兴舆论场热议“芯片”之际,这场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对策”为主题的会议,意义非凡。



邓中翰和谭晶出席人大会议(图源:长春国贸的博客)


今年50岁的邓中翰江苏南京人,是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2008年、2013年,两次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9年10月 1日,邓中翰作为在硅谷创业成功的留学生代表,受邀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观礼,看到一辆辆承载国家发展硕果的彩车驶过,心中充满愧疚,“我在硅谷做了那么多芯片,却没有一枚属于中国!”

随后邓中翰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中星微电子公司。2001年,中国第一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芯片“星光一号”诞生并迅速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据悉,谭晶和邓中翰相识于一次活动中,2009年两人结婚,极为低调。

“中国每年最大宗的进口产品,不是石油,也不是粮食,而是芯片!2013年至今每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邓中翰用数据表达了中国的“缺芯”之痛。

芯片,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科技实力的象征。长期以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受到西方在先进制造装备、材料和工艺引进等方面的种种限制,高端芯片主要依赖进口。

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推动力。芯片,则是人工智能产品的重要关键部件。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必须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用创新推动“品质革命”。

作为“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曾建议,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开发承载人工智能运行的自主芯片技术,把握以自主创新芯片来决胜人工智能新时代这一大方向,为中国人工智能稳步跻身全球领先水平掌舵护航。

“在体制方面,要将成果迅速转化,不能停留在发表论文或是评奖,还需要推动相应的体制改革来配合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他说。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并部署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产业发展。

“这样的制裁使公司进入休克状态。”4月20日下午,中兴董事长殷一民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美国商务部四天前曾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为期7年。

这一事件似乎令中国多方感到不安,他们也意识到了中国科技方面“危机感”。

中共《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号“侠客岛”表示,当前应对美国对华贸易战,尤其要与美国竞争高科技领域的制高点,除了必要的回应措施以外,还是要认真地去学对方背后的真功夫。

文章指出,不能将眼光局限在贸易报复措施,而是要将贸易战置于如何加快促进中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下进行通盘思考,尤其避免堕入军事竞赛,进而陷入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陷阱。

就目前局面来看,中兴公司也许并不会真的山穷水尽,中美之间仍有斡旋可能。但中兴的遭遇已经足以说明问题。这一遭遇会激发中国继续加大在芯片等领域的研究投入,进一步缩小技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