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枪击案的血色真相:凶手盯上校园了!
文章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这是美国人的选择。
作者:正解局
正解局原创,转载务必取得授权
一天两起!
5月18日,美国连发两起校园枪击案。
特朗普在事后的演讲中称,几十年来,这类事件在美国不断重复上演。
其实,特朗普说的还不够准确:发生在校园的枪击案,正在不断重复上演!
CNN报道,2018年才过去20周,美国就已经发生了23起有死伤的校园枪击案。平均每周一起!
凶手为什么盯上了校园?!
01
凶手盯上了校园,绝非危言耸听。
先看案发数量。
“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报道,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校园枪击事件。
转折点在1979年。一名16岁的女性袭击了一所小学,造成11人死伤,自此拉开大规模校园枪击案的序幕。
1990年代达到顶峰,发生13起。再看今年,仅仅过去了20周,就发生了23起。美国校园枪击案正在呈高发态势。
FBI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美国三分之一的大规模枪击案发生在校园。另一个数据是,1966年至2012年,美国发生在学校和工作场合的枪击案占到了世界的62%。
这两个数据是一致的。
再看死亡人数。
克莱姆森大学研究者Antonis
Katsiyannis表示:在不到18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与学校枪击有关的死亡事件已经超过了整个20世纪。
2014年以来的数据表明,枪击致青少年死伤人数,呈现连年增加的趋势。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惊人的4000人。
最后看凶手年龄。
上个世纪,未成年人占校园枪击案袭击者的比例,是60%。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比例,提高到了77%。
年纪最小仅11岁。1998年,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米切尔,伏击了阿肯色州一所中学的师生,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
校园枪击案袭击者的日益低龄化,直接拉低了美国枪击案袭击者的平均年龄。美国已记录的91起大规模枪击案中,凶手的平均年龄仅为34岁。
( 91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凶手的年龄分布图。(图表来源:BBC))
02
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本应该和平安详的校园,竟然成为袭击者的目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当然是美国的枪支泛滥。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人可以拥有枪支,但也造成了枪支的泛滥。
美国司法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平民持有的枪支总数估计为3.1亿支,占到了世界的一半。
(图/CNN 数据来源: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2012),轻武器调查报告(2007))
宽松的购枪审查程序和低廉的购枪成本,也为凶手提供便利。
在2017年的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中,警方在凶手所住的酒店房间内搜到了一批手枪,其中最便宜的仅需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60元)。
第二,暴力文化的影响。
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凶手中大多数未成年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暴力文化的影响。
美国广播公司一项针对100名青少年罪犯进行的研究显示,受访者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承认自己是从电视上“学会了”如何犯罪。
部分校园枪击案行凶者在被捕后都表示,自己的行为是受到了影视作品或游戏中的暴力文化的影响。
制造2007年弗吉尼亚大学枪击案的凶手赵承熙就被怀疑模仿了某部暴力电影。
(赵承熙模仿某部暴力电影)
第三,犯罪模仿。
校园枪击案接二连三的发生,并非巧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种“犯罪模仿”。
所谓的“犯罪模仿”,是指某种特定的犯罪行为或者手段被他人模仿,从而实施类似的犯罪行为的情形。
比如,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便有一名15岁的少年驾驶小型飞机撞向另一座大楼;在日本,一名男子在网上留言板上预告杀人并成功实施,其后警方收到超过100起预告杀人。
校园枪击案发生后,往往会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报道。这会让袭击者深受启发,甚至是深受鼓舞,进而模仿。
第四,校园的特点。
枪击案凶手,大多出于报复社会的目的,更倾向于选择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
人员密集的校园,安全措施薄弱,更容易成为凶手袭击的目标。
美国的大学都是开放式的,形色各异的人都能长驱直入。校园里的学生和老师都没有武器,很难阻止凶手的枪击。
手持枪支杀害弱者,凶手是真正的懦夫。
03
枪击案发生当天,特朗普再次承诺,采取行动加强校园安保。
谁都知道,加强安保,只是隔靴搔痒。问题根源,还在于美国的枪支政策。
遗憾的是,指望特朗普控枪乃至禁枪,是不可能的。
特朗普与美国全国步枪协会,互为铁杆。
5月4日,特朗普就曾在步枪协会的集会上说道:“我们相信我们的自由,是来自造物主的礼物,没有任何政府可以夺走它。”
美国人对枪支的感情,爱恨交加。
有人支持枪支自由,也有人反对。
一方面,美国人呼吁控枪,防止枪支泛滥;另一方面,美国人购买枪支的意愿,整体在上升。
(美国每年购枪审查申请数据(1999-2017))
当美国各界在为枪支泛滥吵个没完,校园,成为受害者。
正如奥巴马对2015年10月1日美国俄勒冈州校园枪击案的表态,“这是我们的选择。”
是啊,这是美国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