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左二)与农民交谈。
菏泽日报微信公号图
近日,山东《荷泽日报》一篇名为《书记的耳光》的往事回忆文章在网络刷屏,作者“天阔”回忆他38年前跟随原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到曹县韩集“红三村”,看望83岁的共产党员伊巧云老人的一段真实经历。这位老人曾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当周书记询问重病在身的老人还有何要求时,老人犹豫了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周书记深感自责,掏出衣袋里的钱让乡镇书记立即满足老人的心愿。回到县城参加县委的汇报会时,他含泪说到这位老人,“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说着,周书记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
这一记耳光是榜样,也是警醒。“也就是这么一想,周书记别当事”的一件“小事”,让周书记以及在场干部们泪流满面,陷入深深的愧疚和自责。几十年后的今天,读到这样的文字,想像当时的场景,仿佛仍能听见周书记那一记耳光的清脆声,让人感慨良多。
这一记耳光,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2013年11月,同样是在菏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给领导干部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既是对8900多万党员干部的勉励,也是告诫。民胞物与、念兹在兹,正是因为心里装着对百姓真切深沉的爱,装着一名老党员为民担当的初心,“老人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这样的“小事”,才会让周书记如此自责。
这一记耳光,也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对履职担当的满满敬畏。在其位就要尽其职,没有让群众过上舒心日子,是为官失职,没有让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的老人过上好日子,更应该寝食难安。只有心存对党的宗旨和群众重托的敬畏,真心尊重和善待百姓,才会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愧疚。
这一记耳光,更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勇气。一句“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是扪心自问,也是严厉问责。直面不足的坦然背后,是即知即改、化为行动的决心与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开篇明确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今天,“书记的耳光”对于所有党员干部仍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不时照一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不是还不够强?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没放在心上?有没有不实的政绩观和官本位思想?我们不希望听到自扇耳光的啪啪声响,我们更期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路上,有更多的党员干部们以周书记等老一辈共产党人为榜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多下高楼、出深院,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和群众掏心窝,用真情和真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附:
书记的耳光
这是一件令我记忆了几十年的事件,每每想起,都令人心潮激荡。
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仲春时节,我作为电台的记者,有幸随时任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同志到曹县革命老区曹县韩集乡红三村看一位杨得志将军当年的老房东、老共产党员伊巧云老人。随同的有时任曹县县委书记、武装部部长等6人。
到韩集后,周振兴书记没在乡镇和村委停留一步,直奔伊巧云老人家中。此时老人已重病在身,当周振兴握住老人枯瘦的手问老人还有什么要求时,伊巧云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说完,老人又后悔了,用另一只手拍打着周振兴的手背:“也就是这么一想,周书记别当事。”历来以雷厉风行、低调工作作风著称的周振兴,一下子泪流满面。他双手握住老人的双手:“怪我,怪我们啊,老人家,对不起您。”他抹了一把脸,回身掏出自己衣袋中的一沓钱,递到赶来的乡镇书记手中,县、乡领导纷纷掏自己的衣袋,被周书记一把按住了。无用言说,老人当天就吃上了肥中带瘦的肉。
随后,周书记回到县城参加了县委的一个汇报会。会上他眼含热泪地讲了一段话,“伊巧云老人今年83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她牺牲了丈夫和三个孩子。抗战时期,在抗战堡垒红山村,在做杨得志将军房东时,为接待来往的将士,她曾一天做过9顿饭,为让将士吃饱吃好,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物件和娘家陪送的嫁妆。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说着,周书记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说,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
这一记耳光打得是那样清脆,话说得那样沉重。坐在他身旁的县委书记一下俯在桌上,低声哭出声来。
“周书记,该打的是我,是我,请地委处理我。”一时间,所有与会人员都低下了头。收起了原先准备好的各自工作成绩的汇报稿。
时间已过去38年,可周书记那一记耳光至今回荡在我的耳畔。现如今,这些老领导早已退出领导岗位,但他们那种为小事的自责,为党、为国、为民的担当,树起了一代共产党干部的风范。
愿那一记清脆的耳光,能扇去层层不实的政绩观和种种官本位的自尊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