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忠告中国:谨防美国“柔道式经济战”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柔道不是以自己的力气伏下对手,而是利用对手的体重和动作让他倒下。


文/刘胜军

中美贸易战注定成为世纪大博弈。与中美贸易战最为类似的,当数80 年代的日美贸易战。经历了这次日本经济史上的转折点之后,日本人如何反思?他们又如何看待如今的中美贸易战?1

日本是贸易战大输家?

在贸易战中日本一败涂地,经济发展进程被打断,这是多数人脑海中的直觉,尤其是日元大幅升值被视为“国难”。但曾在日本通产省任职的经济学家津上俊哉却认为:

• 被美国施加的日元升值压力的确折磨日本经济和日本企业,但汇率的高低总有好与坏的两面。对制造业来说日元升值是个灾难,但对消费者来说是个能够提高其购买力的福音。



• 长期来看,连制造业也可以收到好处,就是日本制造业由于面临好几次日元升值的冲击,不得不到海外投资建厂,由此日本制造业的“国际化”大幅进展,现在日本贸易顺差大幅缩小,但作为替代,来自海外的膨大的投资收益还支持着日本国际经常收支的较大的顺差。没有日元升值和它带来的压力,丰田也不会发展到全球性的大公司。2

贸易战导致泡沫经济?

日本政府对贸易战的错误应对,被视为酿成“世纪大泡沫”的深层次原因。津上俊哉认为:

• 在日本,制造业的话语权历来非常强,日元升值每次被视为“国难”,政府就受到“非得有对策不可”的很大的压力。尤其在 1980 年代后半期,日元升值和要求对策的压力都极为强大了,日本不顾负面作用,过头地宽松金融,造成泡沫,最后遇到其破裂了,这才是“失去的 20 年”的真正原因。

• 假如日本不那么过头地将重点放在防止日元升值,并不失去经济政策应有的平衡,日本可以回避泡沫和其破裂,所以将后来的经济萧条归咎于美国是有责任转嫁之感。

• 如果日本处于欧美国家的境况,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所以与其主张欧美阴谋论,不如拿到一个教训,就是不能过于害怕汇率升值,为防止汇率升值采取过于宽松的金融政策。



3

警惕美国的“柔道式经济战”

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 20 年,究竟是美国打垮了日本,还是日本自己给自己挖坑?津上俊哉认为:

看透“日本的阿喀琉斯之踵就是日元升值”后的美国,采取的战术是像日本古来的柔道似的。柔道作为理想的不是以自己的力气伏下对手,而是利用对手的体重和动作让他倒下。所以后来美国利用日本的阿喀琉斯腱来施加压力的做法是可谓是“柔道式经济战”。



▲柔道高手普京


当下中国正面临类似于当年日本的危险。津上俊哉警告:

中国每当经济成长率下降时就恐慌地出动财政、并宽松货币,很像将日元升值视为国难、政策上过头地反应的 30 多年以前的日本,似乎自己宣传“我的阿喀琉斯之踵就是成长减速”似的。看到这样子,特朗普政权也好,越来越将中国视为威胁的美国主流派也好,都说不定想到给中国发动“柔道式经济战”。就是每当中国经济政策转向去杠杆时就发动贸易战,刺激成长减速的不安,并使得推迟去杠杆。自两年前已经推迟了两次,如果再推迟两、三次的话,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上就会发生无可修复的大损害,由此能够长期地削减中国经济的活力。

目前有迹象表明,美国已经把“害怕经济放缓”视为中国的软肋。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在白宫召开的内阁会议中声称:

中国的经济正在下滑。数据显示,他们的零售业,还有商业投资正在瓦解。他们的工业生产下滑,现在已稳定在低水平。人们正在卖掉他们的货币。这当中可能存在一些操纵情形,但大多数情况下,我认为投资人正在搬离中国,因为他们不喜欢他们的经济,他们正来到美国,因为他们喜欢我们的经济。我只想说,中国的经济目前看来很糟糕。

在津上俊哉看来,中国汲取日本的教训不应“教条主义”,毕竟每个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一样的:

中国应该从日本的“广场协议”经验吸取的教训,并不限于汇率、资本放开政策,因为中国哪有阿喀琉斯之踵,美国就可以打哪儿。4

中国“不怕打”的三大理由

对于中方在贸易战中的强硬立场,曾经留学北大的网红“加藤嘉一”认为有三个因素:

在我看来还有三点因素使得中方主观认为可以打贸易战:

⒈国际舆论。在特朗普政权忽视甚至侵蚀全球化、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国际规则等,从而失去公信力,导致西方阵营陷入分裂的情势下,中方认为国际舆论可以站在中方一侧,甚至可以扮演“白色骑士”( white knight )的角色。

⒉国内体量。中国高层认为,基于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巨大的市场体量,足以把对美贸易战打下去,何况国内不少民众也从“爱国”的角度支持党和政府这么做。

⒊美国国内的反特朗普势力。中国高层大概看到了,美国存在不少质疑甚至反对特朗普政权对华政策的势力,包括贸易组织与在中国大量投资的跨国企业。他们虽然认为美方应该向中方施压,敦促改变其扭曲市场公平性的产业政策,尊重知识产权和开放市场,但并不认同打贸易战的做法,因为短期来讲,对他们也没什么好处。中方认为可以拉拢和团结这些美国国内的势力,把主导权握在自己的手中。



▲《时代》周刊封面:2017 年 2 月




▲《时代》周刊封面:2018 年 4 月




▲《时代》周刊封面:2018 年 8 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5

以“改革开放”应对贸易战

一个国家靠自身力量推动改革,往往陷入内部因素的羁绊而迈不开脚步,“以开放倒逼改革”有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日本前外务审议官、1985 - 1987 年作为课长负责日美经济关系的田中均( Hitoshi Tanaka )写道:

• 80 年代后期,占美国贸易赤字约 50% 的日本一直面临来自美方的压力和威胁。可是,在多数情况下,在美方发起制裁措施之前,日美双方经过艰难但积极的谈判达成共识,美方终究也没有对日采取加征关税等制裁措施。那个时候,日美之间总共达成了 26 项协议,其中多数是日方承诺开放本国市场的措施,但也有日本主动限制对美出口的。由于日本的安全依赖于美国,我们始终没有针对美国的制裁采取反制措施的想法。

• 作为负责外务的官员,当年我的总的思路是利用来自美国的外压迫使日本国内保守的行业和市场进一步开放,趁机把国家利益最大化。6

过犹不及:世界上最难

把握的就是“合理的度”

“要想富,先修路”,是中国各级政府坚定的理念。由此,基础设施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之一,但也引发旷日持久的争论。

“四万亿”之后,对于“凯恩斯主义”的批评达到了沸点,但“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功又增强了政府搞基建投资的信心。津上俊哉认为:



• 经济恢复活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日本和美国的先例表明大概需要十年时间。在经济恢复期间,需要由政府来出面进行公共投资,保持最起码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防止很糟糕的情况。可是如果政府投资做太多,就可能把长期的经济前景吃掉了,所以要有一个平衡。

• 政府投资有利于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但是投资不是消费,投资是要还负债的。更大的问题是,太多的低效率的公共投资,必然导致全要素增长率大幅下降。 7

处置“僵尸企业”必须“来真的”

日本 80 年代企业过度负债,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导致日本经济低迷的长期化。由于中国“国企-国有银行”与日本“大企业-主办银行”体制的类似性,中国必须警惕类似的陷阱。

中国虽然高喊“淘汰僵尸企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难下手。这一局面日本经历过。津上俊哉说:

• 在发达国家,僵尸企业一般就是破产,市场出清。只有少数有望可生存的企业债转股,但通常是银行债权的 70% - 80% 免除掉,而且大幅减少原股东的股权。因为市场经济有一个规律,如果让银行产生亏损,股东要为经营失败承担更大的责任,通常要把他们自己90%、甚至 100% 的股权全部处理掉。如果这样大多数僵尸企业处理好了,那经济活力就恢复了。

• 2000 年前后,日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假装”处理了,结果问题还在,经济的活力回不来。一个是银行本身的抵抗,因为银行如果彻底处理不良债权就会资本金不足,只能接受政府资金的介入,政府就是老板,银行首脑对过去经营负责任,很有可能走人。其次,一些政府部门也反对。例如,通产省就曾反对过处理大型超市企业“大荣”的不良债权。如果处理,大荣的经营规模要缩小到一半以下,相关的批发商、经销业就会连锁倒闭,微观经济影响很大。这也成为反对的理由。

• 中国如果不能克服阻力,最后还是搞中国式的“债转股”,只是把问题推后了,而不是解决问题,经济的活力是回不来的。可以说,只有彻底解决僵尸企业不良债权等一套问题,中国经济才能恢复活力。

• 要正视目前经济中积累的问题,下决心彻底解决。日本的教训就是,对不良债权绝不能假装处理好了。在没有真正解决不良债权之前,经济是不可能真正好转的。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