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李咏的真正死因不是癌症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前些天,朋友圈已经被李咏因癌症去世的消息刷屏,心痛着银屏上陪伴我们的主持人,就这样离开了。一时间,所有的群,大家似乎都在讨论和癌症相关的话题。

我也转发给老李,附加了一句,“拿钱换命的人,请看看,我们有的时候以为自己会活很久,没有想到,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夺走一切”。

老李和大多数中国男人一样,永远抱着生活必须先苦后甜,今天的苦逼是为了明天的幸福这样的念想支撑着,一次次加班,一次次外派,如今常驻北京,离开家庭,过着和老婆孩子分离的生活。

夏天我去北京探望他,发现,拿着几百万年薪的他,蜗居在北京一个小破出租屋里,冰箱里全部是发霉的菜,因为长期熬夜加班,头顶也快秃了。北京的夏天接近40度的气温,他还盖着冬天的被褥,原因是,反正将就着,也不是自己的家。

我气得二话不说 就去超市给他买了新的空调被,给他买了新鲜的蔬菜水果酸奶果汁填满冰箱,做了丰盛的饭菜,我说:你此刻连当下都活不好,又有什么能力能拥有幸福的明天。

前段时间,晓松去趟北欧,回来写了篇文章,题目是《在北欧,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在丹麦和瑞典待久了,我越来越觉得,这两个国家真的很有意思。这里的人不聊金钱,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读过什么名校。“

高晓松坦言:”到了北欧没几天,我居然都不太敢跟人说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很丑陋,很粗鄙,我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跟人钩心斗角,跟北欧人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

晓松说,在丹麦,人们出行就是骑一辆自行车,在瑞典,人们出行就是开一条小船。在美国,一个人如果有一艘游艇,大家都觉得他特别厉害,但在瑞典,几乎人人都有一条小船,大家开着小船看看落日,钓钓鱼,船上也没有什么先进的设备,自己动手解缆绳,启动发动机,把船开出去,过着非常安逸、与世无争的日子。

想想北欧人幸福的生活,再看看中国不断攀升的癌症率,反思一下,生活的初衷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离健康和幸福越来越远?

01

中国人过着越来越繁忙的生活

北欧人只关心今天过得幸不幸福

李咏得癌症,是和他长期得压力有关,还是生活习惯相关?不要说社会名人,中国每一个中年老百姓每天睁开眼就是压力,工作、家庭、孩子、车子。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根本就没有停下来喘息的片刻。

有些人说,这都是穷惹的祸,等我有钱,我还用过这种生活吗?

真的是如此么?前段时间和一个整形医生吃饭聊天,他说他最近失眠特别厉害,整个人焦虑得快要发疯了。我诧异,以他年薪上千万得收入,焦虑个什么,他说:哎呀,你搞不清楚,没钱用啊,你给我十个亿,我就能睡得着了。

对比之下,北欧国家没有高楼大厦,人们穿着朴素,开着旧车,吃着简单的食物,每天晚上七点以后街上就静悄悄地,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也没有超级奢华的消费刺激着人的神经。

北欧人的不攀比不讲排场,只关注当下,用极简的生活理念享受着美好的当下,高晓松发现自己的名气和才气在那儿完全排不上用场。在北欧,你穿爱玛仕或者穿优衣库,他们都不会有羡慕或者鄙视的目光。他们只会关心自己今天穿得舒适与否。

北欧国家人少地多,但道路却明显比德国要窄。在城市里,直道很少,大多是小巷。

当地人开的私家车也都以小为特征,很多人则干脆骑自行车上下班,环保对他们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高尚。

当我们内心的欲望值越来越高,物质的攀比心越来越高,幸福就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远。

开豪车,住大房子,读名校,到底是我们的实际需求,还是因为怕被人看不起而使得自己的物质攀比欲望在不断的攀升。

日本的日野原重明先生曾经在《活好》一本书中所说:

活出真实的自己:第一,不在于身外之物,第二,不被他人评价所左右,第三顺其自然,不要勉强。

那么,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有多远?

到底我们穿给别人看让别人知道我们有钱或者很有品味,

还是我们吃给别人看让别人知道我们有钱或者很有品味?

我们住大房子开豪车到底是为了让别人看我们觉得很成功,

我们的一切都在演一个成功者还是在真正做自己?

我们正在失去了自我的同时更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02

中国人买买买成了生活的常态

北欧人的简约生活

降低物质的欲望。回归安静的心灵温度

有一次我们做读书会,当问到慢友,你拿什么来宠爱自己,很多人回答,当然是去shopping 买买买,吃吃吃。

在中国高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网络环境都不断地刺激人们的消费和购买欲。网红店打卡趋之若鹜,双11爆发式购买。

日本人曾经在一篇报道里分析过中国人消费欲强盛的最大原因:“中国有着想通过消费来确认自由、表现自我的欲望,年轻人更加以炫耀消费,试图证明个人身份”。

相比之下,北欧苛刻的天然环境,使节约的习惯成了必须:饭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钱不能没有,但不必太多。

北欧人的简约传统随处可见,穿衣打扮,不论贵贱,但求合适,符合自己的气质,凸现自我个性。

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米色风衣、呢裙、淑女皮鞋、英国女王式的头巾,气质优雅地走在街上,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位瑞典服装设计师这么解释:

“我们从来不会把钱大把地花在时装上,

实用和节俭是美德。

在瑞典人眼里,服装是用来穿的,

必须拥有,不用鲜艳奇异,

或许有点单调,却让人放得开。

每天都有星期五那种休闲的感觉,

每个人都能更放松。”

所以大可不必太在意一时一变的潮流,也不必计较所谓名牌,去购买发自内心真正喜欢、合适并且需要的东西!

瑞典还拥有巨大的二手市场,每个人都有机会淘到价廉物美的用品。从不多见的瓷器到设计经典,不一而足。

你可能要钻进一堆 “破烂” 里,但这就是体验:到设计商店买几件物品是容易的事;而在布满灰尘的旧物堆里寻得几件宝贝,就需要眼力、决心与耐心。

巷尾街头遇到朋友,咖啡馆是首选。一杯咖啡15克朗,就是一杯浓郁可口的卡布奇诺,也不过25克朗左右。

这样,沐浴着太阳,大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和朋友舒服惬意地打发掉了。

03

中国人嘴上说着养生,身体却在轻生

北欧人只注重身体和心灵的平衡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并不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

有多少人,一边熬着最久的夜,一边敷着最贵的面膜;

有多少人,一边收藏养生指南,一边拼命加班到深夜;

有多少人,一边天天酒局夜夜买醉,一边往杯子里放枸杞;

……

嘴上说着养生,身体却在“轻生”。这应该是中国人的常态,很多人,白天还嚷嚷着健康生活远离癌症,一到晚上拿着手机根本放不开,一刷就是到凌晨。

刷手机只是行为表象,而真正的行为习惯的背后是白天工作学习的巨大压力,导致内心的孤独,压抑,匮乏,找不到排解的出口,而手机成了最好的依赖。

相比之下,北欧人高效与高度自律的生活,十分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北欧人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必然要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更高效,北欧人总是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创新,如何把更多的工作交给机器,而让自己投入到美好的生活中。

瑞典试行6小时的工作制,鼓励工作中的人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来平衡身心。当我们压力过大,杏仁核就会令人进入 “战斗或逃跑模式”(fight – or – flight mode),不断分泌肾上腺素。因此,与休憩相关的 “副交感神经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它能使人在高速驱动后平静下来。

阅读,踢球、手工活、弹钢琴、画画、饭后散步……这些都是北欧人自我休整、充电的方式。越经常这样做,越能感受到它的好处,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生活的习惯变得规律,幸福感也倍增。

04

中国人是丧偶式家庭

北欧人有全球闻名的超级奶爸

家庭陪伴是北欧人最重视的日常

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为什么说父爱如山,意思就是当爹的就像座山在那矗着一动不动。

中国家庭,大部分都是“丧偶式婚姻,丧偶式育儿“。多少父亲借着以工作,应酬,朋友聚会为理由不带孩子,即使在家,也是端坐如山,完全不插手带孩子的事。

我们先不用责任来约束任何人,单从健康的角度,这些父亲,正在丢失最宝贵让自己能够减压,身心平衡的最好方式,正在丢失一份最弥足珍贵的快乐。

而在瑞典街头,你可以很容易就看到一手推着婴儿车,另一只手举着咖啡杯的男人。他们被称为

“拿铁咖啡爸爸”。

男人们约伴遛娃,很和谐有没有?!

家庭中的夫妻关系,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期,大都是在孩子初降临时。那也是离婚念头的高发期。平等的两性关系中,夫妻二人合理分摊家务琐事,也能让孩子更健康、幸福,远离抑郁症和不良诱惑。

这种两性关系平等与平衡的认知,基于一个出发点:

无论家庭还是职场中,都不将某项职责以性别为依据加以固化,并视其为理所当然。

北欧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即便是男人也不会以“加班应酬”为由,牺牲与妻子、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这样的家庭生活成为他们幸福的源泉。

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一起度过不开电视机的“家庭时间”。

他们一起做饭,做游戏,讲故事,聚会,很少有人在外留恋。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响家庭时间为准。

例如父亲宁可选择凌晨3点钟去加班,家里至少还有母亲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父亲也只损失早餐的 1小时相聚。

一位叫Fredrik的爸爸说:“我一天不看见我的孩子,不给他讲故事,不在他的小额头上亲一下,我就什么都做不了。如果错过了孩子叫第一声‘爸爸’,我可能恨不得撞墙。”

他们认为,最好的时光就是孩子们在睡觉之前爬上膝盖,向自己要一个拥抱。

这种时候,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幸福。

高晓松被北欧,李咏被癌症后,我们是否要自我反省呢? 一辈子忙忙碌碌,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呢?什么才是真正最终的追求目标?

没有幸福,没有健康,那些所谓的物质和金钱,又有何意义。

北欧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生活品质”。中国人总以为,有钱才可以买的来生活品质。

然而,生活品质不是用昂贵的东西堆砌出来的物质,而是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实践,而演变出的一种生活态度。

“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认为:“最好的用钱之道,是把钱浪费在丰富个人体验和感受上。”

因为钱是可以储存的,而时间是不能储存的,你怎么花时间,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质量。

花时间,用心去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一日三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用心地去感受,去体味,去和这个世界,和人发生最美好的链接。学习北欧人的生活态度,将幸福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人生短暂,好好生活在每一寸当下。(编者:说来中国人也挺无奈的,高税收低福利高物价高房价的社会现实,早就把一般人压的喘不过气来,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