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接受美国之音专访。
美国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说,美国的“一个中国” 政策是正确的框架,不应该改变。而其关键在于“模糊陈述”。洛德说,美国“不会准确说出其含义”。洛德认为,历史证明了这种“模糊”,既“足以满足中国的关切”,也尽美国所能“满足了台湾安全和外交上的关切”。
1971年周恩来与洛德在人民大会堂。
参与了尼克松总统、基辛格博士打开中国大门全过程的美国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说,打开中国大门面对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中国当时做了重大让步,容忍了美国与台湾保持实际上具备了经济、安全、政治等所有常规关系的非官方关系,而美国则忍痛切断了与盟国的邦交关系,因此,美国的“一中政策”始终有其模糊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个一直总是模糊陈述的‘一个中国’原则,它符合中国的原则,即只有一个中国,这我们表示认知,但我们不会准确说出我们认为的含义。毕竟,台湾长期以来也认为它代表了‘一个中国’,现在它有了一个更加微妙的立场。即使现在,台湾也说是‘一个中国’,但有不同解释。”
1972年2月28日,美国代表团和中方人员合影。前排中间五人左起:基辛格、叶剑英、尼克松、周恩来、罗杰斯。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后面是洛德,洛德后来成为美国驻华大使。
洛德认为,这种模糊陈述确保了美中关系几十年的平衡。但是,习近平上台加大了对台湾的打压,实际上挑战了这一美国模糊陈述的“一中政策”。洛德大使表示,
“目前,北京正在挤压台湾,夺走它的邦交国,削减到台湾的旅游,对其它国家和企业施加压力,看他们跟台湾在做些什么,因为北京不喜欢蔡英文领导的原则上支持独立的民进党。但蔡英文执政后所做的并没有在挑衅,她支持维持现状,她并没有试图推翻任何她的前任签订的协议,她甚至提到了中国希望她重申的‘92共识’是个事实,尽管她没有重申,而是说是个事实。她谈到了包含‘一个中国’原则的中华民国宪法。”
“一中政策”是为打开中国大门和两国最终建交所要面对的台湾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妥协。经过四五十年,当年两国建交的地缘政治动因——共同对付苏联,早已不存在;之后维持两国关系的经贸基石现在也受到极大动摇,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有必要修改“一中政策”并签署新的两国关系公报?洛德大使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
“不,不,我认为‘一个中国’政策仍然是正确的框架,我们不应该改变它。 我只是说,因为中国对台湾的压力,他们切断了与台湾的政治对话,对台湾施加经济压力和外交压力,这意味着美中关系处于一个更加紧张的状态,但并没有失控。我认为,中国意识到使用武力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危险。所以我们必须维持‘一中政策’,抛弃它会对美中和美台关系都带来不稳定。”
洛德认为,无论如何不应该调整这一已经建立起来的非常敏感的平衡。但他也不排除在某个时刻有另一个双边关系的一般性公报,虽然他认为要建立起来很困难,但是他说,“当然不需要一份专注于台湾的公报。”
1988年6月1日,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在北京大学的露天讲座中对300多名中国学生讲话,回答的问题从如何获得美国签证到如何评估毛泽东。洛德说,毛有远见,但邓小平是他见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领导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