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钟丽缇声称“喝油排毒”)
较真要点(赶时间?只看要点就够了):
1、 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噬现象是指细胞在供能不足、微环境恶化或者到达预定寿命时,被触发的一种自我分解机制。现阶段自噬研究离临床应用还相当遥远,自噬与抗肿瘤、衰老的关系也不清楚。
2、 轻断食、辟谷不能等同于自噬,也没有证据表明断食可以通过激活细胞自噬起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等作用。
3、 轻断食、生酮饮食、无麸质饮食这些近年来很火的饮食概念,原本在医学上都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治疗方式。既然是治疗手段,在有收益的同时必然就有风险,实施前后都需要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保证患者安全。
查证者:胡远东 | 医学博士
最近有篇文章《“辟谷断食”,凭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以下简称《断食》)流传很广、文章称:“自噬理论的科学验证获得2016诺贝尔医学奖,最大热门将是‘辟谷断食’!”笔者博士期间正好做过一点自噬的相关研究,但从来没听说过自噬得诺贝尔奖和“辟谷断食”有什么关系。
一、什么是自噬?
自噬来自对英文单词“autophagy”的意译,其中前缀“auto-”意为“自身”, 后缀“-phagy”意为“吞噬”。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噬现象是指细胞在供能不足、微环境恶化或者到达预定寿命时,被触发的一种自我分解机制:细胞内形成一个囊泡,将细胞内的代谢废物、细胞结构碎片等等包裹进去,然后和细胞的“消化器官”——溶酶体结合、降解,提供给细胞能量和基本的分子,这个分解的过程称为自噬。而囊泡则称为自噬体。2016年诺贝尔奖颁发给大隅良典教授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建立了观察细胞内部自噬过程的实验方法并阐明了其背后的基因机制,从而为现代自噬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现阶段的自噬研究离临床应用还相当遥远,“自噬能治疗癌症、慢性病、抗衰老”的说法无依据
在癌症和抗衰老等领域,自噬的研究相当热门。但自噬与它们的关系,并不明确。
现在对于低等动物和局部组织的研究显示自噬水平降低会加速衰老过程,但我们还不知道自然衰老与自噬水平降低两者孰因孰果、自噬水平改变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有多大。而且由于实验手段的限制,我们也无法进行反向研究以验证提高自噬水平是否可延缓衰老,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阐明的。2015年的一篇关于自噬与衰老的综述中,所回顾的该领域所有研究都是实验室内严格控制条件的细胞和组织层面的研究[1],实验对象多为酵母菌和线虫这样低等动物,仅有少数使用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小白鼠。
自噬和肿瘤的关系也不是《断食》作者想的“清除毒素、预防癌症”那么简单,反而有可能事与愿违,在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化疗时,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启动自噬机制渡过“生存危机”并死灰复燃。2015年发表于《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临床研究杂志)》的一篇综述就提出“尽管在某些环境中自噬主要起抑癌作用,但在更多情况下自噬起的是促肿瘤作用”[2]。此外,过高水平的自噬会导致正常细胞失去功能,进入不可逆的凋亡程序[3]。
总之,现阶段的自噬研究离临床应用还相当遥远,但至少我们还可以把这看成是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乐观估计。而《断食》一文的另一个关键论点——“某种意义上讲,这次等于‘辟谷断食’获得了人类生命科学的‘诺贝尔医学奖’”就是无下限的扯虎皮做大旗了。
三、轻断食、辟谷不等于自噬,没有证据表明断食可以通过激活细胞自噬起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等作用
《断食》一文将自噬中的“细胞饥饿”与我们日常所说的饥饿混为一谈,也就是说轻断食、辟谷并不等于自噬。
那么轻断食是否会引起人类体内自噬水平的变化?关于“轻断食”在内的限制热量摄入疗法与人类体内的自噬水平变化的关系,目前相关研究还基本是空白,并没有可供参考的证据。我们在国际医学论文数据库Pubmed中检索到的唯一一篇与断食与人体内自噬水平相关的文章是2014年由丹麦科学家完成的。在这个小样本研究中,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严苛程度远超一般轻断食的完全禁食(在72小时内仅能饮水)后,接受了肌肉中自噬相关指标的检测。与对照相比,禁食条件下的自噬标志物LC3B-II蛋白水平增加了30%,但另一个在自噬发生时应当下降的标志物p62蛋白的水平反而增加了10%,论文作者评价这样的实验结果是“悬而未决的(problematic)”,即没有证实也未能否定禁食与自噬的关系[4]。因此,没有证据表明所谓的轻断食或辟谷可以激活或者提高人体内的细胞自噬水平。
更重要的是,虽然限制热量摄入疗法确实在针对肥胖和缺乏运动等人群的短期研究中显示出了减轻体重、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降低慢性病风险的效果,但这种疗法仍有很多需要厘清的问题:最佳方案是什么、长期效果和副作用又如何……,《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美国营养与膳食协会会刊)》曾在2015年刊登了由多位营养学家撰写的文章“Intermittent Fasting and Human Metabolic Health (间断禁食与人类代谢健康)[5]”,文章中指出“现有数据不足以确定最佳的禁食方案,应当至少在自然人群中进行一年以上的大型随机化研究,以观察间断禁食行为的可持续性和对寿命以及衰老过程的影响”。事实上,即使是最乐观的研究者也承认,对于儿童、老年人和体重偏低者,限制热量摄入的做法很可能是有害的[6]。而与学界的谨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的自媒体不仅都在发明各种不同的概念——“轻断食”就是其中代表,把非严格受控条件下获得的少量个人体验当成科学证据,而且在吹嘘断食的好处的同时对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不良影响都避而不谈。
轻断食、生酮饮食、无麸质饮食这些近年来很火的饮食概念,原本在医学上都是针对特定疾病(肥胖、小儿癫痫、明确的麸质过敏等)的治疗方式。既然是治疗手段,在有收益的同时必然就有风险,实施前后都需要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保证患者安全。但一到《断食》这样的养生文里,它们就被吹嘘成了包治百病、完全没有副作用的灵丹妙药。写文章要尊重事实——现有的科学证据,有就有,没有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