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党内规则 明确与李克强主奴关系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海外评论员高新曾评论“还没有开完的今年中共两会怕是中共政权自“文革”结束至今的四十多年来的最沉闷的一次“。接下来这次两会的“压轴节目”总理记者招待会居然也是最冷清的一次。香港《信报》报导说,总理记者会居然出现近年罕见的坐不满情况。中途有不少记者退场,最后现场还出现很多空位。而摄影记者们也没有出现往年挤成一堆的现象。有人说,这是中共两会吸引力明显下降的结果。

另据香港《明报》报导,在记者会就快结束时,整场一声不哼的大会新闻发言人张业遂突然插话,说时间过得很快,下面还有两个问题。这时很多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记者已无心再听下去,不少人悄悄离座退场,其中有两名坐在第二排的女记者,退埸时怕动静太大,一直蹲着往后排挪,也成为记者会上一道“奇景”。

不过也有外界媒体“肯定”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是虽然是“口口不离习核心,回答问题时却暗怼习近平”。有评论认为,李克强在答记者提问时,先是强调“在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习近平的新时代思想为指引”,后面又坦言经济遇下行压力,似乎暗指习近平的经济政策不给力。但笔者认为李克强对“经济下行”的所谓“坦言以对”,更象是主动代主受过。

三年多前高新的《罪人不罪己的习近平东施效颦毛泽东》及《习近平用纪律处分条例强迫九千万党员“去势“》两篇文章中即已经介绍 了经历过中共统治史上第一个专制独裁时代,即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大陆)人都不会忘记那个“我是不会下‘罪己诏’”的恶魔毛泽东。毛泽东死后由邓小平主持,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也曾经参与起草和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述及“文革”前十年的毛泽东时写到:“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在“文革”这一部分又写到:“毛泽东同志的左倾错误领导实际上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

已经去世的沙叶新先生生前曾有文章批判说:“毛要进行专断,就要维护自己的权威,搞个人崇拜。当别人的政治主张与他相冲突时,他总是要求别人屈从于自己,总是要求别人作检讨。”

再看如今的习近平。早在十九大召开前一年,当时还没有明文规定所有政治局成员都要向他习近平 书面述职的时候,他习近平 即已经在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所谓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命令二十多名包括李克强等常委在内的政治局委员们,每个人都要被主持人习近平要求先做“自我批评”,然后就是众出席者在其“自我批评”之后再让他“红红脸,出出汗”。

当时 官方的报道内容中公开透露说:习近平在这次政治局的民主生活会上还训示李克强等全体政治局成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中央政治局同志逐个发言,按照要求进行对照检查。中央政治局同志的发言,认识深刻,体会真切,查摆严格,意见坦诚,交流充分”;“习近平在讲话中对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的对照检查发言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要求“。请各位看官和听众注意,这里说的可是“ 对照检查 发言”。

可见,当年的“清理阶级队伍”过程中的“轮流表态,人人过关”导致“人人告密,人人自危”,甚至一个家庭的亲人之间都被迫互相揭发,互相出卖的恐怖记忆,如今居然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场上重演。习近平搞的这一套,不但是在效法毛泽东,而且是把毛泽东当年对党内下属的压迫和管制手段用堂而皇之的理由“制度化”。

余杰先生当时对此曾有尖刻评论:“党内整肃过程中,习近平就像皇帝戏弄军机大臣一样对待政治局的下属(再也没有任何人是他的同僚,他只有下属)。习在体制内推动一场“小型文革”,让官僚集团苦不堪言。”

《李克强为何虚汗难止?做奴隶怕做不稳!》一文中刚刚说过了“人大会议上李克强大汗淋漓,除了身病的原因还有心病的原因,那就是做奴隶都怕做不稳的原因”。他李克强这一念稿子就满头冒汗的毛病兴许就是从2016年年底的“民主生活会”落下的病根儿。

试想,从2016年开始即每年年底都要和其他所有政治局常委和委员一样向习近平就一年来的工作做深刻检讨并求得习近平宽恕的李克强,怎么可能会在如今的公开的记者记者会上暗怼习近平?借他个胆子 他也不敢!

就是从那场所谓的“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彻底降伏了李克强及政治局所有人等之后 ,习近平先是成功把自己的名字和思想写进党章,继而又以顺利“修宪”,全票当选为标志的彻底否定邓小平、全面复辟毛泽东,只花了一年时间,整个过程不但是无惊无险,而且顺利到了令习近平完全没有体会过那怕是一丁点的当年毛泽东为实现个人独裁而必须不断“与人奋斗”的胜利快感。何以至此?李克强的母校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沉简的《挺直嵴梁 拒做犬儒》一文给了答案: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嵴梁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软骨头甚至为虎作伥……。    不仅民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好死不如赖活着"之类犬儒的生活教条深入人心,高级知识分子里的无耻之徒丝毫不比普罗大众少。上古就有在"指鹿为马"的当口曲意奉承、吮痈舐痔的臣子;当代有郭沫若这样满腹诗书的墙头草;更可怕的是像经过加州理工学院最良好科学训练的钱学森也连篇累牍地在报纸上为"亩产十几万斤"这样尽人皆知、笑掉大牙的谎言摇旗呐喊,而且还舔着脸发"钱学森之问"——殊不知我们没有科学、人文社科大师的第一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系统性地培养精明乖巧的撒谎者,而不是真理的捍卫者:这和知识无关,和人格有关。 这样的犬儒和无耻何以盛行?除了人性中固有的懦弱和卑微,社会几千年来对敢言者的持续绞杀当属首要原因。从文字狱到株连十族,当敢于"一士之谔谔"的人被消灭的时候,负淘汰的结果自然剩下的是"千士之诺诺"。在这种千年严酷的条件下,人们甚至被剥夺了保持沉默的权利,而被强迫加入谄媚奉承的大合唱。

按照鲁迅的说法,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过是在做“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这就是习近平所深谙并令他复辟毛泽东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中国特色”!正所谓“江山易改,奴性难移”。

这次中共两会的“压轴戏”李克强记者招待会后,《中国经济政策:财政部央行各行其是?》一文被几家华文媒体以《李克强驾驭不了中国经济 习近平控制一个关键部》为题转载,文中引述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蒋豪的话说: 李克强否定“大水漫灌”,但人民银行却一再降准,释放货币政策宽松的讯号。事实上,人民银行的决策权在习近平控制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手里。李克强根本就不能驾驭整体经济政策的执行部门。表面上在中国,中央银行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但实际上央行的最终决策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也就是由中共来决策。

事实上,李克强向习近平俯首帖耳,屈膝称臣的时间一直可以推朔至习近平和李克强在中共两会上双双首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之后的次月。

在中共执政史上,那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虽然早从1980年3月17日即宣布成立,日后也多由总书记兼任组长,比如江泽民和胡锦涛,但该小组的定义一直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议事机构”。请注意“议事”二字。

“2013年4月17日,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举行,宣告新一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这次会议研究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讨论了今后一个时期财经领导小组工作的主要内容,强调要充分发挥财经领导小组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中的作用,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就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明确了新一届财经领导小组的定位——受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委托进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政策决策的机构。”

不过,如上这段把由习近平出任组长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由“议事机构”转变成“决策机构”的过程当时并没有对外公开宣布,直到去年“两会”开过之后的4月1日,新华社才奉命以《领航新时代中国经济航船------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中国经济》一文中披露出来 。

很显然,去年的新华社奉命播发的这篇文章,用意就是要从标题开始对外高调宣布,习核心才是中国经济航船的“领航人”。

该文中的小标题之一是“从议事机构变成决策机构意义深远”,主要内容是:2014年6月13日晚,新华社一篇关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的通稿引发关注。这是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此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鲜有公开披露。外界好奇,这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

该文中评论说:“从议事机构到决策机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定位之变,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经济工作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定位之变”一句,更加直白地提醒世人:中国经济决策权和中国政治的决策权一样,都是牢牢掌握在习核心一人手中。从此不但再无邓小平手中一度实现的党政分开,甚至连党政分工也不复存在。

该文章还特别强调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并主持会议。国务院总理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党和国家其他有关领导同志组成……。每一次会议的议题,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反复研究、深思熟虑后亲自确定的。每次会议他都亲自主持,对每一个议题,他都发表重要讲话。“

由此可见,自从六年前李克强刚刚开始他的国务院总理第一个任期,习近平与他的关系就从来不是诸如之前的胡锦涛的温家宝之间的那种“党政一把手“的关系,而是明白无误,清晰不过的君臣关系----也许用主奴关系形容更贴切一些。

毫无疑问在六年前的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上他李克强是无条件服从习近平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也就是现在必称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的定位由“议事“改为”决策“的。但就是这样,习近平仍然很不放心地在每次政治局的民主生活会及日后演变成的”书面述职“过程中,敲打他李克强必须时刻不忘”摆正自己的位置“。

既然已经由中央正式出台的“工作规定”明确了所有重大经济决策都是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也就是后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作出的,而不是李克强领导的国务院作出的决策,而且每项决策都是习近平本人 “精心谋划”和“亲自确定”的。所以习近平一再要求那么李克强时刻不忘“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是要警告他不要妄想把自己定位成“胡温时代”的温和“江朱时代”的朱。

查看评论(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