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也不能苦自己

再苦也不能苦自己 ——也说老美懒思维 商慧明 刚来美国见到美式足球比赛,个个球员彪悍威武、如狼似虎,便对美国其他人以及他们的工作风格也推而断之,以为他们劳作起来也是这般主动了。这有点像初谈恋爱时那样,粗识风情,便对恋爱对象无限崇拜,满目热情,仿佛恋人就是天底下最好看的树了。 然而,进入围城久了,知其方圆大概便觉得最好看的树也不过耳耳,便又会在心里时不时地冒出“我们先前比你强多了”的底气来,对美国的工作效率和个人精神不以为然了。甚而之至,以为老美都是一群懒汉。 和老美一起工作过就会感到美国人工作时基本上是很认真和很玩命的,只要是他的职责范围的事,他会竭尽全力,汗流浃背也在所不惜,说人家懒实在有点牵强。但如果是份外的事,哪怕他和你或老板是再好的朋友,他也不会伸手助你一把的。工作时间一到,一踩油门便走了,不会给你多干一分的活。美国员工心里很清楚,公司是老板的,我的本质是干好份内的事,至于公司的前途,那是老板的事,用不着别人操闲心。老板呢,也认可这种思维,不要求员工干自己份外的事。 但美国公司的华裔主管或中国同事们便感到有点不舒服了:平常口口声声说“我们是一个团队”,遇到加班之类的事老美便都一溜烟了。“吃不起一点苦!”中国老板和同事都在背后恨恨地说。其实,倒也用不着对这种思维的差异大惊小怪。中国的老板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哪里,都喜欢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警言作为自己和员工的座右铭。若真是事关国家兴亡了,匹夫理当有责。问题是老板的“国家”既不是美国,也不是中国,而是他自己的公司。老美员工自然不愿意为这种份外的事去吃苦,更不愿意受“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种本质是很封建专制和很社会主义化的规章约束。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老美,当然老美个个是又懒又怕吃苦。但美国的法律和制度偏偏保 护美国人这种“既懒又怕吃苦”的生活态度,保护美国人应有的工作时间和待遇。 其实,美国人干自己的事从来是不怕吃苦的,无论是修剪自己的院子还是赚钱谋生或做慈善事业。早年听说里根总统闲暇时喜欢自己做家具,总以为那是一种另类,因为中国的白领们们除了讲究小资情调外,便是在生活中迫不及待地与下里巴人以及他们的工作划清界限。而美国人则不同,为了赚钱,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什么都肯干。我所住的公寓的房东是一位德克萨斯的大学教授,为了投资,贷款买下了这片几十幢房间的公寓。按理说,有这般经济实力,又凭房租就可以还清每年的贷款,完全可以享受点生活了。但这位年过半百的教授偏偏喜欢像里根或其他美国人那样,喜欢自制公寓家具,每年寒暑假还亲自驾车将家具从德克萨斯运到亚利桑那,装配和修理公寓。在问及 为何不请人干时,房东坦率地说,为了还100万美元的贷款,为了晚年可以享受生活,只有乘有力气的时候多干点活。 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老美是从来不怕吃苦的。我所住的城市是个美国后起的新型城市,道路规划比较合理,人们出行多靠汽车。但喜欢自行车的人也不在少数。也许从数量上而言,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自行车大国,但从种类上说,美国的自行车决不会逊色于中国。双人骑的、躺着骑的、前轮小后轮大的、几千美元价钱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偏偏这儿有这么一个美国人,不厌其烦,几十年如一日,收集各种型号的破旧自行车。只要你告诉他有多余的自行车,他就会立刻开车上门索取。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收集自行车不是为了收藏或者赢利,而是将车库里数以百千的自行车修配好,免费送给穷苦家庭需要自行车的孩子使用。也许,用旁人的眼光看,这位所干的事既不赚钱,又是十足的苦事,但对这位来说,能够用自己的义务劳动换得别人的快乐至少在精神上是幸福的。套上一句中国老名言,能有“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的精神,自然苦中有乐了。 也许说老美懒,主要基于他们的享乐主义。毋庸讳言,美国人从来是崇尚享乐主义的。中国的士兵曾以窝在“猫耳洞”里经历为荣,美国大兵却即便在生命交关的伊拉克沙漠里,还自制游泳池以“放松神经”,享受上战场前的短暂快乐。更不用说在美国放眼望去满街无人走路,尽是流光溢彩的新车飞奔而去了。即便是干很辛苦的活,老美也喜欢耳中插着耳机,一面手忙脚乱,一面和着拍子摇摆着身体。在中国修汽车是个很累人的活,特别是修汽车底盘,大多数修理工都是满身油污,躺在车身下操作的。而美国的修理工是绝对不会躺下或弯腰来修理的,再小的修理铺都有升降机,即便修个自行车什么的,他们也是把车子挂得高高,不肯弯下高贵的腰(当然,也可能是太虎背熊腰了),委屈了身子。 我们总以为那是怕吃苦和懒在作怪。但对讲究结果的老美来说,只要目的达到了,为什么不能舒服一点呢?为什么不能能懒则懒呢?这里的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用我们的眼光看,岂只是有一点懒。有多余的时间,宁可在滑板上跳上跳下,却不肯多背一下数学公式。做一点简单的乘除法题目,要么扳着手指一脸茫然,要么打开计算器一个指头瞎按一气。你对他略有微词,他还会反唇相讥,既然按计算器就可以知道答案,何必要死记公式呢?我们嘴上并不认同这种教育方法,但也奈何不得这种能懒则懒的理论。懒人有时还会想懒办法。儿子上高中了,学校规定一定要买一类100多美元的计算器。过去中国中学里是不许用计算器的,何况买一个小计算器要花这么多钱,心里老大不愿 意。但看了这个计数器的画图、储存数据、可以和电脑联网下载软件、打印作业,我又不得不佩服老美想出的“懒办法”实在是高。虽然计算器是“Made in China”的,但我想那定是“懒”老美让勤快的中国人制造的! 如果在美国涉及一下修车,接触一下美国的工具,更会发现美国人的懒思维发挥到了极致。什么螺丝什么工具,什么角度什么工具,一个萝卜一个坑,老美给设计了各种希奇古怪,但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工具,所以这里的一些修车族常常感慨:没有修不好的车,只怕没有顺手的工具。因为用一把老虎钳和几个扳手在那里“吭哧、吭哧”地苦干,老美是从来不屑的。 美国邮车驾驶位的改位最能说明老美为了舒适和方便而下的决心。与英国不同,美国所有的汽车驾驶位都是在左面的,但美国住家的邮箱大都设在街沿上。如果邮车的驾驶位也在左面,邮差就很那难将邮件直接塞到信箱里。所以美国的邮车与其他车明显的不同就是驾驶位在右面,邮差不下车就可以把邮件轻而易举地塞进邮箱。这一设计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实在可谓懒思维出轻松。 老美的懒思维还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能使干活少一点麻烦和时间,老美是什么样的工具都愿意设计。美国一般的家庭都有后院,许多人喜欢在其中养草种花。按我们的想法,翻土掘地有把铲子也就可以了。但老美不愿意,铲子掘地要弯腰用脚踩,太累人。于是就有了像鱼叉一样的松土工具,拿在手里朝地上一扎,利用叉上的弯曲轻轻一转,园土立刻就松散了。这对培养孩子干活特有好处,孩子像玩一样就把园土给松了,这叉子自然销路不会差了。 最近流行的电动牙刷也是属于这类思维的产物。孩子不会主动刷牙和洗脸大概是各国儿童的通病,但用一把会转的玩具小刷子清洗自己的牙齿,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喜欢。但我回国决不会带这种小玩艺给亲戚[朋友,因为这种寓乐其中的工具太会被人们接受了,国内的制造商们怕早就在那儿生产升级换代的产品了。不过有的东西让人感到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比如家用鸡蛋电动搅拌器就是这样一个玩艺。搅拌鸡蛋相信谁都有经验,用个钢丝做的小棍或者筷子叉子在蛋里一个方向鼓捣一 下就可以了。但老美喜欢用上面讲的电动搅拌器,说是“专物专用”,无论五个、三个甚至一个蛋也用机器搅拌一下。孰不知清洗搅拌器的时间要比用筷子搅拌的时间多得多!所以我们经常感慨,也许没几年,在美国真的连东西也不要吃了,只要在肚子上打开可封闭拉练装进去就是了。享受现代技术的产品能给使用者带来成就感甚至是虚荣感,但久而久之,和你形影不离的却是肚囊和赘肉了,脑袋中挥之不去的倒是有关失去美丽和健壮的忧虑了。要享受生活,摆脱辛苦,但最后却反被享受所累,苦了自己,也许是当今美国最难解决的课题之一。其实,又何止是他们本人忧虑呢,连我们这些旁观者也替这些胖子们发愁着呢。每每看他们使劲把自己塞进小车,我总要担心地追加扫一眼小车轮胎:可别压炸了胎什么的。 鉴于肥胖风景线的日益壮大,已经威胁到了健康和美丽,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女性已经在改变这种生活方式,马路上跑步的和健身房里年轻的女性越来越多,许多人甚至开始痛改前非,放弃汽车改骑自行车上班了,不再懒了。不过,要想真正地革故鼎新还很难,美国这个社会诱惑太多,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又被被漂亮的汽车迷住,不愿走路,重蹈懒人覆辙。听说远在大洋对岸的家乡也在竞相生产汽车,拥有汽车最多的北京已经成为中国胖子最多的城市,看来同样的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在中国出现了。据预测,到2005年中国将拥有1500万辆小车的生产能力,真不希望那也是中国胖子猛增的序曲。不过,比较一下那些放弃努力,每月到社会福利机构或教会领救济的老美来说,不幸被现代生活拖入胖子懒汉泥潭的美国人已经算是很勤奋了。笔者曾有幸见过在社会安全局等待领救济的队伍------那也许是我在美国所见到最没有进取精神的一族。原先以为在这些地方排队的一般都是些“出郭相扶将”的老人,待见到这些待领救济的原来还有身体看上去很不错的姑娘小伙时,我简直怀疑我走错了地方。但后来我不怀疑了,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见到那种无精打采、萎靡甚至有点卑下的眼光------那常常能让人想起落水的猫和鸡们。 有的人是值得同情的,遭遇天灾人祸,比如车祸,丧失工作能力,而车祸又全是自己的责任,保险公司不予赔偿。但有些人就并非如此了,他们属于天生不愿工作的一族。我曾接触过一位父母家境殷实,但本人却潦倒无奈,沦落到伸手的老美。他就是典型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那种人。读高中时因为没有生活之忧虑,只求自己本性的放任,学过乐队演奏、追过无数球星、感兴趣军事研究等等,就是对学业不下功夫,进入大学读了一年又自动退学,要到社会上找适合自己前途的事情做。结果辛苦的工作不愿意做,有技术的工作又不会做,只得以此为由,到福利院申请救济。不知通过什么手续,他竟然能取得救济的资格,挤入落水鸡猫一伙,每月拿几百块救济。但据他说,这点钱还不够几次婚姻留下的子女的抚养费。 如果想探究这位老美的沦落,也许可以洋洋洒洒写上几大筐。但没有必要,我们只要知道这种现实就可以了。对流浪汉和以乞讨为生的人,我从来是有同情心的,人都有一下度不过的坎,况且为弱势一族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方便,提供爱心和同情应该是人类或是男人的本性。但到了美国,我的心肠似乎硬多了。看到流浪汉们开着传统的名牌车子,反复领略他们不卑不亢甚至有那么点理直气壮的乞讨,我那数十年积累下的nice情结一下就荡然无存了。也许是他们太直率了?也许我们只能接受老幼病残的乞讨,甚至同情跪在地上伪装成失学儿童的乞讨?不得而知。但至少对我来说,很难接受那种“强者”式的乞讨。美国的homeless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只是不喜欢社会公认的游戏规则,而要用自己的生活准则行事而已。你用华人的眼光认为此人是懒汉,但他认为自己只是生不逢时,是这个社会变得不可理喻而已,不是自己懒。你认为他好逸恶劳,他觉得自己劳动所得;你认为他用尊严换取金钱,他觉得自己用独特的公关手段换取幸福;甚至你开着宝马,对他俯瞰式地同情时,他也许推着超市里捡来的购物“奔驰”车,正由下而上地对您不屑一顾呢——您在公司里有老板管着,回家又被老婆盯着,那才是“苦”不堪言呢! 所以,遇到这种人我常常是搬出中国古训“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先在心里嘀咕一番,然后以听不懂为由,体面地落荒而走。不过凭心而论,那些流浪汉们或许过去曾经懒过,但一旦处于流浪境地倒还真不懒。成天起早摸黑,无论赤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都愿意舍弃尊严,向人乞讨,并非每个人都能胜任的。美国人大都知道这点,这也许就是许多被乞讨者把自己刚买的一打袜子和成捆的毛巾慷慨地送给“懒汉”的原因。比较一下老美,我们的nice 情结实在是可见距离了。 话说到这里了,美国人懒与不懒的问题似乎已经有答案了。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层次的人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国家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更无须说游戏规则了。初来乍到的移民喜欢用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去诠释面临的新世 界——这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在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空间里,你还没有从各种角度去了解对象,就统统以懒概之,实在有失之偏颇的感觉。比如美国人一般睡觉都很早,常常晚上9、10点之后就关掉电话,进入梦乡了。这对过惯了挑灯夜战生活的中国学生来说,简直是懒虫一堆。但殊不知,美国人上班都是很早的,早上4、5点就有人奔驰在上班的高速公路上了。再想想两年前遭911恐怖袭击的2000多受害者之所以遭遇厄运,就是因为他们只是无辜的辛勤而早起的上班族!而且,现在世界上休息时间最少,放弃周二休息制,而去谋求另一份工作比例最高的就是美国 人,你还能说他们懒吗?。 所以,虽然可以以简单的概念概括美国人勤懒之态,比如小城市的人比大城市懒些,受教育少的人比受教育多的人懒些,胖子比瘦子懒些等等, 又比如国家的福利政策也滋养和包容了许多的懒汉,但总体上说,美国还是一个勤奋的国家,还有很多的人在为“偷懒”而辛勤地工作着。当中国的贫穷山村在绝望无助地呼吁“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时候,老美又在那儿绞尽脑汁地思索“再苦也不能苦自己”的设计和发明,前者可能赢得是同情,而后者却换来了尊敬。是谁更理智和上进一点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