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新样好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观后》 杨建侯、黄纯尧 (新华日报1981年12月18日第三版) 我们有幸看了《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览》。展出的二百多幅作品,内容丰富,笔精墨妙,富有新意,给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 谢老博览名迹,广涉群书,是我国著名的书画鉴定家,其理论著作驰誉远近。他在鉴定之余,精研诗、书、画。早年学陈老莲,升堂入室,落笔乱真。其后倾心宋元,意抚笔追;因敦煌之行,上接隋唐之余韵,融汇贯通,集长去短,加以行万里路,自成一家。他的山水画,大体上以北宋山水格局为主而避其碎,法度严谨而不板;兼收南宋山水的淋漓水墨和大斧劈皴,而无浮薄霸悍之气;吸取元画文雅静穆的韵度和情趣,以及某些干毛笔法,而避其逸笔草草。有些作品中又部分地融汇唐画的绚烂。当然,这绝非各代画风的拼凑,而是熔铸一炉后的结晶。谢老有一种泼墨和重彩交融的表现方法,就是熔铸后的创造。 早在五十年代出版的《水墨画》一书中,谢老就对徐熙落墨法进行研究,其后又有专文评论。这种落墨法是以浓淡之笔,连钩带染地画出花和树枝,或双钩,或间用粗笔(基本上是工笔),然后局部赋彩,使迹与色不相隐。这就叫做“落墨为格,杂彩赋之”。由于此法无定法,故不易学。谢老既阐其法,又将此法施于花卉,并将工笔改为写意,继承中有发展。一九六九到七0年间,他又将此法扩展到山水画,形成淋漓泼墨与绚丽重彩交辉互映的新面貌。此次展览中《紫牡丹》、《荷花》(巨幅)、《落墨山水》等作品均属此类。谢老在有些画上还题记着他对落墨法的见解和探索过程。如《紫牡丹》图题诗云:“落墨为格杂彩赋,野逸江南写生主。别开生样驰其奇,高韵自标不薄古。”《落墨秋山图》题云:“……余以徐熙落墨法易工细为放荡作花卉。庚戌(七0年)己酉(六九年)间流演之山水……”。 在唐宋山水画史上,有个色墨互为消长之势,似难并兼。赵伯驹的小青绿山水是在细笔水墨山水上赋淡彩之后,局部薄施重彩,这是一个变化。谢老发展徐熙落墨法,泼墨为格,杂以重彩,进一步将色墨两者水乳交融,也是一个变化。 谢老的传统功力深厚,面目多样,他早年常作大青绿山水,对重彩运用纯熟;多年的水墨的实践,笔精墨妙;故能泼墨淋漓,不浮不野,重彩绚烂,不火不俗。 在此次展览中,其水墨山水大别为三类:一类是出于北宋北方山水画派,气势雄伟,石体坚凝,笔力老健的作品,如《山寺松泉图》;另一类是师承董巨,属于北宋南方山水画派的作品,如《远山清秋》、《岩谷松风》等图;第三类则是以巨幅《笔墨山水》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山水。无论哪一类,都或多或少地贯串着灵秀和高雅,这正是谢老特出的艺术气质。 谢老早期的花鸟画精工秀雅,《桃花竹禽》等图属此。老年之作多写意花鸟,其用落墨法者有《绿池荷花》等图,用笔潇洒,用墨明洁,神态生动,意趣文静,令人心旷神怡。此外尚有一类是兼工带写的,如《红霞万朵百重衣》、《荷净纳凉时》等图,粗细结合,文武兼备,艳而不俗,奇趣横生。 谢老工诗善书。展品中有十幅书法,每幅一诗,谢老在诗中叙述他的创作历程和见解。诗句清新,书法秀逸潇洒,即给人以美感享受,又是研究谢老创作道路的重要材料。谢老年逾古稀,犹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画,他的诗中有“枥边思跃绝尘蹄”句,他的斋馆号曰“壮暮堂”足以见志。 谢老的夫人陈佩秋同志,字健碧,上海国画院画师,年届花甲。她早年毕业于前国立艺专,后与谢老共砚研讨凡三十年,精书善画,为女画家中卓有成就者。 她的书法清俊秀挺,宛转回环,笔走龙蛇,时如急风骤雨,时如闲庭信步,而皆一气呵成,神彩飘逸。 她的画艺,兼涉山水、人物,特精于花鸟,早年工整细致,后来多为写意或兼工带写之作。她的画如其书,突破历史上有些女画家的习惯,落落大方,清新秀挺,洒脱文逸,章法有繁简,繁如《松鹤》,繁而不冗不乱,简如《兰花》,寥寥数笔,不嫌其少,丰富多彩,各饶其趣。特别可贵的是继承中有出新,适当吸收西法,洋为中用,既有传统笔墨,又富时代气息,《柳荫白鹭》、《秋林小鸟》等画属此。这是她勤于观察,敏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心血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