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神往的佩迦蒙博物馆

“蟋蟀哥周游列国记”是自己写的旅游“报告”。里面是蟋蟀旅游过的二十几个国家的游记,介绍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也展示了大量的照片。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佩迦蒙博物馆

Pergamon

 

很早的时候忘记是谁告诉我的,去柏林一定要去“博物馆岛”。博物馆岛位于柏林大教堂边,因被水围绕顾称之为岛。在博物馆岛上有德国最以骄傲的五大博物馆。它们是:老博物馆,新博物馆,老国家艺术画廊,博德博物馆和1930年建成的最年轻而内容却最古老的佩迦蒙博物馆。很多年前,我终于踏进了这座宏伟的佩迦蒙博物馆,当蟋蟀看到佩迦蒙神坛时立即被她的魅力所吸引,故而萌发了一定要到佩迦蒙遗址看看的想法,而这个愿望在2000年末的时候实现了,蟋蟀乘上了飞往小亚西亚的班机来到了土耳其

当然,佩迦蒙文化并非是土耳其文化,而是爱琴海古希腊文化。只是这片土地被后来崛起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侵占了。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根据荷马史诗中的记载,终于从土里把这座曾经是世界上最璀璨的城市挖掘了出来。当德国考古学家看到佩迦蒙神坛时,他们惊呆了,世界也震惊了。后来德国人把挖掘出来的佩迦蒙精华-佩迦蒙神坛运往了德国。神坛被运往柏林后,德皇威廉曾说过这样类似的话:这是德国的荣耀!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曾多次和纳粹要员一起参观佩迦蒙博物馆,这个当年的奥地利下士自称有绘画天赋,因此每次来到这里他总是感慨万千。

佩迦蒙神坛于公元前179年由Eumenes二世修建,整个神坛由大理石修成。特别精美的是四周2.3米高的浮雕,为了更好地将它们展示出来,博物馆将浮雕镶嵌在大厅的四壁。大理石浮雕的题材多取自古希腊神话,在这里你能看到巨人和神的战斗。。。

 

 

古希腊的雕塑维妙维肖,肌肉,骨骼的搭配是那么惊人的吻合。没有现代解刨学的根底如何能雕刻出如此完美的作品,真是匪夷所思。如果你观赏过这些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塑,那么对于后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也就少了许多兴奋与激动。米开朗基诺的作品也不过如此,只是文艺复兴在绘画,建筑和文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当然不可否认的还有它对科学和人文的贡献。

佩迦蒙博物馆中展厅很多,在这里能看到古罗马的雕塑和建筑,如古罗马皇帝,还有公元120年时的Milet式的市场大门。当然少不了雅典娜女神和古典希腊式的建筑。在许多大理石雕塑中,一条摆放在角落里的狗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显然是条猎犬,身子半躺着,前腿斜立着将头往上仰,似乎在等待主人的奖赏,又象是捕获猎物后向主人邀功。从猎犬的大小,神态,骨骼和肌肉的比例中,体现出古希腊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惊人的洞察力。真想把它抱回家:)

 

 

在众多出土的文物中,许多雕像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祭奠传统。上图三的雕塑反映的是一个男子手捧祭祀的物品,也许端着的是水果,也许是肉类。虽然雕像已经残缺不整了,但从男子平滑的肌肤,发型中能看出一种对神的敬畏。图四的雕塑,从这位女子的打扮看,她的装饰为对称平行样式,这能从女子的披肩和双脚中看出。也许手中握着石榴或其他贡品,神情极为庄严。图五中体现的是位神,在古希腊神话中,有很多神。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位神是个养育之神。她端坐在椅子上,似乎在等着凡人们的敬献。女神的背部笔直地挺着,并没有靠在椅背上,双手也没有扶在扶手上。那么她做的是一个什么举动呢?蟋蟀无从所知,也许怀里抱着什么吧。女神姿态优雅,裙边整齐对称,头发也精心梳理过,象一串串葡萄似的有致地搭在前胸,颇有母仪天下之风范。

 

古希腊不仅在立体大理石雕塑上造诣精深,在浮雕方面也堪称巧夺天工。在展厅中能观赏到许多精美的浮雕,有战士相互之间表示敬意的,有相互拜访的,也有威风八面的四马战车和穿戴铠甲的战士。其中图三表现的是哀悼。一位失去丈夫的女人在接受丈夫朋友的哀悼,寡妇是位有身份的人,这能从浮雕中的两个女仆中看出。吊销者表情严肃,举止庄重,他右手搭在左胸前表示对女人死去丈夫的哀悼。寡妇体态丰满,头上戴着长长的头巾,她端坐在凳子上接受吊销者的哀悼或是对她的慰藉。背景中的两个女仆的表情让我大为吃惊,这分明是基督教中哀悼基督受难的表情。而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比基督教的起源要早,这足以证明,后期的基督教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古希腊的艺术风格。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人对陶罐非常重视,他们能制作精美的陶罐并将它们绘制成绝伦的艺术珍品。尽管经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霜,这些传世佳作依然绽放着它的光彩。还有许多小巧别致的玻璃制品,虽然玻璃是古埃及人的发明,然而古希腊人却把玻璃器皿的制作艺术推向了高潮。上图三是什么?大家先猜猜?也许你要说那可能是镶嵌在屋顶或门顶上的浮雕。不对:) 那是一具石棺,石棺四周的浮雕体现了祭奠的场面。很显然,这位死者不是普通布衣。在古罗马时期,风行“度假”。罗马人可以不远千里来到他们在小亚西亚的辖区来泡温泉,他们认为那样会长生不老。而当时吸引罗马人的地方无疑是“棉堡”。然而由于路途遥远,许多人在途中或刚到棉堡还没来得及舒舒服服地泡个温泉便撒手人间了。蟋蟀在棉堡泡温泉的日子里能看到周围数不清的石棺,那些石馆便是古罗马人留下的。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如此精美的石馆倒是少见,圣彼得大教堂下那些死去的教皇们才能拥有如此精美的石棺。不急,蟋蟀也会带你们去到那看的:)

 

 

猎人与狗这个作品非常经典,猎人赤身裸体,他的右手似乎很轻松地搭在背后,左手扶着长矛。他的右腿支撑着身体,左腿轻松地弯曲着,神态冷俊,两眼注视着前方。猎犬蹲在主人身边,仰望着主人,随时听候主人的命令。这个雕塑既体现了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体现了他与爱犬的关系,他并不孤独,这是少见的佳作,意境非常深远。当蟋蟀看到上图二这个面孔时,下意识地想起了成都边上大邑县的收租院。小学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大家去收租院参观,那是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在收租院里摆放了许多泥塑,都是体现穷苦农民的交租场面。等蟋蟀回过神仔细欣赏这位“洋交租者”时,我看呆了。这不需要我做任何解说,首先这座雕像是从一整块大理石中凿出来的,大理石雕塑不比泥塑,任何一个部位出错,整个作品就报废了。请大家仔细观赏这位男子,这座雕塑雕刻的异常精细,男子的头发,胡须,眉毛,包括头上的皱纹和脸上的纹路以及神态都刻画的如此完美逼真。这位具有鬼斧神工之能的艺术家不仅将男子身体骨骼和肌肉完美的体现了出来,甚至连脖颈间的经脉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再看看那位坐在石墩上抠脚底皮的年轻男子,左腿搭在右腿上,左脚掌放在右膝上,弓着背神情专注地抠着脚底皮。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了父亲,孩童时记得父亲也抠脚底皮。有一次回家发现一张纸上有好些皮削,于是问父亲那是什么。父亲乐着答道:“那是点心渣渣。” 一听是点心渣,小蟋蟀马上捧起那张纸就准备把爸爸的脚底皮削往嘴里送,妈妈一把抢过“点心渣”。。。美国著名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小时候也受过一次作弄,一次他犯了错误以为爸爸要打他,当他来到爸爸身边认错时,爸爸的反应让他吃惊。爸爸并没有打他,而是写了张纸条让他交给爷爷。希区柯克屁颠屁颠儿地就跑到爷爷那里,爷爷看过纸条后就给了希区柯克俩嘴巴。原来纸条上爸爸写着:请爷爷抽两耳光。后来这件事成了希区柯克悬念的起点。而蟋蟀也因为上了爸爸的当,以后也开始学会作弄小朋友了:)

我们再来看最后的雕塑,蟋蟀没有拍下整个雕塑,而是只拍了局部:) 这里并不想赞美雕塑,而是追忆一下往日的审美观。无论你所见的古希腊雕塑还是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的人体雕塑,男子的生殖器均以小为美,而且全为包皮。就算是米开朗基诺也没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看看他做的大卫像便知),看来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期间男子生殖器以小为美,而且还必须是包皮?这究竟为什么呢?蟋蟀没有读过这方面的书籍,因此无从说起。这种形式的美犹太人一定是持否认态度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实行割礼。现代人对此可能亦有保留看法。

 

然而并非古希腊人不崇拜生殖器,曾经在爱琴海边埃菲苏斯古妓院处便找到了证据,证据显示:大,且非包皮:)

 


 

古巴比伦展厅

 

在佩迦蒙博物馆内除了能看到古希腊艺术精华外,还能看到古巴比伦的风采以及伊斯兰文化。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古巴比伦艺术。由于展厅空间原因,蟋蟀无法拍摄到整体照片,我们看到的第一幅画面就是著名的巴比伦地狱之门。这些色彩斑斓,配有精美图案的城门都是原装货,为公元前580年的涂釉砖城墙。地狱之门的说法很悬,有人说它不吉利,当巴比伦地狱之门搬到柏林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几乎成了人间地狱。巴比伦亦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巴比伦也就是今天巴格达的所在地。非常想去看看,然而时局并不允许蟋蟀前往。前几年定了乘船去叙利亚,以色列的旅行团,因中途回国而放弃了那次旅行,至今想起还耿耿于怀。不过幸亏有佩迦蒙博物馆可以解心中饥渴。巴比伦这个词分量极重,特别在犹太人心里那更是国耻。伟大的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为犹太人建立强大的国家。而这一切均被后来的“巴比伦之狱”给彻底毁灭了,公元前772年,犹大城被攻占,城内的百姓被押往巴比伦当奴隶。那些住在犹大城里的人被后人称为犹太人。

在展厅中可以看到许多内容各异“石书”,有的是书信;有的是条例。这和当时古埃及的做法是一致的,在开罗博物馆里蟋蟀就曾经介绍过古埃及的石书。

 

巴比伦最早是哈姆拉比(Hammurabi)建立, 当他的帝国瓦解后又被卡斯藤人(Kassiten)和平统治了400多年。 公元前730年一位巴比伦将军纳波破拉斯(Nabopolasser)宣布自己成为巴比伦国王, 他联合邻邦的梅德人(Meder)打败了亚述人。 他和他的儿子纳布卡德纳查二世(Nebukadnezar II)又重建了巴比伦, 并将巴比伦建设成为了世界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纳布卡德纳查国王经过了多年的征战终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其中最有名的战事是跟犹大城居民的战斗。 当犹大城的民反叛的时候, 纳布卡德纳查摧毁了耶路撒冷。 居民沦为奴隶。巴比伦人的主神是马度克(Marduk), 最喜欢的女神是伊斯塔尔(Ischtar), 她既是爱神也是战神。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被波斯攻占, 部分成为波斯帝国的属地。

如果你去过大马士革,那么对上图一和二就不陌生了。城门入口处有一对人面兽身的神,谁要打门口过没有不被其威风所震撼的。这也是古巴比伦艺术特征,古巴比伦的浮雕艺术也引人入胜,但是石灰石到底没有大理石能经风雨。许多浮雕已经保存的不是很完整了。曾经蟋蟀谈起过,古埃及,古希腊的人面狮身像。如今我们有幸能看到古巴比伦的人面狮身,看上图四,两个狮身人面兽非常可爱,看上去并不像埃及的那么威风,狮身的形式更具中国化,显出更多的是温顺。人面也很丰满,看不出一点具有暴力的样子,实在是很可爱。

 

 

古巴比伦人还有一种特殊的表达艺术方式,出了涂釉砖外,他们还能用砖来体现各种表达形式。这也许是最古老的方式了,在后来的欧洲也相继出现了烧砖艺术。比如维也纳的市政厅和柏林红砖市政厅,它们都继承了古巴比伦的文化艺术。巴比伦空中花园尽人皆知,然而谁也不知道它究竟什么样子。有的把它形容成一层一层的园塔结构,有的想象成阶梯结构。到了佩迦蒙博物馆我们可以看看复制的古巴比伦城模型,体会一下两千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的生活。图三你一定不会知道那是什么,这是古巴比伦特有的“拖鞋棺”,这种棺材外形酷似拖鞋,故而得名拖鞋棺。

好了,今天一口气把图片和文字一并弄出来了。希望大家看得开心,如果你有机会来柏林,可以不去波茨坦广场,不去夏洛特宫,不去法国大教堂,但你一定要来博物馆岛来看看佩迦蒙博物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