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成长在中山公园
昔日的中山公园门票5分钱,算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那时几乎天天去公园,当然我算是沾了一米以下儿童的光还是不用买票的。
旧日的公园有不少偏辟的角落,野草也长得有声有色的,不象现在大路小路全是一水的石板水泥路,连小草也要贴着墙边才能苟且偷生。当年的小丘林丛也曾是公开的去处,任人穿越的,现在则被煞有介势的统统围上了半人高的竹篱笆成了保护文物而彻底的谢绝游人参观了。
公园的西门口曾是连绵的平民小巷(前两年拆迁了,不知拆后是不是还能保留有原来的人情味了)而走到尽头的东门就是金碧辉煌的故宫,公园的中心有一处环岛的小湖,旁边是园内的花房,花房里常年香气袭人,显的有些雍容华贵,不少是国际友人赠送的,听说里面的兰花有一部分还是当年朱德元帅捐赠的。
公园以前比较有名的地方有来京雨轩,还有大讲堂,五色土。来京雨轩早年是个饭馆的所在,我生平第一次下馆子就是在这里,吃的是一个青椒炒肉,应该是2元一份,挺大的盘子,我是和母亲一起分享的,到现在还能清楚的记得那个菜里油放的很多,酱油也挺重的,口感很润滑,吃起来和家里炒出的菜有天壤之别。当时觉的这世上的美味也不过如此了。母亲原出身于旧知识分子世家,是锦衣美食中长大的,听了我的话很不以为然,只轻描淡写的说“饭馆的菜不过是舍的放油罢了。” 直到现在我潜意识里还把这作为私房小菜和馆子菜的重要区别之一。
后来又陆陆续续在来京雨轩吃过几次饭。印象中那里作的最好吃的还要算是滑溜肉片,怎么好吃是不大想的起来了,不过记的母亲盛情夸赞过这道菜说自己也做不出来所以才牢牢记住了。刚上大学时给奶奶过80大寿,饭局是定在了中山公园。园里的餐厅那时已不再设在来京雨轩了。服务的对象也是以旅行团队为主。当时我们等了很久,满满一桌菜,吃起来味道最好的居然还是那道滑溜肉片,上菜的盘子比起多年前是小了几号,肉炒的很嫩,里面的黄瓜片切的很讲究,看上去很挺拔,看来这厨艺总算没有因改革而失传。后来听说这里最有名的菜要算是口麽鸡,可想来那定是个挺金贵的菜,我幼年时当然是无福享用过。
公园最初的娱乐设施并不多,无非是些木马,滑梯转椅类的儿童把戏。夏日里夜晚公园是不收门票的,露天影院里常常放些电影,当然题材比较有限,光少林寺我在这里就看过不下十遍。没有电影的日子就在五色土上就着空旷数星星,古建筑的檐下是成群的归巢雁,叽叽喳喳的,使人永远感觉不到寂寞。
再往后在这千年的苍松翠柏下,曾经的皇家园林中就添了不少现代的碰碰车,旋转星球之类的摩登游戏,不久电子游戏房也在间大殿里堂皇的开了张,室内影院则取代了室外的,音乐堂放起了隆重的交响乐。唯一不变的似乎只有那永远充盈的公园边的护城河和园内的参天古树。
一晃又是六七年过去了,想来公园是被装饰的更豪华了。其实自从上了大学后就很少再去中山公园了,显然这里已和其它的地方别无二致了。那个曾经的逝去了的,伴随我童年的园地已一去不复返了。
也许只有在我的记忆中,那里才是真正的中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