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的目光
延伸
北美女人大本营>>>
老公带儿子下楼了,我和往常一样打开房间的窗户,向楼下望去,等了好一会儿,才见老公和儿子各自推着自行车出来,儿子抬头看着我大声说了声“妈妈,再见!”,而后父子俩骑上自行车往幼儿园方向驰去。直到看不见他们了,我才把脑袋缩回来……
这个习惯是在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养成的,每天不管时间有多紧,也不顾没有洗梳整齐的头,将头伸出窗户,目送他们走远,才接下来干自己的事情。
女儿上小学时,因学校就在我们住的楼房隔壁,而我和父母住前后楼。从家里到学校也就不到五分钟的路程,女儿一开始上学就不让送,我只好站在窗前,看着穿着校服的她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向学校走去,此时我总是生出许多牵挂:学校的生活还习惯吗?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女儿好吗?她和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呢?她就要独自处理一些事情了,她会处理吗?她处理得吗?……每次直至她模糊的身影消失很久,我的目光仍追随着她,心里还在想着:这一天她会如何度过呢?她会快乐吗?她……
女儿知道我这个习惯后,就也每次下楼,走到窗下,抬头跟我招手说再见!中午我是回不去的,女儿放学后去外公外婆家吃午饭。每每听到学校里的喇叭放音乐,外公就站在阳台上向下看了,是不是女儿回来了,看到女儿一蹦一跳的回来,女儿也看见了外公,就使劲招手喊,外公,我回来了!有一次,晚上我加班,学校早放学了,外公站在阳台上看了一次又一次,到下午六点钟女儿还没有回来,外公急了,赶紧去了学校,原来是女儿在开校大队委会呢!外公的目光里充满了牵挂,牵挂亦是一份亲情啊。
到德国后,女儿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再加上语言不通,就让老公每天早上送她去学校上学。老公的老板听说后,就说,那么大了,不应该送了。但我们还是坚持送了她一段时间,直到她会说德语了。后来女儿要求自己去,只有到了冬天,早上去的时候天还很黑,才送送她。但我还是那个习惯,每天站在阳台上看着她走。到我生了儿子,没有时间顾及她了,我自己没有感觉到什么,直到有一天女儿说,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我说,没有啊,怎么了?她说,自从有了弟弟,你就不再早上看着我去上学了。我心里一惊,这事虽然不大,但在女儿心里已经很重要了,我感到愧对女儿。虽然嘴上说,那有什么,只是妈妈没有时间。可以后我还是努力恢复了以往的目送。
牵挂,本是慷慨的给予与无私的奉献,是深深的祝福与默默的祈祷。而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象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荡,穿越千山万水,萦绕在子女的心头。
我和老公出国后,每次一打电话,双方的父母总问几时能回去?特别是2003年刚过了春节,父亲就问我什么时候回国一趟?那时的我,已有三年没回去了,光想儿子太小,在路上不好带,却忽视了父母对我的期盼。本来定好了四月回去的机票,但那段时间国内正闹“SARS”,父亲赶紧又打电话说叫我们别回去了,当时我也正犹豫回不回去,有了父亲的话,就想也没想取消了机票。其实母亲那时的状况已经不太好了,几次处于昏迷状态,而父亲一直瞒着我,期盼着我能早回去见母亲一面。而我当时却不知,也不多想,后来一次和弟弟打电话才知道实情。那年七月中旬,我们一家终于回去了一趟,尽管时间不长,但看到父母那么高兴,母亲也因我们回去话比平时多了很多,经常大笑。我从心底感到对不起父母,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我们却不在身边,我有时对父亲说我不想再走开了,留在他们身边。可父亲说,我们老了,没什么能干的,但你们还有事业,不能为了我们而耽误了你们的工作和前途。这就是做父母的牵挂和期望。
和老公一起回老家探望公婆,走的时候,公婆站在村口的马路上,向上了车的我们不停地招手说,下次再来啊。望着他们渐渐变小的身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公婆的目光,是一种是充满亲情和相思的牵挂。
而今我也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知道了对孩子的牵挂和期盼的那种感情,想象的出父母是多么希望我们守在他们的身边啊!有句老话,“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说的对极了。
随着女儿和儿子的长大,女儿上学也越来越早,我还没起床,她就走了,所以更谈不上目送她上学了。但女儿不怪我,她说她已长大,应该顾弟弟才是。我也就理所当然的每天目送儿子上幼儿园。到女儿该回家的时间,只要在家,我也会到窗前去看看,看到她远远的走来,就把门打开等她了。女儿出去一个星期的班级出游,每天我都要听到她的电话,才能安然入睡,哪天要是没来电话,我就会坐立不安。我每天对老公说,快回来了吧?老公总笑我说,才两天,你就这样了,以后她出去上大学,你就别睡觉了。我想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心吧,不知道两年多后,女儿离开我们身边,去别处上大学,我又该如何牵挂她呢!?
没有大地的牵挂,鸟儿就失去了翱翔蓝天的前提,没有那根丝线的牵挂,再美丽的风筝也会像一片枯叶,随便跌落在某个污浊之地,没有故乡亲情的牵挂,人的心灵便会永远处在漂泊之中。
我想,这种牵挂的目光也是一种温馨的爱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