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自学通(二)
(上期有奖征答答案见本讲篇末)
(本讲重点:如何掌握格律诗词对声律的基本要求,使作品声情并茂。)
(提示:可以仅阅读标出“第 步”的六个段落,深究者才须看“附带说明”。)
(提示:常州市学生诗词大赛和全省选编学生诗歌,都允许体裁多样化。即使写传统诗词,一般只要七个字一句,全诗四句就行。本讲座专谈格律诗词(七绝、七律、‘忆江南’、‘浣溪沙’等),有志学文科以及学有余力,渴望入书、获奖者,读之有益。)
●第一步:标出例句每个字的声调。 诗词是音乐性最强的一种语言艺术,特讲究“声情并茂”,所以要写诗词就必须懂得声律,这样写出来的作品读起来才会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这一点最重要。诗词声律的奥秘就在于严格讲究每一个字在声调高低、长短、曲直上的和谐搭配,从而造成令人回肠荡气、梦绕魂牵的最佳听觉艺术效果。开场白中所引少年林则徐写的那副对联(对联是‘诗中之诗’),不仅意境高远,而且其中每个字的声调都十分讲究。我们暂且根据现代汉语四声标出每个字的声调:
海 到 无 边 天 作 岸
3 4 2 1 1 4 4
山 登 绝 顶 我 为 峰
1 1 0 3 3 2 1
●第二步:将各种声调归并为两大类。 1 声旧称阴平,读高平调, 2 声旧称阳平,读高升调,都比较平,因此总称“平声”; 3 声拐弯,读降升调, 4 声下降,为降调,再加上南方话发音独特的一类字(我们暂以‘ 0 ’表示),其发音均不平,故总称为“仄声”(‘仄’即不平之意)。平声以“ ━”表示,仄声以“┃”表示。林则徐那副对联,以平仄符号代入,则为:
┃ ┃ ━ ━ ━ ┃ ┃
━ ━ ┃ ┃ ┃ ━ ━
●附带弄清:平仄声的发音各有什么特点? 一、二声发音长、直,三、四声发音短、曲。在现代汉语标准音中,亦可说在北方人语音中,一、二声发音高,三、四声发音低;而在古代汉语中,亦即在当今南方人发音中,一、二声发音低,三、四声发音反而高。所以,用普通话朗诵诗词和用南方话吟诵诗词,不仅语音大异,而且声调也不同。
●附带弄清: ‘绝’是第二声,为什么不标‘ 2 ’,而标特殊符号‘ 0 ’?古代汉语(南方话)和现代汉语(北方话)一样,有一、二、三、四声,但还有另一类字,与上述四种声调发音方法都不同,叫‘入声’字,其发音特点是‘短促急收藏’。在现代汉语(北方话)中,这些字早已分别转为第一声(如‘出’字)、第二声(如‘福’字)、第三声(如‘骨’字)、第四声(如‘陆’字)。江苏大都保留古入声字,常州话更是中古音的代表性方音,学入声字得天独厚,只要懂汉语拼音,完全可以一‘点’即通,通过反复辨别、练习,很快就会见字定声。
●附带弄清: 如何鉴别自己的母语中有无‘入声’字?以上述四字为例,‘出’与‘初’,‘福’与‘扶’,‘骨’与‘古’,‘陆’与‘路’,用方音读,上述每组字发音丝毫无异者,肯定无入声字,此为北方语音特点;发音完全不同者,肯定 100% 保留了古入声字,此为南方语音特点。
●因此,第三步:学会识别入声字。 (说明:对待入声可采用双轨制,即: 1 、遵守,与传统诗词保持一致; 1 、暂时不学入声,但坚持平仄和谐搭配,其划分完全以现代汉语四声为准。) 对有入声地区的人而言, 先用普通话朗读,标出每字声调,再用方音读,找出“发音短促急收藏”、亦即无法纳入普通话中任何一声的那些字,即为入声字。对无入声地区的人而言,只有用记忆的方法,才不会把转入 1 、 2 声的入声字(如上述的‘出’、‘福’)误当平声字。不过,这类字并不多,常用的仅几十个;转入 3 、 4 声的字(如上述的‘骨’、‘福’)反正仍属于仄声)。“入声短促急收藏”,这七个字用南方话一读,显然 1 、 4 、 5 三个字是入声。“昨日郭福柏拾着鹿角,一塌刮子六只,一息失落,哭煞,隔壁伏锡洛拾着,乐煞”,这段话 30 个字,几平几仄,如能全部答对,入声关也就差不多通过了。我们要坚持讲普通话,不过南方话方言也有一个用处,可以帮助我们毫不费力地掌握古代入声字。这一点,北方人羡慕不已,我们自己如不充分利用,岂不可惜?
●附带弄清:在林则徐两句对联中,是否仅仅要求在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反?因其用的是格律诗的特定句式,特称‘律句’,所以还要求在一联(一句)之内,也要讲究平仄相间。在七言律句的每句前四字中,平仄两两相间,不是仄仄平平,就是平平仄仄,只有两种形式。律句后三字有四中形式: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上下平仄相反,前后平仄相间,这样就极富动感,抑扬顿挫,一唱三叹,余味无穷,令人陶醉。由于第六字必须与第二字声调相同这样就决定了律句一共只有四种。(其名称和特征将在下边就〈春游〉和〈绝句〉两首七绝平仄作比较时注明)试析‘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句中的 2 、 4 、 6 三字声调。这七个字,按不同顺序排列,可有 2940 种不同选择,为什么全球华人无不这样说,绝非偶然。
●附带弄清:两两相间,和谐相间,这种组合是怎么形成的?自古以来,汉语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步形成了以平仄和谐相间为雅的组合定势,而在成语中尤为明显。 如千言万语(千后必跟平,万后必跟仄)、伶牙利齿、牵肠挂肚、潜移默化、情投意合、鬼使神差等两两相间者占 1/3 ,加上隔字声调相反的组合,共占成语的 2/3 ,这种占主流和压倒优势的和谐组合不能不首先,而且是长久地反映到对语言的音乐美要求特高的诗歌文体中来。换言之,诗词的平仄格律是汉语本身的音乐美所使然,因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要看看当代已涌现出百万之众的诗词作者,而且分布于海内外全球各地,这一事实就最具说服力。
● 第四步:学会突发奇想,设想能否站在前人的肩上 (林则徐的上述对联,用的是七言律句的典范句式,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七绝的前两句)去摘下诗词声律美的桃子(设身处地,展开想象和联想,天衣无缝地为林则徐续写出七绝的后两句)。奇想是有了,可不知道三、四两句每字的平仄要求,还是无从下笔。
● 第五步:用“跟着一个熟人跑”的方法为续写铺路。 想一想,记忆宝库中,选一首第一句和林则徐对联上联平仄相同的七绝,然后标出每句中的每字的平仄。
┃ ┃ ━ ━ ━ ┃ ┃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 ┃ ┃ ┃ ━ ━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 ╂ ┃ ━ ━ ┃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 ━ ━ ┃ ┃ ━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表示该用平声而用仄声,╂表示该用仄声而用平声。格律诗词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和╂一般出现在“一、三、五”三个字,即在一句之中,逢单的字要求放宽。每句最后一字,在逢双的句子中,一定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逢单的句子声调与韵脚的声调相反。绝句、律诗一般押平声韵。
● 第六步:学会‘声’(平仄)情(内容)交织、水乳交融的特殊艺术构思。 当然,总是首先确定思想内容、感情基调。以续写林则徐对联为七绝为例,先设想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半世纪前的 13 岁的林则徐,正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家乡福建海边春游。眼前山高海阔,江山如画,但祖国却遭列强蹂躏,小作者抚今追昔,思如潮涌。这时,一只雄鹰从天空掠过,触景生情,一种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凌云壮志,在心头油而生。思路既定,就须在七绝艺术的规则之内,尽力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初学写作诗词,心头可能先会涌上一连串暂时还无法成句(对初学写诗词者而言‘成句’最难)的词语诸如云天、风云、全班、春游、赏景、大千世界、志存高远、雄鹰、傲视、展翅、仰慕等等。我们不妨推想一下这时的思维特点,平仄的音乐节奏与内容的感情起伏,二者暂时还无法交融。但只要写多了,在 调平协仄,换字移言上经常摸索前行,就会熟能生巧,逐步 尝到双向互动、交织推进的甜头,从而 进入声情兼顾、出口成章的自由王国。从新北实验初中(以及以前的一些学校,如市一中、正衡初中、鸣凰中学等)学生发言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推知其大致思路。第三句宜于交代场合:根据例诗的平仄位置,‘春游’开头,顺理成章;末字需要仄声,‘景’字正好用上;什么景,大千世界的景,但只能用两字修饰,于是压缩为‘千般’;此句写全班群体,因而想到‘各赏’。第四句宜于抒发感慨:触景生情,即景生情,‘雄鹰’要作为喻体出现;‘雄’字正好可用于末字做韵脚;而第六字不可用平声,只好将‘雄鹰’两字拆开,而用‘展翅’修饰之;另用‘苍鹰’一词,置于三、四位置,作为动作的主体;此句写作者襟怀,故以‘独羡’置于开头。经过通盘考虑定稿,合上林则徐原句,而写成属于‘再创作’的一首全新的七绝(附:句型名称和特征。因 1 、 3 、 5 三字声调可不论,故‘起’指第二字声调,‘收’指七字声调):
春游 续写 绝句 杜甫
┃ ┃ ━ ━ ━ ┃ ┃ ┃ ┃ ━ ━ ━ ┃ ┃ ( b 型句,仄起仄收)
海 到 无 边 天 作 岸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 ┃ ┃ ┃ ━ ━ ┿ ━ ┃ ┃ ┃ ━ ━ ( A 型句,平起平收)
山 登 绝 顶 我 为 峰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 ┃ ┃ ━ ━ ┃ ━ ━ ╂ ┃ ━ ━ ┃ ( a 型句,平起仄收)
春 游 各 赏 千 般 景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 ━ ━ ┃ ┃ ━ ╂ ┃ ━ ━ ┃ ┃ ━ ( B 型句,仄起平收)
独 羡 苍 鹰 展 翅 雄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 附带弄清: ‘ 1 、 3 、 5 不论’是就总体而言。律句末三字忌连三平,所以在四种律句句型中,有一种其第 5 字非‘仄声’ 不可。看看是哪种句型?
● 附带弄清:汉语词汇的丰富和语序的灵活,诗词中的比兴手法,都为诗词写作中的平仄调整,提供了广阔天地。‘中国’两字为平仄,须仄平就用‘九州’,须仄仄,就用‘赤县’,须平平就用‘神州’。太阳、月亮的称呼也是四种品种齐全。金轮、金盘、金鸦、金乌、金虎、赤日等都是太阳的别名;金丸、金波、金蟾、婵娟、金娥、玉鉴、玉兔、金镜、金鉴、玉宫、玉魄、玉蟾、玉轮、玉羊等都是月亮的美称。关于语序的调整和比兴的运用,这里从略。
● 附带弄清:前面谈到律句共有四种句式,由此决定了七绝(七言四句 28 字)和七律(七律就是在七绝第二句后加上两个对仗句。要求是:第一个对仗句的上联,其第二字与原七绝第二句第二字声调相同,第二个对仗句上联的第二个字与第一个对仗句下联的第二个字声调相同,这叫‘相粘律’;违反了,叫‘失粘’。至于每一联内部,七绝 1 、 2 句也叫一联, 3 、 4 句也叫一联,上下联第二字要声调相反,叫‘相对律’;违反了,叫‘失对’。七言八句 56 字为七律)以及五绝和五律(其句型、体式与去掉七绝、七律每句前二字相同)也都共有四种体式。而名称也和上述七绝句型名称相同。七绝的例诗如下: A 型七绝体式(王翰《凉州曲》,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 a 型七绝体式(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首句‘岐王宅里寻常见’); B 型七绝体式(张继《枫桥夜泊》,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b 型七绝体式(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七律的例诗如下: A 型七律体式(毛泽东〈长征〉,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a 型七律体式(杜甫〈客至〉,首句‘舍南舍北皆春水’); B 型七律体式(李商隐〈无题〉,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 型七律体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句‘剑外忽传收蓟北’)。
● 附带弄清:律句中 4 、 6 两字声调必须相反。但在 b 型句,即仄起仄收的 律句中第六字如用了平声,第五字就要改用仄声,这叫‘救拗’,是允许的。请据本讲提供的例诗作者、篇名,自找原诗查对,从中找出一句。 …
本期参考资料:
1 、 〈自度新声应可循〉(谢孝宠,见〈江南诗词〉 1985 年第 3 期)
2 、 〈诗词学练结合举隅〉(谢孝宠,见刘惠恕编〈中华百年来优秀诗词选暨三江诗论〉)
3 、 〈汉语平仄和谐相间为雅的组合定势与诗词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物质基础〉(同上)
附上一讲答案:
1 、 ‘学’的声调。按古音,‘学’读入声,属仄声,;按今音,‘学’读二声,属平声。‘诗词创作自学通’(这里‘学’按今音)为 A 型句,平起平收。
2 、 句型的转换。讲座标题原为‘格律诗词自学通’(这里‘学’按古音 ,为 B 型句,仄起平收) 大意不变,可转换为:‘格律诗词能自学’ ( b 型句,仄起仄收) ;‘诗词格律自能通’ ( A 型句,平起平收) ;‘诗词自学无穷乐’ ( a 型句,平起仄收)
本期有奖征答题:
1 、 “开场白”中所引〈七绝 · 喜迎全市学生诗词大赛和江苏校园诗选出版〉(常州市新北区实验初级中学初二诗词讲座课堂集体创作)属于七绝中的哪一种体式?
2 、 现在我们尝试共同将上述习作改为 B 型七绝体式,看看谁能最快将几处空白填上?谁可诗坛夺( )杯, 校园全省鼓( )催。
常州新北初中 ( ), 平仄推敲( )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