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毛澤東的《沁園春 . 雪》和柳亞子的《七律 . 感呈》

海外一书生。独立思考,探索真理。思古凭吊,抚今感怀。纵论天下,针砭时弊。热爱艺术,逍遥人生。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也談毛澤東的《沁園春 . 雪》和柳亞子的《七律 . 感呈》

世界日報 [ 古今上下 ] 版 11 月 8 日刊登了閱石軒先生的大作《毛澤東與柳亞子詩詞唱和》。文中談到毛澤東的〈沁圓春 . 雪〉可能是胡喬木捉刀所寫。同時解釋柳詩“說項依劉我大難” 是指柳亞子要勸蔣降毛就如同說服項羽依附劉邦一樣的難。這兩點筆者都不敢苟同。這裏提出一點個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胡喬木是揚州人。家學淵源深厚。其父啓東也是詩人。但胡喬木的青少年主要是受中國“五四” 以後的西式教育。胡喬木揚州中學畢業考取清華大學,爾後又從清華轉到浙江大學英文系。在此期間,胡喬木一直熱衷于西方及俄羅斯的翻譯詩歌,並無舊體詩詞發表。 1934 年,胡喬木曾在國立浙江大學的校刊上刊登過《西蒙士詩抄》。在三四十年代,胡喬木也曾嘗試過發表一些新體詩。胡的新詩清新,典雅,頗有溫情,並沒有哪個年代的革命火藥味,但卻缺乏詩的味道。下面提供一首胡喬木在 1946 年寫的思念其愛妻谷羽的新體詩。這是胡的新體詩中較著名的一首。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胡喬木個人的情懷和詩的風格:

晚上立在月光裏,

抱著小孩等著妻。

小孩不管天多遠,

伸手盡和月亮玩。

忽見母親悄悄來,

歡呼一聲投母懷。

月光美麗誰能比,

人比月光更美麗。

人們常說“文如其人“,“詩如其人“。胡喬木這首〈人比月光更美麗〉確實更符合胡這個江浙文人的形象。但像〈沁圓春 . 雪〉中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這樣的詩句,很難令人相信是出于胡喬木之手。其實,在毛澤東的幾個秘書中,陳伯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最高,田家英的國學底子最深厚,而胡喬木的現代漢語掌握得最純熟。毛澤東的大部分文稿都經過胡的潤色,通俗易懂。但要談到古典詩詞,胡喬木跟毛澤東卻不是一個數量級。

從曆史事實看,胡喬木真正開始著手寫舊體詩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毛澤東詩詞二十六首》。一時全國興起一股舊體詩熱潮。此時胡喬木正在因病休養,胡接連填了〈六州歌頭〉等十六首詞,分別寄給毛澤東,郭沫若,趙樸初等人。爲此,毛,郭,趙三人都有跟胡喬木通信,並對胡的詞提出了修改意見。所以說,認爲胡喬木在四十年代中就爲毛澤東填寫了〈沁園春 . 雪〉是不符合曆史事實的。1992年中國出版的《胡喬木詩詞集》裏,專門有談到毛,郭等人幫胡喬木改舊體詩詞的通信。

另外,從〈沁園春 . 雪〉這首詞和毛澤東的其他詩詞比較來看,毛似乎更無必要叫別人捉刀來寫這首詞。坊間有一種說法,認爲〈沁園春 . 雪〉是毛澤東出版詩詞中的最佳之作,可能是別人代毛所寫。對此,筆者難以苟同。〈沁園春 . 雪〉確實是曆史上難得的一首好詞。但從詞的藝術水平來看,它並不能代表毛的最高水平。〈沁園春 . 雪〉這首詞好在一個“大字”:氣魄宏大。從古到今,一筆橫掃。但仔細閱讀,你會發現,上阙失于空泛。 “北國風光, 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茫茫。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至此,上阙已快要結束,作者也只是描述了北國大地白茫茫一片的景象。而其中的“原馳蠟象“像是在拼湊,顯得生硬。整個上阙的佳句是:“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娆。"這使得整個上阙生輝。當然,人們對這首詞的高度評價主要是是在下半阙。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下半阙的最大特點,是直接點評了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幾個開國君主。 但整個意境,難得說是創新。從宋代蘇轼的《念奴嬌 . 赤壁懷古》到元代薩都剌的《念奴嬌 . 登石頭城》,再到昆明滇池大觀樓的長聯,已多次有人表達過這種中國傳統文人的曆史情懷。這方面,海內外已有許多評述。無需我贅言。但難得的是毛的詞收放自如,“俱往矣” 三個字,四兩接千斤,兩千多年的曆史,一筆帶過而急轉直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不顯唐突,且寓意深刻 是大家手筆。這是整首詞的點睛之筆。

我講《沁園春 . 雪》並非毛澤東在詩詞上巅峰之作,不是要重新評價毛的這首詞,而是要講,毛在《沁園春 . 雪》之前的有些詞比這首要寫得要好,並不需請人來幫這個忙。 如果要請人幫忙,那麽捉刀人一定要寫得比自己好才行。這裏我從毛澤東公開發表的二十六首詩詞中挑兩首寫在《沁園春 . 雪》之前的詞來比較。

第一首, 是 1925 年寫的《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轲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盡自由。

怅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沈浮?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峥嵘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這首《沁園春 . 長沙》和和上面談到的《沁園春 . 雪》顯然同一風格,出自一人。“長沙"雖然沒有“雪"的那種目空一切的帝王霸氣,但卻有後者所不具備的英姿勃發的朝氣。純粹從詞的藝術來看,“長沙"的內容極有層次,語言也一氣呵成,流暢自然。不像“雪"的上半阙寫得那樣艱難。當然,糞字入詞,算是不雅。是這首詞的一個瑕疵。

   再看一首寫于1935年長征途中的《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這首詞真正表現出了毛在填詞上的水平,情景俱佳。既有唐人的豪邁,又有宋人的細膩。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高于後來的《沁園春.雪》。其實在中共的諸多領導人中,毛澤東的詩詞,尤其是詞,無人能出其右。這裏再看一首毛澤東在生前沒有公開發表的《賀新郎.別友》: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淒然相向

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

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雲共霧,

算人間知己吾與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

淒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

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昆侖崩絕壁,

又恰像台風掃寰宇。

重比翼,

雲和翥

這首詞寫于1923年。同樣是講離別,既有柳永的纏綿,又有蘇東坡的豪氣和堅韌。雖然韻腳上有一點小問題,但總的說來還是一篇佳作。筆者舉這幾首詞出來,只是想說明一個事實。以毛澤東在詞上的水平,絕不至于要請別人來代寫《沁園春.雪》。因爲《沁園春.雪》並不比我提到的這幾首詞的水平高。無論我們今天對毛澤東個人的評價如何,毛在詩詞上的成就是不容抹煞的。

下面再來談談柳亞子的《七律 . 感事呈毛主席》

開天辟地君真健,

說項依劉我大難。

奪席談經非五鹿,

無車彈铗怨馮锾。

頭顱早悔平生賤,

肝膽甯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馳捷報,

分湖便是子陵灘。

柳亞子的這首七律,閱石軒先生在 11 月 8 日的《世界日報》有所講解。對于第二句 “說項依劉我大難” , 石文的說法是,要柳亞子說服蔣介石投降共産黨就像說服項羽依附劉邦一樣難。其實, 這是對柳詩的一個誤解。造成這個誤解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說項依劉” 這四個字在字面上很容易讓一般人想到項羽劉邦; 二是柳亞子寫此詩的時間是 3 月 28 日,此時正是解放軍橫渡長江前夕,國共兩黨正在作最後的談判。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在 1986 年後對柳詩的注解就采取了這種說法。不知石文是否沿用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這個說法。但這個說法是不符合柳詩原意的。

中國詩詞的一大特點是典故繁多,尤以律詩爲甚。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許多文人慣用的典故。說項和依劉便是其中的兩個。說項一詞出自于宋代。宋朝國子監楊敬之對江東項斯頗爲賞識,四處向人誇獎。並有詩雲:

幾度見詩詩盡好,

極關標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

逢人到處說項斯。

此後,人們便將稱道人的好處,說人的好話喻爲說項,或逢人說項。

依劉是指三國時王璨不得已而依附江東劉表。宋人高斯得的《送不浮赴沿江制參》可以爲證:

瓶中儲栗苦多無,

百口張頤劇雁鵝。

王璨依劉甯得已,

嚴公待甫定如何。

且須省卻癡兒事,

只好長爲醉後歌。

瓜熟歸來再相聚,

阿兄猶自種陽坡。

由此可以看出,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王璨依劉,或依劉是指人在不得志時,不得不依附某人或某種勢力。常用來表述某種無可奈何的依附狀況。

從柳亞子七律的整首詩看,柳是在發牢騷,是要表現中國傳統文人的清高。如果把說項依劉理解成勸說蔣介石投降共産黨,顯然不合整首詩的思想。但如用傳統的說項和依劉這兩個典故,把柳詩的首聯理解爲:盡管你(毛澤東)是開天辟地的英雄,但要我柳亞子依附在你的門下說好話是太難了。這樣,整首詩就貫然一通。和最後一句的嚴子陵顯得首尾一致。

此外,筆者還有一個證據支持這個解釋,那就是柳亞子這首詩的初稿。初稿原是這樣的:

開天辟地君大健,

俯仰依違我大難。

醉尉夜行呵李廣,

無車彈铗怨馮锾。

頭顱早悔平生賤,

肝膽甯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馳捷報,

分湖便是子陵灘。

初稿中,柳亞子沒有提到劉項,更談不上勸說蔣介石向毛投降。“俯仰依違我大難”表達的是違心地依附權勢對柳來說太難。“醉尉夜行呵李廣” 可能是指柳曾遭到共産黨一般幹部的怠慢引起了柳的不滿。柳亞子後來可能覺得這句太重會有麻煩,發表時把這句改掉了。但縱觀發表前後的兩個版本,柳亞子的意思很清楚。一是因得不到重用而發牢騷;二是要顯出自己傳統文人的傲骨。 雖然後來的曆史證明,柳的傲骨還是很脆弱。但無論如何,把“說項依劉我大難” 解釋成柳亞子不願意屈膝在毛的門下說奉承話是符合當時柳的原意的。(寒竹)

阁老 发表评论于
有根有据,分析透彻.好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