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 齐云山

徽州文化全面崛起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与
打印 被阅读次数

/>

/>

  齐云山位于黄山脚下,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脚。距黄山市(屯溪)西33公里,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有36奇峰、72怪岩,以及诸多的幽洞、飞瀑和涧、池、湖、泉等自然景观,将齐云山编织成一幅天开神秀、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卷。诗云:“危崖神奇峰,绝壁布幽洞,岩额泻银瀑,幻景变无穷。”清乾隆皇帝誉它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唐代元和年间,道教传入本山,历经宋、元两朝,基业初奠。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正一派张真人祖孙三代奉旨驻留齐云山,建醮祈祷,完善道规,修建道院,香火日盛,渐渐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以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宫”为主体的月华街一带是道士和香客向往的圣地。

        齐云山海拔585米,山不甚高,景色宜人。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被其吸引,纷至沓来,如李白、朱熹、朱升、唐寅、海瑞、戚继光、徐霞客、郁达夫等慕名而来,寄情于峰岩之上,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全山尚存摩崖石刻和碑刻537处,流派纷呈,风格各异,正、行、草、隶、篆俱全。在众多的碑刻中,紫霄崖下的《紫霄宫玄帝碑铭》,为明代著名书画家唐寅所撰写,文笔流畅,书法工整苍秀;崖刻题字,尤以“天开神秀”、“齐云胜景”、“亘古奇观”、“寿”等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齐云山物产资源丰富。该山植被面积达 76%以上,松、杉、槐、枫等林木达100多种,其中榔梅、楠木、香果树等稀有珍贵林木达20多种,并拥有各种竹类、名贵药材及奇花异草300多种。此外,还盛产“屯绿”、“齐云山毛峰”(亦称白岳黄芽)、香风茶、猕猴桃、香榧、木耳、石鸡等土特产品。栖有相思鸟、画眉以及金钱豹、山羊、皖南猴等珍禽异兽30种。

  齐云山海拔高度仅585米,用“插天”来形容其高虽有些夸大,但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 -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新建有登山索道,游客乘索道登至山顶、沿原路徒步下山,边走边游,只需半天。

  洞天福地游客下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出亭后走过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月华街.太素宫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素宫,此宫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壮观。清乾隆皇帝曾称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宫在文革中被毁, 1994年已按原样重建,1997年神像开光,向香客和游人开放。

  香炉峰此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现在的铁亭系1983年重建的。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小壶天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它是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便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玉虚宫位于长生楼西不远处,此宫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庆宫”、“五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石坊上有神鸟异兽图案的浮雕,宫内便是石洞。洞内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关神仙的传说。如今,玉虚宫是善男信女烧香求神、祈祷福寿的圣洁之地。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