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的艺术情趣

徽州文化全面崛起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与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徽州的“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是徽州文化园地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从艺术价值及社会传播的广泛性而言,尤以木雕工艺影响最大,也最为普及。大量散见于民间的民宅、祠堂、楼台之中的作品,山光水影刻刀如神,描龙画凤千姿百态,人物情态妩媚逼真,至今仍熠熠发光。
 
  徽州木雕的独立风格,源于其坚实的文化背景。从艺术的起源看,木雕属民间民俗工艺,是一种民间艺术。徽州人土地出产不足以供民食,于是“小民多执技艺”,“百工之作皆备”,木雕又作为一种谋生辅助手段。另一方面,徽州木雕是为满足最原始的审美需求而引发的。这种大量来自底层民间工匠的创作,经历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作品的成型,审美价值的提高和艺术风格的凸现,离不开徽文化的社会背景。徽州人的哲学观点,代表着后儒时代的思想特色。无疑,作为民间木雕作品题材,无论是从艺术审美情趣,还是从作品的教化功能看,都必然涉及儒家的伦理理念。徽州木雕,题材上反映的,是中华文化中的儒、佛、道合流,构图布局 “散而不乱”,选用木质“就地取材”。如儒家以“以孝治天下”,讲究忍让、中庸、孝慈。《二十四孝图》木雕所反映的孝子孝女故事,如“卧冰取鱼”、“封股疗母疾”等被反复选用,广为传播。同样,在一些民间木雕中,我们也发现了如“百忍图”、“和为贵”、“将相和”、“群僚同乐”等题材的作品,体现的也是一种中庸哲学。类似的作品,对于徽州宗法自治社会,起了相当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尤其是崇尚“多子多福”的图案较为普遍。如以蝙蝠、鹿兽、寿桃为谐音的 “福、禄、寿”,以石榴、麒麟寓意多子多福的作品,多见于窗格拦板、雕床画椅等处。而象征子孙满堂的“累世同居图”,成为徽州大家族的一种荣耀,成为宣扬儒家伦理的一种典范。黟县际联承志堂的一处清代大盐商旧宅,后厅横枋上雕刻的画面,就是唐朝张公芝的九世同堂的故事。此外,如“洪福齐天”“百鹿图”、 “八仙庆寿”、“百子图”、“百子闹元宵”,画面立意巧妙,布图有趣生动,寓意深长。徽州人从少接受的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崇王教育,追求的是心目中的“小康盛世”。在民间流传许多着神话小说故事,也成了木雕的很好选材。如“文王访贤”、“太公垂钓”、“鱼樵耕读”,张扬的是一种孔孟之道,标榜的是周朝的“盛世”。田园生活又是徽州文人隐士陶醉的境界。在木雕作品中也有所反映。如木雕“四爱图”,堪称精品杰作。通过“茂叔爱莲”、“渊明爱菊”、“浩然爱梅”、 “羲之爱鹅”,将要传达的精神,刻画的人物用意,表达得维妙维肖。也有讲仁义,感恩荣、敬忠心的历史人物故事,如“郭子仪上寿”、“岳母剌字”、“木兰从军”、“苏武放羊”、“一诺千金”、“桃园结义”、“关公送嫂”等,在一些民居窗板挂屏中也常常出现。徽州人以读书及第为荣,“儒风独茂”的风气又是木雕中一大景观。自古以来,大量的徽州人向往入仕做官,民间艺人更是对此津津乐道。如“蟾宫折桂”、“天官赐福”、“状元及第”、“鹿来富贵”等木雕作品,反映了普通民众的一种渴望和向往,或许也正是再现了官本位的正统思想。还有大量反映农业生产、养生练武、下棋娱乐、戏曲故事、当地山水等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徽州现实生活的深刻体现。
 
  徽州木雕的工艺精湛,风格迥异,可以说,是徽州经济发展颠峰时期的产物。而且,大多数民间作品,都充满了健康向上的情调,这也与徽州人知足常乐品性,徽商的亦儒亦贾品味有关。徽商较高的文化素养,培植了一大批精于木雕的工匠。一时间,这种民间工艺,完全成为满足徽商大户建筑装饰的一种需要。徽商致富后,在故乡大兴土木,但妨于封建等级官商有别的限制,碍于崇尚节俭的普遍风俗,故在建筑外表上不敢过分追求豪华气派,倒愿意讲究注重内室的文雅品味,以显示自己不凡的博学修养。这种矛盾心态,造就了徽州木雕与众不同的风格。有学者将徽州木雕的艺术风格,归纳为:鲜明的汉风唐韵,完整的构思设计,大胆的构图布局,巧妙的光影造型,优美的装饰效果,多元的雕刻工艺,不拘一格的材质。这确是徽州木雕古朴凝重,人见人爱,技高一筹之所在。除了少数独立的作品之外,徽州的大量木雕,作为院落的附属,主要是用于装饰民居的显要部位。因此,技法上有圆雕、透雕、浅、高浮雕、镂空雕及线刻多种。它既是为了美化,给人以艺术的薰陶,陶冶人们的情操,又要考虑实用,有利于建筑的百年大计和家具的坚实耐用。如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花鸟、云锦、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拦板、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木雕所表现的手法和内容,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如屏风隔扇、窗户上雕有四季花草,那含苞欲放的莲瓣,迎风起舞的菊花,使人赏心悦目。尢为独特的是徽州祠堂老屋中的倒爬狮、梁托、隔扇、雀替等木雕,都是大型的精雕细刻上品,均不油漆,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及自然纹理,更加充分体现出了徽州人的建筑风格和气派。
 
  徽州木雕的内涵丰满,哲理诱人,是徽派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虽不见轰轰烈烈,但对于整体建筑审美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正因为有了木雕,徽州的民宅才满目生辉。随着徽州新安画派和刻书业的繁荣,以及大量徽派建筑的出现,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愈来愈趋成熟。其作品的感染力,美学价值也进一步凸现。透过每一件木雕画面,不难发现,作者的儒家伦理思想已深深地铭刻其中。徽州人自觉循规蹈矩,以仁爱为核心,以忠恕为本,强调“礼”的行为准则,一刀一锤,呈现出一种以儒学为代表的古典美。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作品的贫民个性,木雕艺术饱含着众多的历史信息。这种艺术品的生命力,来源于民间,永恒于民间。这种艺术价值最珍贵的部分,也是“民间”要素的存在。徽州木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艺术感染魅力是无穷的。它的大多数作品,虽然表现的手法简明,但构思深沉,主题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在数百年的随心打造中,木雕造型语言之纯熟,雕刻工艺之精湛,堪称上等水平,在给普通百姓带来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使观者心灵受到震撼与教育。徽州木雕,雕画的是徽文化的一段辉煌,描绘的是徽州人的一段难忘。作者工匠大多是平常人,记载的是身边事,没有虚夸,也用不着做作,而有的作品一朝过目,则终身难忘,主要在于其地方风味和时代感的有机结合。这不能不说是徽州木雕的魅力所在。轻削重刻,削木如泥,捉刀如神,一切显得那样自然,一切却是那样艺术,因而木雕作品的历史价值是永恒不朽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