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何以兼得--也谈海外中文教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鱼和熊掌,何以兼得

------也谈海外中文教育 ------

我为什么学中文?问这个问题的肯定是那些正在上著中文学校的孩子们。他们每个礼拜一天,被家长们辛辛苦苦地送到中文学校来,坐上三个小时,学著用英文字母来按照一种完全不同的规律拼读中文,学著照葫芦画瓢地写中国字,学这种他们会听会说但却很难读很难写的语言。他们必须牺牲掉周末半天玩耍的时间,也看不出来学这种语言将来有什么用.他们必须忍受枯燥乏味的重复和记忆,他们还有时不得不为自己不认识和不会写的字而苦恼。我想在他们每一天去中文学校的路上都会问这个问题:“我到底为什么要学中文?

几乎所有的华裔子弟都是功课优秀的聪明孩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学习中文不感兴趣。他们之所以来,主要是因为家长们强迫所至。我想这个结论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来中文学校的孩子们但是应该代表了大多数华裔子弟学中文的心理现状。如果给孩子们布置一项作业,让每个人写一篇小短文,讲讲他们的真心话为什么要学中文。下面的结果是再自然不过了:1.父母要求我来中文学校并告诉我说学好中文将来有用,不学将来会后悔。2.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懂中文。3.我准备考中文SAT所以来中文学校寻求帮助。4.学会中文可以和来访的或在中国的亲戚们沟通。5.来中文学校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一起玩儿。6.学会中文可以使得将来回中国时不显得很傻。7.我自己也认为将来中文也许会对我有用。 

上述七条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提到来中文学校是应父母的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华裔父母在孩子的中文教育中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不言而喻,我们家长们的作法是对的,是为了孩子们的长远利益著想的。但学习中文的毕竟是孩子们而不是我们。我们家长的满腔热情和殷切期望如何能转化成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这便是我们所有海外华人所面临的挑战性的问题。 

 我们的孩子们生活在北美的英语环境中,讲话和思维恐怕全都是用英文,因此英文应该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学习中文便成了学习一门外语,虽然这门外语并不完全像当初你我在中国学习的英文。我们当初学英文并没有他们这样的家庭语言环境,甚至也没有一个能讲地道英文的朋友相来往。所以我们当初学英文要比他们今天学中文困难得多的多。但是我们都曾经从一点一滴地积累开始,汇百川而入海,最后飞跃大洋来到此岸开发自己的人生。我们当初学外语是怎样的经历?我们当初的英文水平是怎样的?我们凭的是什么样的热情和兴趣呢?  

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真正学到和提高,而做到这点需要十年以上的不断坚持。您的孩子刚学了几年中文?您的孩子有使用中文的环境和机会吗?如果您的孩子能坚持学上他十年十五年的中文,如果您的孩子在第十年或第十五年头儿上有一个使用中文的工作或到中国去生活,您还用发愁他(她)的中文吗?十年或十五年以后正是我们的孩子们的青年时代,那时的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孩子们今天在美国学中文和我们当初在中国学英文有“异曲同工”的用处呢。 

但是十五年的时间感觉上太长了些,我们的孩子们看不到那么远,在他们这个年龄所关心的只是眼下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因此坚持学习中文的最大的敌人是缺乏兴趣和目的。我们当初并没有父母的强迫,我们也没有每周花上整整半天的时间,我们甚至也没有印刷精美的课本和能讲母语的老师。我们靠的是兴趣是心知肚明的学英文的实际用处。因此我们的中文教学也应该著重于这两点。首先要使孩子们感兴趣。中文教学仅仅以教授语言为目的而忽视了文化、历史、传统等内容就像是包饺子只用皮而不放馅,必然是乏味的。”哪一个孩子会爱吃没有馅的饺子呢?我们教中文不能仅仅是学语言,也应该学历史和文化。至于学中文的目的,则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让孩子们理解的了。可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也可能要到他们实际用中文时才能理解。不过没关系,我们中国人历来有一件法宝,那就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我们不能等待每一个孩子都培养出兴趣以后才开始学中文。有兴趣的孩子是有福气,不必耐著性子在中文学校中煎熬。对没有兴趣的孩子我们便只好搬出“强迫”这件祖宗的家法。在这里强迫不是坏事。强迫意味著坚持,而坚持是学会语言的关键。这种强迫应该是长时间的,应该是贯彻到每一天的生活之中的,那就是在家里一定要讲中文用中文。要强迫他十年十五年。等到他们二十多岁时有真正在工作中用中文的机会了,我们的强迫便结出果实了。谁又能说您今天在北美的房子车子和幸福家庭不是您当初自己“强迫”自己的结果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办中文学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强迫的必要手段。我们所强迫给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也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我们所要给予下一代的,是我们对他们的亲情,是我们五千年的故国文化,是我们回馈祖宗的良心,是我们华夏传人的自豪。这些,只有等他们到了我们这个岁数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

 海外中文教育是一场家庭文化命运的争夺战。必须寸土必争,持之以恒,绝不可掉以轻心。比较起来,反而是一些中外夫妇更加注重孩子的中文教育。因为外国人自己学习中文非常不容易,所以更珍视家庭有中文条件,就尽量让孩子充分享用。而双方都是中国人的夫妇却不太珍惜自己家庭的中文优势,结果很多留学家庭的孩子,中文不行,或会讲不识字,甚至有的孩子已经不会讲中国话了。会讲不识字,实际上还是中文文盲。(国内今天还有两亿两千万这样会说不识字的文盲)这绝不是我们出国留学时的理想。理想应该是自己留学之后,子女将学贯中西。   

海外中文教育的基地决不仅仅是中文学校,更主要的是家庭。老师读没读过鲁迅、沈从文,是文科专才,还是专攻理科,爱不爱好文学都无关宏旨。普通话尽可能标准、写字尽可能规范,拼音尽可能不错,就好。毕竟儿童必先说话、识字,才能读文学。 

虽然中文学校的主办人和教师们付出了艰辛和奉献。但仅靠中文学校绝对教不好子女的中文。我门应当了解外语大环境和中文小环境严酷的力量对比。周末的几堂课时间,根本抵挡不住外语大环境的强势压力。但学校的课程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不是他一个人在学这种难写得要命的文字,而是许多小朋友都要学习这种语文。其次,中文学校一般都会有一些中国人的传统活动,孩子们可以借此多少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看到一些中国人的文化娱乐节目。但是要真正学到中文语言文 字技能,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靠家庭教育。父母中至少一方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陪读”。不仅是陪同上学、放学,还要陪念、陪写,解释课文,督促作业,反正是一陪到底。直到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到自觉阅读而后已。没有这番苦心,几乎休想享受将来子女双语流利、学贯中西的硕果。一次生病住院,一次集体旅行,就可以抵消许多中文教学的辛苦努力。许多家庭子女的中文教学失败,就是没有在这方面立下破釜沉舟的决心,没有这一股拼搏到底的韧劲。   

中文学校里小朋友之间根本不用普通话交谈。不是教学大纲没要求,也不是老师不注意管束,而是儿童交际用语中很多词他们不会用中文表达。外语当然成了共同语。学校的强制仅限于必须完成作业,用汉语问答。许多字义还少不得借助外语来解释。学校的强制是有限的,教学时间也是有限的,家庭却有可能长时期坚持中文文化小气候。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取消所有的外文氛围。切断所有的外语电视广播,销毁或深藏所有的外语录影录像材料,可以强制在家庭中只讲国语,念中文。把孩子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强行逼入死角、逼上梁山。

 老一辈华侨曾经用皮鞭来逼迫后代学习中文。现在当然不宜提倡。但是教育从来就是一种强制。孩子的中文修养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职业前景,多一种语言技能,多一分竞争潜力;而且关系到他们与我们的代沟问题。代沟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如果语言的犁刀,再将代沟向纵深开挖,那就是雪上加霜的痛苦了。老华侨的许多家庭都已经经历了类似的文化悲剧,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海外学人宜当未雨绸缪。孩子的中文教育关键在父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造良好的中文环境,坚持不懈,耕耘不止,则必有收获。 

**本文源于我为什么学中文,-教子篇(九),张晓明>> 海外中文学校教得了多少中文?              彭小明>> .者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和改写。标题为者后加。

 

 

 

kangtahot 发表评论于
> 谁有那么多的时间每天送小孩去中文学校呢?在家,谁又有那么多精力,或者说能力教自家的小孩。

> 你傻,上网呗。但好的真的很少。

> 其实有一个,虽然名字很难听,叫什么绝色中文,网站很好记,yes 的后面加 com.cn。值得一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