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的事,其实就看你看得开不开。看开了,天塌下来你也能把它顶回去;看不开,芝麻大件小事也能让你寝食难安。当然,这看开和看不开都只是相对而言,其实从古到今没有谁真正全看开了。和尚们算是比较看得开的了,不过他们也没有开得彻底,不然,既然看穿了红尘,那干脆就自我了结算了,何必还眷恋人生,仗人布施?
话说远了,但写这个东西确是有感而发。人生一世,这情感纠纷恐怕是最大的闹心事,谁也跑不脱,只要他长了颗肉心,而要是谁不幸拥有了宝弟弟,林妹妹那样易感的灵魂,这一生的痛苦恐怕也就是前仆后继,一波又一波的了。
这里我们(括号:为了拯救众生),就来谈谈情感这个东西,帮大家认识一下它的本质。朦胧神秘的事物,只要认识了它的本质和运作机理,就没那么不可琢磨了,那么痛苦是不是也因此会少一点?即使不少一点,那么也不至于去感叹人生无常吧?最最起码,听个笑话,总能缓解一下悲痛吧。
有些小妹妹反映一听到电磁波这样的名词脑袋就发胀,那么我们这里就将模型讨论中涉及到的名词限制在经典牛顿机械力学上,不熟悉这些的同学请回去翻翻中学课本。
首先,我们把一个个的灵魂抽象成一个个的谐振子(这是很美丽的专业名词,其实说穿了就是弹簧)。大家都知道弹簧有一个固定的振动频率(本征频率),其实人也一样,这个频率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抽象,也是性格和能力的体现。有的人只有一个本征频率,这时,我们会说这个人很单纯。有的人有很多个本征频率,这时我们说他很复杂。有的人频率很低,可能被叫做下里巴人;有的人频率很高,很可惜因而曲高和寡。这里要说明,高频低频,单频多频,只是个人特点,并不代表本质好坏(好听与否)。单纯的音固然清晰,复杂有序的音谱其实更让人震撼。只有当单音被乱七八糟拼杂起来时,才让人烦躁。
振动有个基本的特征就是相互的干扰,最著名的现象就是共振了,在声学上我们叫它共鸣。那么情感是什么呢?情感就是谐振子对外界扰动的响应。其中有这么一种来自另一个谐振子的扰动,它的后果是让你与它合二为一,这时就有一个庄严的词来描述你这个谐振子对这种扰动的响应,它的名字叫:爱情。
两个谐振子频率相同,一拍即合,转瞬因共鸣而发出超强音,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一见钟情。
而若是受到的只是对方无意产生的扰动,或者自己产生的反馈能量太低不足以让对方接受,我们就叫做:单相思。
两个正共鸣的谐振子突然由于某种原因其中一个停止或减缓了振动,或者一个提高了频率而另一个跟不上趟了,两者不再产生谐音了,这被称作失恋,而有了事实的,则被叫做:离婚。
没有两个谐振子能保证频率完全精确相等,但好在我们这种谐振子的频率是可调谐的。两个振子开始步伐不一致,最后慢慢还是振到一块去了,我们管这叫磨合,其实也就是感情培养。
。。。。。。等等等等。
上面我们考虑的只是单一频率谐振子在零势场作用下的图像,真实世界其实要复杂很多。不过我们还是有成熟理论去模拟对付它的,这就是双势阱(double well)模型。
什么是双势阱模型呢?双势阱的样子,其实就像英文字母"W"。人生有着太多束缚,我们不可能自由振荡,那些束缚(什么家庭,社会,伦理等)对我们来说相当于 “势阱”,而两个想结合的谐振子就位于两个势阱中,就像呆在"W"中的两个谷底里。要想结合到一块,那就得至少有一个跳出势阱才行。
试想一个呆在谷底的小谐振子,听到了来自另一个谷底传来的振动,如果频率不对头,它当然不会有反映(这不是对牛弹琴吗),可是如果对上了频率,它也就因共振慢慢加强了自己的振幅,这样,那边也就感受到了,于是就更起劲的动,这样就是一个正反馈,如果势阱很浅,那么他们最后就能蹦出阱中幸福拥抱;可是如果势阱太深(束缚太大),那么它们很可能只能望阱兴叹,企望来生了。更惨的是终于拥抱到一块,可是强大的势阱又把它们各自拉了回去。好像有个故事叫孔雀东南飞,说的就是这样的悲剧。
两个都蹦出势阱固然最好最自由,但也有不少故事讲的是其中只有一个蹦出来,为了能幸福结合义无反顾地又蹦进另一个阱中,这是不是俗话说的倒插门?虽然不是那么自由,但是能长相厮守两个小振子也认了。
也有一些被称作大牛的振子,它们有的豪气冲天,填山平谷,啥都不在话下,敢让老天低头,这时我们就说这样的振子特有吸引力,有的呢则精通巫术,能够实现势阱贯穿,不用费太大努力就能克服障碍与它心爱的小振子拥抱,这是属于智慧型的振子。咦,不好意思,一下超出了经典力学,拿出了量子法宝,那咱们今天还是早点收兵吧。
总而言之,上面只是一些比较初级的介绍,有心者自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比方说,再把简单振子换成复合频率振子,这样又可以解释很多现象。
世界的原理本来是简单的,简单性的无限重复演绎,造就了这个纷繁的世界。情感现象,只不过是这个世界里一个小小的部分而已,愿那些沉迷在情感漩涡中的人们终能自拔。
风吉他
1-29-2004于文学城茶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