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动物园演义之美国动物园的萌芽(下)



在19世纪末,纽约的动物园无论是对那些第五大道上富有的淘金者还是那些渴望忙里偷闲的工薪阶层,都是一个娱乐的好去处。对于那些住在东区阴暗、拥挤的出租房屋里的新移民们,花几分钱坐电车或溜达到阳光明媚的动物园也是一种享受。

1868年,中央公园动物园送给芝加哥的林肯公园一对天鹅,于是后来就有了芝加哥林肯动物园,后来林肯公园又陆续得到了不少礼物动物,到了1873年,林肯公园已存栏兽类27只,鸟类48只。这两个公园就是美国最早的笼养动物园,今天已成为受人尊敬的现代动物园。

当时这两个笼养动物园都位于城市公园之内,属公园管理处管理,员工们根本不懂物的怎样养动物,工作岗位也不是固定的,这个月这个员工还在扫树叶,下个月可能就被派去养动物。直到1980年,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纽约市签署协议,由协会接手对中央公园及布鲁克林和昆士区的动物园进行管理,虽然这些动物园仍属于市府但管理权限已交给了保护协会。今天那些珍稀动物、那座标志性建筑物还矗立在原来的地方,不过她已由一个笼养动物园变成了受人瞩目的、代表动物园21世纪发展方向的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在十九世纪50年代费城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一些政治家、科学家和商人提出费城应该有自己的动物园,因为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对伦敦动物园有很深的印象,认为动物园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好处。

1859年的费城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当时美国第一座植物园-巴尔的摩植物园已经建成、还有皮勒自然博物馆和许多欧洲风格的公园、花园以及音乐厅和马戏团等文化设施。同年的3月21日,费城野生动物协会成立,这是威廉姆·卡麦柯博士的主意,他曾考察过欧洲许多动物园,认为动物园是费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他的观点,加上受内战的影响,协会也停止了工作,直到1872年在他的召集下又重新开始工作。

和以前的笼养动物园不同的是,费城动物园的设计具有规划性,动物笼舍是永久性建筑,由专业建筑师设计、施工,准备雇用全日制饲养员照顾动物,派出人员有计划采购动物,为筹集资金,还实行了会员制。经过15年的努力,终于在1874年7月1日费城动物园正式开园,迎来了首批3000名观众,当时的门票大人25美分,儿童10美分。看到漂亮的动物笼舍,鸟园、猴馆和各种珍稀动物,人们好评如潮。26年以后费城动物又在动物园界率先建立了科学实验室用于动物园研究。

战后华盛顿成为了美国的首都,当时已经有了世界闻名的自然博物馆-史密桑那学院,到1870年有了动物协会,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当时并没有动物园,只有一个供自然博物馆部分标本来源的小饲养场,由标本制作人威廉姆·洪纳徳负责管理,1887年对公众开放,不过动物不多却养了不少狗。后来在美国国会的压力下,建立了一个占地175英亩的动物园,同时具有研究和展览功效,于1891年正式对游人开放。
  
华盛顿动物园开放后不久的1895年,纽约动物协会,即现在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其宗旨是致力于对动物的深入研究和为老百姓的休闲娱乐提供服务。它的一份后来被认为对协会本身和其它动物园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报告中提出:"提倡与其他组织共同保护繁殖北美洲动物的合作精神,反对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

动物协会开始着手工作,争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在郊外筹建动物园。4年以后,即1899年11月8日,由原史密桑那标本制作人威廉姆·洪纳徳任园长的纽约邦克斯动物园正式开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变得更为富有,城市不断发展,人们比以往更重视自然资源,其中也包括动物园。动物园成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截至到1999年,美国已有国家动物园、帮克斯、圣地亚哥和亚特兰大等23家动物园,动物园和植物园被视为大型公园系统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不过,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学习怎样照顾动物,怎样管理他们,虽然经过大量的经验教训,今天回顾起来了,当时对这些知识仍是一头雾水。很少有人知道动物在野外如何生存,那些猎捕它们的人根本不愿意去了解动物的行为,对动物在野外吃些什么,住在哪里知道的非常有限,饲养员的工作简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游客们在动物园里看到不少不同的动物,但却了解不到多少有意义的相关知识(我们今天仍有许多动物园还是这样)。动物说明牌上只简单写着"狮子"或是"老虎",至于动物从哪里来,有多大年龄,在野外行为如何等信息一概没有,顶多写上几点喂食。

为了让游客不断重复访问动物园(不断来消费),动物园的动物必须不断充实新种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动物园之间是一种激烈的竞争关系(现在已变成合作关系)。一个动物引进了长颈鹿,另一个也一定要引进,并且还要再引进犀牛。那些引进了很"酷"的物种的动物园,游客数量往往大增。于是动物园不停地引进最吸引人的动物,新物种接踵而来,那些珍稀动物独家拥有者终于有了炫耀的资本…

北美的动物园经营者们把动物园的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对那些有意义的知识却仍然知之甚少。小熊跳舞、大象游行、穿衣服的黑猩猩等动物表演到处都是。一本当时的动物园指南上写着?quot;观众们永远也不会忘记1911年夏季每天下午四点钟在灵长类展馆外举行的9只类人猿进餐的露天表演。"这本指南还进一步说明表演的目的就是要向观众展现这些"像人一样"的黑猩猩。

早期的动物园动物时常被单独关在笼子里,连我们今天所知道需要过家族生活的动物像黑猩猩、大猩猩也不例外。由于受到资金和时间的限制,饲养员对动物的照顾非常简单。那时的动物笼舍就像一间洗手间,只有瓷砖和混凝土,非常方便用水冲洗。当时认为保持这样的清洁对动物的健康致关重要,饲养员打扫起来也很方便。根本不考虑动物的自然需求,这种动物饲养方式被称为"厕所时代"。

"厕所时代"的动物被圈在除了铁栏杆,其它甚么也没有的笼子里,无处藏身,也从来都不能离开地面,没有其它物体,没有"家具",大型猫科动物虎和狮子顶多有块儿睡觉的铺板。除了一日两餐和在打扫卫生时被挪到另一间笼子外,生活相当单调。

到了20世纪初期,为防止动物生病和死亡,对它们的护理已有很大改善。 这是的动物越来越难以引进,原来似乎无限的动物供应好像已经接近枯竭,许多动物已被捕猎得濒于灭绝,甚至已经灭绝。另外外国政府也认识到这些动物是他们的自然资源也很有价值,谁要拿走,必须掏钱。不过尽管这样,又过了几十年动物的野外捕捉才明显下降,但到现在已没有停止。

捕捉动物的限制意味着今后动物园要更加小心地善待它们的"居民们",它们必须学会让动物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让它们在动物园里繁殖,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寄希望于从野外继续捕捉动物,而且小动物还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渐渐的人们发现,要让动物保持健康并且繁殖,就要给它们提供像自然生境一样的饲养环境。


附注:文章来源:
http://www.chinaezoo.com/his2main.ht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