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恐惧比肿瘤病本身更可怕
1、天下事无勇则无成
天下事逼尤成,天下事无勇则无成。“逼”是压力,“勇”是对压力、困难、逆境一种战而胜之的决心,对压力的一种抗争,一种蔑视。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是战胜逆境,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百炼成钢,坚持数年,滴水石穿,终竟大业。
战胜肿瘤癌魔也是如此。从医学与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治疗肿瘤的手段皆属外因,而人们积极预防和治疗肿瘤的必胜信念,乐观良好的精神情绪及机体自身对肿瘤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等皆属内因。就其内因和外因而论,中医学高度重视内因,是预防和治疗肿瘤的关键,是疾病向愈或相反变化的根据,外因(所有的治疗手段及药物)只能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患者在与肿瘤病斗争的过程中,自己是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而绝不能将其命运仅仅寄托于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和施实这一手段的医生手中。同时,更不能抱着速战速决的态度,毕其功于一役,企图或设想在一个早上肿瘤细胞突然凋亡,不期而愈。当肿瘤病人面临着肿瘤的恶化、转移、扩散的时候,他也将面临着第二次或第三次更深重地打击,如果患者不抱着一颗坚定的与命运和疾病抗争的决心及打持久战的思想,那么一旦在治疗过程中遇到反复或挫折,精神的失败和心灵的崩溃、身心俱裂,将是必然而不是偶然。在各种物质及治疗手段丰富的情况下,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在“雌化”,在“减弱”,所以我们要反复强调“天下事无勇则无成”这个朴素的道理,其意义尤为深远。
在当今人类和肿瘤疾病的抗争中,从治疗的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物理治疗的技术与效果,一天比一天好。而我国的科研和治疗的整体水平,丝毫不逊色于国际水平,甚至在某一个专项领域中高于国际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在全部肿瘤中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有三分之一可以预防;有三分之一早期诊断可以治愈;还有三分之一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而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肿瘤的显效率及治愈率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还预言,在二十一世纪初,人类将象征服结核和许多烈性传染病那样征服癌症。在我国,肿瘤早期的发现和综合治疗效果已经超过了国际水平,如食管癌的防治与研究,宫颈癌的防治与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功。肺癌的诊治也有较大突破,生存率越来越高,存活5年-20年不乏其人。很多肿瘤患者和亲属谈癌色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和媒体对肿瘤病的致死性宣传有绝对化倾向。另外是对肿瘤防治工作中科技的新进展、新技术缺乏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所以说,有很多肿瘤患者及家属认为“肿瘤”即是死亡,即是不可战胜的,未战而心先死。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治瘤犹如作战,殊不知哀兵必胜,两军相逢勇者胜。
2、何谓肿瘤?
肿瘤,是人体中正在发育中的或成熟的正常细胞在不同有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出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它与正常组织和细胞不同,不按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规律生长,而变得不受约束和控制,并呈无规律的迅速生长,以致可以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恶性肿瘤细胞,还能向周围浸润蔓延,甚至扩散转移到其它器官组织,继续成倍地增长,造成对人体或生命极大的危害。人体各部位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除头发、牙齿和指(趾)甲以外,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细胞都可以发生肿瘤。因此,肿瘤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一大类复杂的疾病。
3、肿瘤包括哪些种类?
肿瘤按其生长的特性和对人体的破坏程度,通常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无论良性或恶性肿瘤,按其肿瘤组织来源和组织类型,又可分为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神经组织肿瘤以及其它组织肿瘤等。肿瘤的分类和命名大都与它的组织发生来源、生物学特性以及发生部位和形态特征有关,如发生在上皮组织(皮肤、粘膜等)的良性肿瘤称为“瘤”,而发生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如:结肠腺瘤(良性)和结肠腺癌(恶性);膀胱乳头状瘤(良性)和膀胱乳头状癌(恶性)。但也有的恶性肿瘤发生于胚胎细胞或未成熟的原始母细胞,这时就称它为母细胞瘤(恶性),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如果来源于这些组织的“母细胞瘤”是属良性肿瘤则称之为良性肾母细胞瘤、良性神经母细胞瘤等。同样,一些来源于多种组织成分的良性肿瘤称为“瘤”,如混合瘤、畸胎瘤;如果它们是恶性的则又称为恶性混合瘤、恶性畸胎瘤等。总之,人体各部位各组织的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当然,也有一些肿瘤是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虽属良性,但其细胞增生活跃,而又不够恶性的程度,很难确定为良性或恶性,称为“临界瘤”。
4、癌和肉瘤有什么不同?
癌和肉瘤都是恶性肿瘤,只是两者的来源不同。发生在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如发生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叫胃癌;发生于肠粘膜上皮的叫肠癌;发生鳞状上皮细胞的叫鳞状上皮细胞癌等。发生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例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淋巴肉瘤、骨肉瘤、滑膜肉瘤等。恶性肿瘤中,癌的发生率远比肉瘤要高,但习惯把这两类恶性肿瘤细胞统称为癌细胞,有时也把所有的恶性肿瘤习惯地统称“癌症”。
5、正常细胞是怎样癌变的?
人体肿瘤的形成,即由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通常需要在接触致癌物多年之后,使组织、器官的细胞引起进行性的重度不典型增生,才演变成癌。这一期间称为诱导期,一般长达15-30年。
细胞分子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了解到细胞是个复杂的精细的生命结构。许多致癌物质,有的影响细胞核的基因使之发生改变,有的作用于细胞膜表面,通过膜上的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影响细胞的代谢环节。由于这些影响,细胞内酶系统和细胞核功能发生紊乱,使得处于静止或正常分裂的细胞出现分裂启动和去氧核糖核酸合成促进现象,导致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行为的一系列改变,引起癌变。
6、面对现实,勇于克癌
其实肿瘤人人都有,只不过健康人体中的肿瘤是毫克瘤、纳米瘤。即在人体内体积在100毫克以下的肿瘤,在非肿瘤手术中及其它意外事故的手术中往往会在患者脏器和腹部发现有100毫克以下的肿瘤,甚至不止一个,当然这种肿瘤对人身是没有伤害的。当人的精神状态低迷、压抑、长期处在免疫系统低下,监护系统失灵的状态中,这种肿瘤才会出现恶性的扩散、成长、转移,形成占位性病变。所以说,肿瘤的前兆是肿瘤情绪,无论是发病还是治疗过程中,战胜肿瘤情绪,树立与肿瘤做斗争的决心与信心非常重要。首先,良好的情绪是治疗肿瘤的关健,而肿瘤患者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控制情绪。事实证明,乐观必胜,人体免疫力成倍的提高能抑制肿瘤的生长,能使肿瘤细胞逆转。而悲伤、惊吓、恐惧等,会使免疫功能遭到进一步的破坏,肿瘤细胞更会嚣张肆虐,病情会日益恶化。悲观的情绪可致癌,乐观向上的情绪可治癌,即“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之意,所以说情绪在肿瘤防治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的因素。
从国际肿瘤学治疗的各种技术和水平比较中,中国的整体治疗水平在国际上是以处于前列的,在常规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尤其是自然药物的无创伤性治疗方面,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内服外用相结合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些治疗方法既能杀灭肿瘤细胞的生长,使其软化、缩小和消失,又可提高人们机体内的免疫功能,这种无创伤性的双向调节的治疗手段一直是人类崇尚科学、战胜肿瘤,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最终目标和追求。现在正在逐步实现和正在实现。尤其是各种纳米和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参与,我们相信,肿瘤是可以战胜的,人类最终征服肿瘤,使肿瘤患者逐步康复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当然也必须指出,即使到下一世纪,严重的感冒转成肺炎也会出现死亡,肿瘤病自不必说,不可能一种治疗手段和药物一经使用,任何肿瘤患者都会转危为安。只能在肿瘤治疗效果的统计学方面,整体表现在死亡率降低、生存率增高。个体差异永远存在,科学也是逐步完善的,有生就有死,有生命就有疾病,人类正是在这种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其治疗手段也会逐步完善。尤其自然药物和祖国医学的辉煌成就一定会震惊世界,谱写出人类治疗肿瘤和各种疑难病的辉煌篇章。
与癌同眠
记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科学家向大家承诺,说是到二十世纪末,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富裕程度的增加,人类将征服癌症。这句话现在看来成了笑话——现在的情况是,科技越发达,地区越富裕,癌症这个恶魔反而越猖獗。江苏的启东是中国沿海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那里的肝癌病发率是全国冠军。浙江的温州,老百姓富得流油,一得病了都是私家车直奔上海杭州,住最好的医院,点最好的医生,但因癌而死的人却比一般地区的多。
去年温州乐清一家医院请我出诊,顺便看了一天的门诊。那天看病的人非常多:从下午一点一直到半夜1点多我还没有忙完。人那个筋疲力尽就不用说了,反正那以后我就不敢再去温州乐清了。
所以我就这样说:癌症和科技发展及社会富裕程度没有多少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大家对癌症的看法——思路不对,行动越努力,技术越先进,我们离目标反而越远。
有许多人以为,癌细胞就是坏细胞,就要坚决清除。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经典的肿瘤治疗模式---肿瘤完全杀灭的概念,在强调整体医学的今天,已显出其弊端,它往往会造成肿瘤的过分治疗。目前国际上已将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作为重要指标,列入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提出:“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被激活的基因可能是正常基因”。到了一九七六年,美国科学家毕晓普(Bishop)和万斯(Varms)通过研究Src基因,证实了“致癌基因是正常基因”的观点,并因此获得八九年度诺贝尔医学奖。现在有学者推测:“细胞的恶变具有潜在的可逆性”,也就是说,你身上的肿瘤未必需要动刀动枪,硬生生地割除它,至少你可以与癌症和平共处再说——它不一定会立刻恶变到要你的性命,它的生长可能会很迟缓,会和你同老,它甚至还可能“浪子回头”,不治自愈。
我先举两个例子给你听。1997年11月份,我接收了一个韦的病人,47岁,江苏省启东市下和合镇人。当时他的右肝有个肿瘤,到了上海长海医院检查,医生说,手术切除吧。谁知道腹部切开来一看,里面的肿瘤足足有15公分,南瓜那么一个。更要命的是,它还和周围组织粘联,根本没办法动手术。结果医生只好再缝上,对家人说,抬回去吧,不用治了,回家准备后事算了。病人家属找到我这里来,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我仔细看了,觉得还有救——我的指导方针是,提高免疫功能与净化血液相结合,先解决血液的高凝状态的形成,激活人体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不让肿瘤发作。用药呢,以化坚、涤痰、行血、通滞为主。一段时间下来,病人大便排出大量粘冻样污物,肝痛消除了,低热也退了,体重增加了,抵抗力也增强了。到了99年8月,他去做了个B超,说是右肝癌块已经只有4公分大小。三年后肿瘤已全部消失,重返工作岗位,身体康复的很好。
还有一个是浙江省绍兴市孙端镇的孙XX 女 46岁。1996年5月24日浙一医院诊断为胆囊癌囊(6.9cmX11.6cm),而且肝里有7.3cm转移的转移灶,门静脉的血管里布满癌栓,还有腹水。由于患者因患肾病进行过肾移植在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药的运用加速了癌细胞的发展,而提高免疫功能又会造成肾排斥,现代医学已索手无策。医院告诉病人家属说生存期不会超过一个月。经中药以攻为主佐以行瘀的方案治疗后,肿瘤迅速到了控制,一年半后病灶完全消除,现在身体状况良好。
以上二病例都是癌症晚期,而且均已失去手术和放化疗指证,一直用中药治疗,没有配合西药。
不少人,得了癌症并不等于判处了死刑。你带着癌照样可以活到足够的年龄。如果你心态好,生活方式科学,加上一点运气,你身上的癌症甚至可以不治自愈。但如果你对癌症不了解,对它盲目恐怖,碰到个医生,又是一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样子,一心想着根治,结果反而把人给治死了。
关于运气我还可以补充一点——有资料证明,我自己也碰到过,有的癌症的确会自行消失。有的青年儿童得了癌症,经过一段时间,癌症会莫名其妙地忽然消失。有的癌症患者后来又染了结核病和肺炎的,某次高热之后,癌肿自行失踪。有的女人患了乳腺癌,刚巧绝经期的来临,癌症也会不告而退。我还碰到过一个患血癌的,大家吓得要死,他后来却患了次流感,等到流感结束,癌症大大地缓解了。还有个是妇女,子宫颈癌,后来阴差阳错,接种了狂犬疫苗,几个月之后竟然自己痊愈了……
这些癌症像客人,它好像只是路过一下的,你只要客客气气,它不会和你过不去。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现在还是个迷,但如果这样的病人你都用放疗化疗来治疗,一定要硬梆梆的刺刀见红,最后肯定是两败俱伤。
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对化疗、放疗之类的有偏见。近年来,化疗发展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已约有十三种癌症,如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肾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癌等,可以用化疗治愈;另十七种癌症,如成人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乳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用化疗有效并能提高生存率。
但我们也要看到,化疗、放疗对相当多的癌症都无效——癌细胞杀不死,正常细胞倒纷纷中枪落马,结果是落了个“亲痛仇快的下场”。这样的病人我真是看得太多了——骨髓功能被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口腔、胃、肠道直到肛门都会溃疡,严重的还会脱发、落齿,几天功夫,年纪轻轻的就变成老头老太太了……我不是说这些医生想害人,他们的动机可能都是好的,但在要紧的是治癌还是治人上,我看他们是有点糊涂的。
治癌上现在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看将来也不会有。目前的一些所谓的癌症疗法,其实只是扬水制沸,而不是釜底抽薪,所以根治就无从谈起。既然不能根治,我们就来和癌症和平共处,摸熟它的脾性,懂得其中的道理——说到底,机体的癌变过程,就是正常细胞被致癌因素反复击打的过程。所以你应该费心的是,如何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在自己体内创造出一个不利于癌细胞生存的代谢环境,或将癌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或使尚未成型的癌细胞“改恶从善”。
专家提倡癌症病人同病相助群体治疗
日期:2004-05-18 作者:何敏;魏墨涵 来源:新民晚报
目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位列十大死因前三甲。仔细分析我国没有度过5年生存期的肿瘤病人生命历程后发现,真正处于晚期,因回天无术病故的占1/3,有1/3是滥用、错用药物或偏方后反而缩短生命,还有1/3是无法面对现实,心理和精神防线崩溃,几乎是被癌症“吓死”的。由此群体抗癌应运而生,成为癌症病人树立生存信心,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康复模式。
癌症康复期潜藏心理暗礁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医学专家吴孟超谈到恶性肿瘤时指出,癌症是一类多因素所致的、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心理行为等息息相关的身心疾病。因此,癌症的康复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们的社会和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康复以及治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贯穿于癌症产生、增长和消亡的各个过程。
结束了医院手术、放化疗等常规治疗后的患者,随着去医院诊治次数的递减,单位和亲友关心照顾的减少,社会活动参与和外界接触机会的缺乏,慢慢产生一种被社会遗弃的孤独感,进而陷入恐惧、低沉、消极甚至绝望的情绪低谷,然而此时正是康复的关键阶段,特别需要心理、生理等方面加以关心和指导。目前医院很少有时间去关心和重视患者的康复自愈能力。虽然手术、放化疗等是癌症治疗中至关重要的首选治疗,但不是终结。
抗击癌魔借助心理外援
由于现阶段人类对恶性肿瘤无法彻底认清,虽然科研攻关捷报频传,但未知的领域仍壁垒重重,临床医治探索艰难。与病魔抗衡仅凭患者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够的,需要心理外援支持,形成坚实合力。
群体抗癌,即把癌症患者集中在一起,通过集体心理治疗开展有效学习,规范患者的康复行为,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并帮助寻找药物以外的各种支持疗法,继续完善和补充医院的常规治疗。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上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合作中心的实验基地,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开展了这一模式,为患者康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组建学习型团队,相互问候祝愿,素昧平生的患者渐渐地情同一家人,互相慰藉、互相鼓励,共同迎战身心病痛的困扰。
群体抗癌的第二阶段即开展适合患者体能的有氧运动,改善循环,调节免疫,通过运动治疗达到整体治病防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群体抗癌模式中还包括临床和心理专家的科学指导、音乐舞蹈欣赏、气功锻炼、药膳和营养辅导,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参与康复旅游、文娱联欢、趣味游戏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患者成为康复者,进而成为志愿工作者,深信“自己的健康自己参与管理”,传播“康复是我们共同的明天”的理念。群体抗癌的目标就是像健康人那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充满信心地迎接每一天的曙光。
作用。切忌向病人保密。否则,患者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不良情绪都会变成癌症治疗过程中的绊脚石。
对癌症患者的关怀必须适度
适当的关怀和照顾是癌症患者与病魔进行顽强斗争的勇气的源泉,特别是领导的亲切关怀、家人的精心照料,可帮助他们保持心境的平和并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但我们需要注意,关怀与照顾必须适度,必须以病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有时候关怀过度或者关怀方式欠妥,往往会带来相反的结果,对病人有害无益。
那么,关怀过度或关怀方式不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第一,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明显的怜悯与同情,与其交谈时过于小心翼翼,目光不敢对视,顾左右而言他等等,这些都会使患者感到孤独和压抑,患者会因此联想到自己与常人的区别,觉得自己已经被排斥于社会生活之外,由此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第二,关怀照顾过于无微不至,甚至连挤牙膏、拧毛巾诸如这些小事都包办代替,这样极易使患者自己认为已是一个废人,自己的存在只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麻烦和负担,从而丧失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有些患者会对别人的帮助产生依赖心理,从而放弃活动和锻炼的机会,这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第三,隔断患者与社会的联系,如过于严格地限制探视,禁止患者看书读报,缩小其活动范围等。这样做的后果是使病人的孤独感更加强烈,甚至会产生被社会遗弃的感觉。
第四,日常生活的限制。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正常的夫妻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这最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和精神异常。
实际上,癌症患者如果不是病情特别严重,如果不是处于特别治疗时间(如实施化疗和介入治疗时需要隔离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等),完全没有必要限制他们的正常活动,不仅饮食毋需忌口,性生活也不必取消。让癌症患者及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鼓励他们向社会靠拢,有益于他们的康复。在今天,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癌症带来的痛苦也完全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消除或使之减轻,各种有效的治疗完全能够大大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使其恢复一定的工作能力,众多的“抗癌明星”在抗癌俱乐部中幸福愉快地生活,有的人甚至比患病前取得更大的成绩,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另外,保持精神愉快和心情舒畅,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手段,它甚至可以充分调动全身免疫系统使癌瘤彻底消失!所以,关怀照顾癌症病人并非越是无微不至就越好,这需要引起癌症患者家属及好友的高度重视!
癌症治疗的新希望
对癌症的治疗目前医学界一般是通过手术、放疗及化疗等各种手段来暂时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命,减轻他们所受的痛苦,但是尚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癌症。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在癌症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致癌”过程及癌细胞的活动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依据这些最新基础研究成果研究与开发的一些新的药物已相继问世或已进入临床试验,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抑制新血管形成,启动“自杀程序”,消除癌细胞
癌细胞的形成实际上是由正常细胞在老化过程中功能与活动失去平衡与制约所致。正常细胞可以控制自身的分裂速度及新陈代谢,而癌细胞则不能,它们只能无序地、不停地再造细胞,再慢慢积累成不断增大的肿瘤;正常细胞一旦发现细胞出现缺陷,就会自动启动细胞内贮存的“自杀”程序,消除缺陷细胞,而癌细胞由于功能缺失,无法启动“自杀”程序以阻止其分化生长。目前的癌症化疗药物不能有效地、有选择性地分辩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因此只能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同时杀死,借此减缓癌细胞的扩散,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巨大的毒副作用。未来的抗癌药物能否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毒性,取决于能在多大程度上找到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差异,据此研究出有更高特异性、靶向性的化疗药物,即能选择性地杀灭癌细胞,而正常细胞又可免遭池鱼之殃的药物。
新的研究发现,成年人(孕妇除外)只能在两种情况下产生新血管,一是伤口愈合,二是病态型的细胞增长(如癌症)。由于癌细胞的分裂速度远比人体内其它细胞来得快,它们要依靠新血管增生来供给所需要的血液及营养。这一发现为抗癌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已有一批通过抑制血管增生从而阻断癌细胞扩散的“准”新药正在进行临床的各个阶段试验,美国Entre Med制药公司日前有四种药物已经或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塞里多迈德、安吉奥斯塔亭、思多思塔亭和Z-甲氧基雌二醇。
塞里多迈德50年代在欧洲是一个处方用镇静剂,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它有致命的副作用,数百名孕妇服用后生下来都是肢体或器官不全的畸形儿,酿成了人类制药史上最大的悲剧。深入研究后发现,其致畸原因是由于它阻止了胚胎发育期的新血管形成,而这对婴儿的肢体和器官发育至关重要。正是由于它这一特殊的生物药理活性,50年后为癌症和老年黄斑退化所致失明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目前塞里多德正处于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其对前列腺癌、乳腺癌、脑癌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它能显著阻止癌细胞增长。
2、基因工程技术用于抗癌作用的研究
致癌基因与抗癌化疗:我国肿瘤分子水平的研究已接近国外同类研究水平,抗人膀胱癌基因工程单链抗体的制备,为膀胱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型抗体。
第四军医大学陈志南教授与杨志博士合作,发现一个肝癌功能性新基因,并证实其具有控制肝癌扩散与转移功能,此基因被命名为“Hab18G”。他们制备出与肝癌细胞有高亲和性、高特异性的抗肝癌抗体(HAb18),并以此作为载体,相继在肝癌的实验诊断研究中发现,该抗体能将直径0.5厘米病灶区的癌细胞杀灭,而正常组织细胞不受损害。
浙江省肿瘤医院吕桂泉主任医师等研究表明,P53、P16基因突变是食道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分子遗传事件,并与食道癌转移及患者生存期有关。他们采用现代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化方法、PCR-SS-CP方法、PCR-RFLP方法及ID-PCR等方法),检测P53与P16基因的蛋白表达、基因突变、P53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和P16基因缺失等项目。结果显示,P53及P16基因变异是食道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遗传事件之一。因为野生型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它可诱导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即凋亡。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到一个特殊的DNA序列,通过抑制或激活其它基因的转录从而降低肿瘤细胞对程序性死亡刺激的抵抗力,而失去正常功能的突变。缺变型P53基因则相反,它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现在我国不少肿瘤工作中,在抗肿瘤基因研究中认为:当P53基因突变或缺变而失去正常功能时,可增加癌细胞对抗癌药诱导程序性死亡的耐受力,从而使抗癌药药效降低,即抗癌药耐药性显著增加。显而易见,P53基因在抗肿瘤方面有着重要的治疗价值。因此,分子生物学及抗肿瘤基因(基因工程、基因治疗)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肿瘤学家科研的前沿课题。
3、中药透皮剂结合永磁治疗肿瘤的研究
在国际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继口服剂、注射剂之后,透皮吸收制剂已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方法及剂型的研究热门话题。
中药透皮剂古已有之,中医的“内病外治”就是通过中药外用,透皮吸收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传统中药外用多为辛辣芳香、气味浓烈的穿透性强的药物或活血化瘀药,如辣椒、麝香、乳香、白芷等,所谓“假猛药、生药、香药率群药,开结气滞,直达病所”,是中药透皮“内病外治”的理论基础。很多溶媒作为中药的赋形剂有增加透皮吸收的作用,水调和药物可增强药物与皮肤的水合作用,醋和酒能增强中药脂溶物成分的溶解和吸收,蜂蜜含有蛋白质、树胶样芳香物质为天然吸收剂,鸡蛋清含有蛋白质及多种有机物可增强药物与皮肤的亲和性。
晋代葛洪用黑膏药治病就是一种透皮给药的典型范例。研究表明,用黑膏药贴剂,可提高皮肤的水合作用,在局部形成难以蒸发扩散的密封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由5%增至50%。近年研究证明,中药薄荷、麝香、樟脑等作为中药透皮促渗剂有良好效果。而且也有学者研制成功的有戒烟用的“烟碱贴剂”,治疗乳房纤维瘤、经前乳痛症、回乳用的“魔贴”等。但发展还很缓慢,有望从膏药、软膏、橡皮膏、膜型、沐浴剂、药枕和护膝、护腰等多种类型研究开发,丰富和发展“内病外治”的中药透皮制剂。
河南省中医肿瘤研究所李勤教授率科研组经十余年的研究,从中医外治学说、经络学说结合现代物理磁学理论出发,开发出一种从中药提取的抗癌成份结合永磁(钕铁硼)研制成的癌痛克磁药贴,这种磁药贴为透皮控释制剂,在磁力线的作用下,可以使抗癌药物成份从穴位、皮肤毛孔、皮下毛细血管渗透于病灶区,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转移性肿瘤患者取得了抗癌镇痛、消肿逐水、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较好效果。该产品已通过 河南省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科研鉴定,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国家发明专利。该产品目前已投放市场,不少患者反馈效果较好。
重病需用重药
1、雄黄有望治愈白血病
一项长达6年之久的研究成果显示,二硫化二砷(中药雄黄的主要成分)可成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0位接受治疗的患者目前全部生存了5年以上,实际无病生存率达到95.8%。在最近召开的全国肿瘤大会上,首次报告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发生严重出血导致死亡,临床上视其为一种十分凶险的血癌。近年来,在关该病的治疗研究很热,但无论是骨髓移植,还是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尽管疗效尚可,都存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就连最新文献报道的三氧化二砷药物,也必须经静脉给药方式,无形中给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添了不少麻烦。那么,能否有一种可达到相同药效,使治疗更简便、经济,适宜巩固和维持治疗的口服制剂呢?陆道培院士报告说,研究发现,口服雄黄与三氧化二砷相比,毒性明显降低,而且四硫化四砷的纯度越增加,药物的副作用也越少。于是,陆道培院士将经过高度提纯的晶体状四硫化四砷,采取单一口服的给药方式,对110例年龄在14岁以上的不同病期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血液学的异常变化也分别在22天至110天内明显好转。特别是20位初次治疗患者,用药1个月后,体内的早幼粒细胞不再分化,出现了退行性变和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标志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
值得提醒的是,四氧化四砷并不是对所有白血病都有如此满意的疗效。据了解,该研究选择的病例是很严格的,几乎都是染色体易位t(15;17),和RARa-PML阳性的患者。
2、用合理剂量和剂型的砒霜治病已成为现实。
人们只知道砒霜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烈性毒药,它在古今中外许多名著中都是杀人的毒药。
砒霜是巯基毒物,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03)。它对细胞中的巯基有较强的亲和力,在体内极易与丙酮酸氧化酶的巯基结合,使代谢过程发生障碍,糖代谢停止,细胞死亡。三氧化二砷对常人的致死量为70mg-80mg,敏感者很低剂量即足致发病,也有人可耐受较大剂量。小剂量的砒霜又是一种以毒攻毒的良药,曾被古人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和梅毒等疾病。我国学者从本世纪70年代就开始应用砒霜治疗白血病,取得良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高达91%,5年存活率达54%,13例10年无病存活,最长存活已达到26年。
近年来随着砒霜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国内外已先后有许多学者尝试将其用于机体其他部位肿瘤的治疗,并发现了砒霜对诸多癌细胞也存在着明显的抗肿瘤和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尤其对肝癌,较低浓度的砒霜可明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能选择性地消灭肝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真正做到了“祛邪而不伤正”。针对砒霜毒性大,难于掌握正确用量,易发生毒副反应等情况,用科学方法将其精制纯化制成注射液,不经胃肠道给药,既提高了血液和肿瘤内的药物浓度,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毒性。
据报道,目前应用砒霜制剂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已超过1000例,多数病人用药后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部分病人肿瘤明显缩小。对于失去手术机会,又无法介入治疗的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另据报道,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大范围的科研协作,对于砒霜治疗肺癌、食道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疗效进行临床验证,其疗效已初步得到确认。
如何看待经实验研究筛选的抗癌中药
恶性肿瘤是人类的大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寻找新的抗癌药,特别是在天然药物中筛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曾筛选天然药物8万多种,约3.5%有抗癌作用。中药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有的通过产生干扰素、白介素或环磷腺苷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于植物品种、产地不同,判断效果标准不同,筛选结果的重复性常常受到影响,又由于药物对癌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不能反映药物通过人体内部抗癌机能而起抑癌或杀灭癌细胞作用,即使对动物实验有效的药物,由于人体与动物的差异,用于人体也不一定有效。相反,有的药物用目前实验方法还看不到或证实不了抗癌的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上确实有疗效。有的对癌细胞或动物有抑癌作用的中药经提纯后又因毒性过大,无法用于临床。因此,实验研究筛选出的抗癌中药,只能供临床辨证施治时参考。下面举一些经实验研究筛选的抗癌中草药如下:
经过动物体内试验证明,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有:龙葵、白花蛇舌草、肿节风、鸦胆子、长春花、山豆根、墓头回、补骨脂、防风、薏苡仁、漆姑草、猫爪草、七叶一枝花、知母、白毛藤、马钱子、山萸肉、女贞子、皂刺、石上柏、莪术、冬凌草、半枝莲、牛蒡子、黄药子、栝楼、虎杖、穿心莲等。
经体外实验,对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在90%以上的中药有:阿魏、土常山、乌梅、大茴香、野蔷薇果、黄柏、黄芩、黄连、雄黄、甘草、葱白、诃子、栝楼仁、槐角、干姜、天花粉、款冬根、鸡血藤、枳实、南星、苦楝皮、瞿麦根、决明子、萱草、桂心、枸杞子、枸杞叶、寻骨风、五加皮、蜈蚣、红花、五倍子、五味子、厚朴、升麻、松脂、沉香、地骨皮、仙鹤草、蝉蜕、茜草、石榴子、蟾酥、苏木、大枣、大黄、水杨梅、威灵仙、地榆、丁香、明矾、竹三七、葶苈子、田三七、土茯苓、土通草、人参、野菊花、苦菜、败酱草、斑蝥、覆盆子、木通、丹皮、蔓荆子、鹧鸪菜、木香、射干、泽兰、金钱草、Zhe虫、高良姜、熊胆、龙眼肉等。
有学者按现代医学实验,将中药分为两型:A型,用微量(几微克到十几微克/毫升),有强烈抑制癌细胞生长,但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也大;如黄柏、黄连、瓜蒌、茜草、苦楝皮、苏木等;B型,100-150微克/毫升,有强烈抑制癌细胞作用。此类中药又可分为4种不同情况:①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黄芩、诃子、鸡血藤、知母、土茯苓等。②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强,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弱。如瞿麦、山归来、山豆根、蝉蜕、萱草、半枝莲、田三七、甘草、水杨梅、升麻等。③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弱,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如猪苓、田基黄、荆芥、柴胡、人参等。④对癌细胞有强抑制作用,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如仙鹤草、白毛藤、败酱草。
还有学者提出:中药抑制作用有时间性,停药1周后癌细胞恢复增殖的中药有牛蒡子、诃子、黄连、川楝子、杨梅皮等;停药两周后增殖的中药有黄芩、茜草、石榴皮等;停药3周后恢复增殖中药有栝楼、苏木等;停药4周恢复增殖的中药有夏枯草等。故认为,服中药有效时,应长期坚持服药,方可达到长期带瘤生存
警惕[药源性癌症]
药物可治病,也可致病。医学上把因使用药物而引起的癌症称“药源性癌症”。下面将几种可能致癌的药物作一简要介绍,以期引起人们的警惕。
1、解热镇痛药:如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复方阿司匹林、氨非咖片、去痛片等,这些药如服用数年乃至数十年,可引起肾盂癌和膀胱癌。长期服这类药者的发病率约为9.5%。
2、抗肿瘤药:硫唑嘌呤可诱发淋巴瘤、白血病(血癌)、宫颈癌、唇鳞状上皮癌等;环磷酰胺可诱发膀胱癌、淋巴癌和急性白血病;长期使用氨甲喋呤治疗牛皮癣,可诱发肾癌和乳腺癌。
3、抗癫痫药:长期大剂量使用苯巴比妥可致恶性脑瘤,孕妇如长时间服用苯妥英钠,其新生儿可患神经纤维母细胞瘤。
4、睾丸素类药物:长期大剂量使用甲基睾丸酮、去氢甲基睾丸酮、庚酸睾丸酮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易引起肝细胞癌。
5、乙烯雌酚:妊娠初三个月或长时间应用本药的妇女,其生下的女婴以后可能发生生殖系腺癌;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妇女用此药,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男性患者每日用此药0.5毫克,连用数年可发生肾上腺癌。
6、氯霉素:包括氯霉素片剂、针剂和氯霉素眼药水。这些药如长期使用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其导致血癌的潜伏期可长达7年。
7、利血平:长期服用利血平的妇女,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易患乳腺癌。
此外,土霉素、氯仿、砷化合物、煤焦油软膏等药物都具有程度不同的致癌作用。
对上述这些有致癌作用的药物,原则上应尽量少用,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必须用较大剂量时,应尽量缩短用药时间。
高龄为何易患癌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急剧上升,已成为现代社会严惩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
癌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其中以老年患者居高。据统计,我国癌症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3岁。高龄患者率之所以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在癌症病因中,80%以上与环境中的各种化学致癌物质密切接触相关,而老年人接触这些有害物质的时间相对较长,遭受其害的机会自然就多。因此,年龄越大,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二、是癌症在人体内的发展过程相当长,医学上称之为“致癌的潜伏期”。从致癌物引发细胞癌变到病人出现症状,往往需要经过10-30年的时间,有的甚至可达40年之久。
三、是人体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人在年青时,免疫系统非常发达,癌症的发生被限制在较低水平,当年龄不断增长后,正常免疫功能会逐渐下降,给潜伏的癌细胞以可乘之机。一旦人体对肿瘤失去抵抗和防御能力时,发生癌症的危险必然会增加。
四、是老年人的体质趋于衰弱,内分泌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分泌失去平衡,这就易造成某些激素持续作用于一些敏感组织,增加了对致癌物的“易感性”。
此外,有些老年人在生活中经受某些病毒感染的机会有所增加,这方面的致癌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老年人一旦得了癌症,由于年老体弱,往往不能进行手术或放化疗,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战胜癌魔的最好办法就是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癌症,如科学饮食、适度运动、不过度疲劳。
警惕癌症患者低龄化
不久前,一位16岁的护校女生住进了北京医院,经检查,发现她患有卵巢癌,需要进行手术及放、化疗。据报道,不少医院近年收治的癌症患者中,20—30岁患者比例有较大升幅,癌症患者低龄化日益明显。
据报道,本世纪8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进行的专项普查表明,全球癌症患者为700万人,500万人死于癌症。16年后同99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专项普查结果表明,全球癌症患者已达1040万。我国70万,80年代达到90万,90年代达到130万。
面对癌症发病率日益递增的态势,我们不能不认真对待,特别是癌症向中青年人群逼近,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癌症病因,至今说法纷纭,但有两点在各国科学家中认识一致,即80%以上的癌症是由外在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8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分析了大量的调查资料后指出,癌症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作用,积累形成的疾病。
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也是癌症患病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专家们认为,改善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可使癌症发病率降低30%—40%。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归纳为以下4种:
1、不合理的膳食:单纯追求味觉享受,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讲究膳食的科学性与合理搭配,营养失衡是产生疾病(包括癌症)的温床。
2、吸烟对健康构成多种危害:不仅会导致多种癌症,还会增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心理压力过大:这是癌症增多的一个新的因素。科学家们预言,它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研究热点。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使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心理因素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缺乏运动:人们体质、免疫力因而下降,疾病乘虚而入。电子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淡化了人们的运动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控制癌症的三个1/3战略,即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1/3的癌症病人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
烹调也应注意防癌
科学研究证明,亚硝酸类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引起细胞的突出、畸变,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然而,当亚硝酸盐遇到两倍于它的维生素C时,就不能在人的胃里与胺化合成亚硝酸胺了。
新鲜蔬菜、冷冻蔬菜、干制蔬菜和许多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中西红柿、青椒、菜花、油菜、卷心菜、桔子等所含的维生素C最多。有人按1:10的比例把亚硝酸胺与蔬菜汁混合起来做试验,发现一些蔬菜的汁能起到消除致癌物亚硝酸胺的作用。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科学烹调,在烹调中,不要让蔬菜等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损失掉,尤其是要避免维生素C熟制过程中的损失。
那么,在烹调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1、鱼、肉不可烧焦:被烧焦的鱼和肉及其制品中含有较多的强致癌物质,我们在烹调鱼、肉时,千万注意不要将其烧焦,已经烧焦的部分不要吃。
2、多吃根茎类的蔬菜:萝卜、豆芽、南瓜、莴苣和豌豆中有一种酶,能分解亚硝酸胺或阻止致癌物质发生作用;白萝卜、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中含有木质素,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因此,多吃些根茎类蔬菜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3、蔬菜要先洗后切:由于维生素C易溶于水,又易氧化,化学性质不稳定,所以最好不要将蔬菜切完后再洗,应尽快下锅炒,不宜放置过久。
4、烹调要快:烹调时,要做到旺火、急炒、快盛。这样可以充分保存食物中的维生素C,此外,还应少用蒸和煮的方法。
5、不要挤出菜汁: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其它养分,故一般不要将菜汁挤掉。如果确实需要挤出菜汁,也应将挤出的汁利用起来,如做汤等。
6、适当用点醋:烹调蔬菜时如能放一点食醋,不但味道鲜美,还能保护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分解。
7、不宜加用食碱:在烧煮豆类蔬菜时放些食碱,可使食物酥软,但是,这样却会使维生素C大量破坏和流失,降低蔬菜的营养。
此外,科学研究还发现,腌菜、腌肉里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食品加工中用的防腐剂、着色剂也含有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因此,最好少吃这些东西。
肿瘤早发现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健康的防癌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少食熏烤、煎炒、盐腌及霉变的食品,及时治疗癌前病变,积极开展普查普治,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现在,癌症的防治强调“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中早期发现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癌症呢?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癌症的常见症状。
1、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尤其是伴有白细胞明显增高、贫血、出血等。
2、进行性消瘦:无明显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情况下,体重不断下降,营养状态越来越差。
3、进行性贫血:在饮食正常又无明显出血的情况下,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慌等症状。
4、身体任何部位(如乳房、颈部、腹部等),有逐渐增大的肿块。
5、身体任何部位(如舌头、口腔、皮肤等处),没有创伤而发生溃疡,尤其是经久不愈的。
6、中年以上妇女出现不规律阴道流血或分泌物(白带)增多。
7、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烧灼样疼痛,异物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畅。
8、久治不愈的干咳或痰中带血,尤其是男性有长期吸烟史者。
9、长期消化不良,逐渐加重的食欲不振或原有的规律性疼痛(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近来规律消失者。
10、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
11、鼻衄、鼻塞、单侧头痛或伴有视物不清或双影者。
12、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原有的毛发脱落。
13、无痛性(即不伴排尿疼痛或下腹疼痛)的血尿。
14、不伴疼痛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如果你被怀疑得了癌症
——用哪些方法诊断肿瘤
检查肿瘤的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约有75%以上的肿瘤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故经常规检查而发现。而对于某些难以确诊的肿瘤,则必须采用特殊检查:
1、X线摄片:X线摄片检查可发现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浸润至周围组织的范围。此方法诊断准确率较高,目前广泛应用于头、颈、胸、胃、肠、肝、胆、胰、乳腺、泌尿系统肿瘤以及四肢骨肿瘤的诊断。
2、CT:即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具有图像分辨率高、诊断效果好等特点,可发现1厘米大小的病变组织,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意义。
3、核磁共振成像:这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成像分辨率颇高,尤其对脑、胸、四肢及肝、胆、胰等部位的成像清晰度超过CT。这种方法还能观察到人体化学和生理的变化,这一点是CT不能做到的。
4、干板照相:又称静电摄影,对于软组织,特别是乳腺组织,其摄影清晰度和对比度都超过普通X线片。此法对乳腺癌及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5、放射性同位素:将放射性元素制成示踪剂,让其进入人体需要检查的脏器中,然后用探测仪器探测其分布,据此来判断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这种方法对甲状腺、脑、肺、肝等处的肿瘤诊断特别有帮助。
6、超声波:分为A型超声波和B型超声波,常用于诊断脑、眼、乳腺、肝、胆、胰、胃、子宫等器官的占位性病变,通常2厘米以上的肿瘤都能探测出来。此法还用于胸水和腹水的判定。
7、热像图:热像图是一种利用物理技术早期发现肿瘤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对乳腺表面进行扫描,如发现乳腺表面有“热点”,这通常即是肿瘤所在。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8、癌细胞检查:包括脱落细胞检查(如痰中找癌细胞)和肿瘤组织切片检查。这些方法对肿瘤的诊断具有直接的生物和组织学意
癌症疗效判定标准--五年为宜
通常,大部分疾病经治疗后,依其症状、体征消失,可以判为“痊愈”,但是对恶性肿瘤却不能这样盲目下结论,因为问题远非这样简单。如有些肿瘤病人经手术后再加化疗,肿瘤消失,症状缓解,身体也像“好人”一样了,似乎可以判为“治愈”了吧。结果1年、2年甚至3年后又复发了。应该说这种情况并非罕见。鉴于这种情况,肿瘤专家提出“5年生存率”的概念来判断癌症的治疗效果。即以病人从确诊后再经治疗生存5年的病人数占同期病人总数的百分比来衡量疗效。换句话说,肿瘤病人经治疗后能正常存活5年,方可以计入疗效统计,或者说“痊愈”。那么,为什么评价癌症疗效要以5年为标准呢?
我们知道,癌症的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目前治疗还有困难,经过或未经过治疗的病人可能在几个月内就转移死亡。但也有个别恶性肿瘤不一样,病情进展相对缓解,即使确诊后不经治疗也可存活1年、2年或3年。这样,如果经过治疗病人也存活1-3年。就很难说明这是由于治疗而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据长期随访观察和大量的临床资料调查显示,恶性肿瘤通过各种治疗3年内存活的相对多些。按一般规律来说,5年之内癌仍可能转移或复发,而能存活到5年以后的病人转移或复发的机会相对较少。如果病人生存超过了5年,一般而言,病情大多数已趋向稳定,转移或复发的机会可能少些。因此,用5年生存率来分析统计大量的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情况,从中研究生存时间与各种因素关系的内在规律,是比较合适的。值得注意是,癌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生存超过5年,又无任何复发迹象,可以认为治愈,但不等于万事大吉,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是必须做到定期复查与治疗,积极配合医生,完全彻底消灭癌细胞。
八成肿瘤可预防
针对逐年上升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11月4日至8日在南京参加全国肿瘤医院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发出呼吁:要加强肿瘤的预防研究。因为,80%的癌症由环境和行为因素引起,是可以预防的。
据悉,我国每年新发癌症160万人,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达130万人,死亡率从20年前的84.6/10万上升为现在的94.4/10万。预计到21世纪,癌症将成为国人的第一杀手。如不尽快采取积极措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今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将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我国近20年肿瘤流行病学和预防学研究的进展表明,积极的预防,可有效遏制和降低癌症发病趋势。首先,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年度变化。例如近年来我国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有所升高,而食管癌、宫颈癌等却呈下降趋势,这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其次,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地理差别。我国癌症死亡率在不同县、市间存在13-671倍的差别,这些差别也是因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的。第三,移民流行病学研究为癌症的环境病因提供了证据。我国广东人移往美国一二代后,胃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和宫颈癌等肿瘤的死亡率逐年下降,而肺癌、肠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肿瘤却明显上升,现已接近美国白人的发病率。此外,职业癌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消除或避免接触职业环境中的致癌物质,以往常发的癌症会逐年减少或消失。以上研究均表明,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因素和人的行为因素引起的,因而是可以预防的。
出席研讨会的专家指出,肿瘤的预防不仅是研究单位的工作,同样是肿瘤专科医院的分内事。专科医院应发挥接触面广、技术力量强等优势,积极投入到肿瘤预防研究中去。
人类将赢得抗癌之战
英国“癌症研究运动”组织秘书长、著名癌症专家麦克维教授近日预测,到2050年,虽然总体上人类可能仍无法完全治愈癌症,但科学家们将在抗癌之战中获胜,届时癌症“将像今天的糖尿病一样可以控制”。
他认为,目前人类正处于新的一轮“基因革命”的前夜,这场革命将产生一系列新的、有效的癌症疗法,并会带来癌症治愈率的大幅提高。他说,在过去12年中,英国癌症治愈率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增长,因此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到2050年,英国癌症治愈率可达到90%。
根据英“癌症研究运动”组织提供的最新统计,仅以英格兰和威尔士为例,两地区癌症患者存活率,在过去25年中就获得了相当快速的增长。统计数字显示,这两地区男性癌症患者中,确诊后存活5年的比例在过去25年中从19%上升至31%。同一时期,两地区女性癌症患者存活5年的比例,则从32%上升到了43%。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人类有望在21世纪攻克癌症。
汤钊猷指出,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当人们还不了解癌症的发病机制地,很难找到对其有特效的药物,征服癌症要比征服其它疾病困难的多。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随着治癌思路的完善,人类有望在21世纪征服癌症。
他说,世界各国目前正在进行人类基因组研究,该研究预计将于2005年完成,该研究将成为揭开癌症之谜的钥匙。随着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组、基因组功能、蛋白质组学等系列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将逐步弄清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在基因水平上的表现,从而在临床上修复发生“故障”的染色体,直捣癌症的“司令部。”
汤钊猷介绍说,近年来,他所在的上海肝癌研究所通过综合疗法,使近400名早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超过5年,使100多名早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超过10年。他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早期癌症将被证明是可以治愈,癌症复发患者也有望通过再次手术等治疗手段被治愈。目前,医学界已找到对某种癌症有效的疗法,如对付白血病的“分化诱导”、“凋亡诱导”疗法等。
谈到诊断癌症的手段,汤钊猷说,CT、彩超、磁共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等诊断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癌症诊断进入到“亚临床诊断”阶段。随着上述诊断技术的普及,将有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够被早期发现。今后,人们还可以运用基因芯片来辨别癌症。这些诊断技术为癌症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了可能。
汤钊猷还指出,今后,微波、超声波将被更多地应用于癌症治疗,放疗的三维适形技术将大大降低放疗对人体的副作用,化疗新药会被不断推出,干扰素、生物导弹等生物治疗技术将在癌症治疗中得到普及,基因治疗将成为对癌症最具威力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