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设定,当然取决于社会需求,就像任何一种产品或是一种服务,都是因为有了需求才得以存在的道理一样。人们籍由商品交换,各取所需,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
接下来,社会对某种职业的肯定,则通过报酬来加以体现。一般地说来,在同一领域,挣钱多的,其职业的重要性就要大些,比如CEO就比其他的人要挣得多些,杰出教授又比普通教授挣得多些。然而不同的领域之间,则难于比较,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体是行业利润高的,职业报酬也高,像搞学术的就没法和搞公司的去比。所以钱多钱少,无法作为比较贡献大小的唯一参数,不可一概而论。
一个人要生存,必须具备某种生存的手段,这当中就包括职业选择。而任何一种职业本身,都需要某种与之相应的技能。技能有各种各样,且有高有低。 在现代社会,人们获得技能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教育。换句话说,教育是在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职业准备。
具体到职业的分类,则更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其多样性概源于社会分工的多样化。 对工薪阶层而言,个体对社会贡献的多寡大体上是经由其所从事的职业来加以界定,并通过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来加以实现。通常来说,容易干的工作,收入少些,干的人也较多,多集中在体力劳动;不容易干的工作,收入较多,干的人也较少,多集中在脑力劳动。这一事实,基本上体现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一般规律。
如果一个人可以从繁多的职业中,选择一项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并能够养活自己,那么从社会的角度看,他对社会就不亏欠,就应当被视为一个成功者。如果他能够在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能多贡献个块儿八毛的,那他对这个社会就有多余的贡献,当然就是较大的成功者。因为所谓成功,无非就是要完成某种预期。换句话说,社会实现了对他的最低预期。就像一个学生,不管其在学校的排名如何,只要拿到了毕业证书,就是成功,因为社会对一个学生的最低预期就是拿到毕业证。所以无论一个人是干什么的,清洁工也好,搬运工也罢,只要他能够养活自己,就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成功,就是一个成功者,当然就没有理由自卑。
换句话说,无论其所处的层次是高是低,只要他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职业上的成功。如果他觉得自己还能够更上一层楼,且又不勉强,就有机会在职业上做出更大点的贡献,也就是能者多劳。这样一来,他就被认为在职业生涯中更加成功。显然,这里采用的评价系统,是自下而上的。因为无论他处在社会的那一个层次,他都会被当成一个成功者:一来,他能够养活自己;二来,他已经尽了力。按照这种评价,一个社会则鲜有失败者。只要尽力而为,就可以安贫乐道。社会并不会因为他处于最底层,就把他当成一个失败者而一棍子打死。在社会的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已。只要教育的机会均等,就业的机会充裕,任何职业其实都带有某种暂时的含意。所以在这种社会中,教授开餐馆或执行官站柜台,就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说到底,任何一种工作都只不过是一个谋生手段而已。
相反,如果按照从上往下的方式进行评价,那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似乎只有挣钱多的,职位高的,或者说是处在金字塔塔顶的人,才会被视为成功者,而其他的人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于是乎,就会有这么多人会对名牌学校,热门专业,高薪职业的趋之若鹜,完全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特短。得之,吾幸;失之,吾哀。此可谓:“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心态,换言之,就是“输不起”。
可是,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很快就会出现一个重大问题:对整个社会来说,失败者太多,成功者又太少。因为跟比尔盖茨比,钱总是太少;跟爱因斯坦比,又总是太笨。实在比不了了,又接着跟街坊邻居,同学朋友比,反正谁只要过得比他好,他就跟谁比。结果,越比越来气,越比越没劲。于是,整天都被一种失败的氛围所笼罩,自责自怨,不可自拔。显而易见,这种自上而下的衡量标准所造成的一个直接恶果就是:心理失衡。
一个人的心理失衡之后,对生活的满意度就会荡然无存,更谈不上对别人和对社会的感激之心。一个人若连感激之心都没有了,自然无法指望他会对别人或对社会做出任何回报。
一个人若总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心态面对生活,久而久之,对工作就会缺乏热情,以至最终丧失职业道德;对孩子就会拔苗助长,无形中就将自己想做人上人的希望强加到无辜的孩子们的身上;对社会就会变得冷漠无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正因为这种loser心态,其一切所得都是理所当然,与别人无涉,不过是其个人奋斗的结果。其一切所缺,全怨别人,无论如何还得拼了命去争回来。倒不是真缺什么,而是怕授人以柄,受人揶揄,以免被人当成失败者。总之,一切都是为了面子,为了活给别人看,至于自己过得到底怎样就顾不上了。
如此下去,他的人生就不会有喜悦,更不会有感激;由这样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就难得见到热心公益的大众,进而连公德和爱心都会变成一种奢侈品。人与人之间只会剩下利害得失,再加上算计,如此而已。
由此可见,只要一个人能自己养活自己,于社会就不亏欠,就应当活得理直气壮,心安理得,心满意足;换句话说,只要一个人能胜任自己的那份工作,他就是职业上的成功者。至于他是用牛刀来宰牛,还是用牛刀来杀鸡,就是他自己的选择了,旁观者理当悉听尊便。
有了这种普通人的成功心态,便能常怀感恩之心,常做公益之事。于人于己于社会,实在是三全其美。
(匆草于12/27/06)
疑问之一:广州车祸现场路人围观 老外冲上救人(图)
疑问之二:英心理学家推出世界“快乐地图?中国列第8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