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以购买力评价来计算,中国GDP实际上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中国需求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火车头。工资优势、资本成本低、基础设施改善和“以GDP为中心”的政治文化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四种原因。
中国经济现状及分析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今天中国经济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GDP总值是2.2兆美元。若以PPP(购买力评价)来计算,中国GDP实际上已经名列世界第二。到2013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以美元计算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今天中国股市在世界排21位,但到2013年,中国股市应该是世界上三大股市之一。
但中国经济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银行体系尽管得到国家大量注资,不良资产比例出现明显下降,但是银行体系的商业运作模式还没有达到世界标准。中国至少还有2亿人处于失业或就业不足状态,就业压力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持续下去。人民的收入差距在急剧扩大。今天的中国人缺乏社会保障体系,进入老年后,指望的不是国家福利而是自己的钱包和子女的钱包。
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12年前的中国。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不过是美国经济的20%;但换个角度看,去年世界经济的增长为4.9%,其中1.4%来自中国,美国的贡献为0.7%,日本的贡献仅为0.2%。换句话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牵引力,超过了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牵引力的总和。中国的城镇化势头,在以每年建造两个波士顿城的速度进行;世界上每年生产钢铁的40%和每年生产水泥的60%,被使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需求是刺激德国、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点。可见,中国需求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火车头。
中国变化的四大原因
第一个,中国神话中讲得最多的是工资。中国制造业的工资,大约是马来西亚的1/3,而马来西亚是日本的1/10;中国工资是墨西哥的1/3,而墨西哥是美国的1/10。换句话说,中国制造业工资与世界一流发达国家的差距,大约是1∶30。
第二个原因很少被人提出,那就是中国的资本成本非常低。中国的利率水平很低,我们今天放在银行的储蓄只拿百分之二点几的利息。除去通货膨胀和利息税,钱几乎是白白地放在银行里。换句话说,中国的资本成本非常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基本上是“储蓄人资助投资人”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工业上的过度投资、产能过剩才从一个产业向另一个产业、再向下一个产业转移。资金过度便宜,是中国工业化快速前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基础设施的变化。在过去几年原材料价格大涨,但中国出口商的出口价格涨得有限。当然中间有一部分是出口商用自己的利润顶替掉了,但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增加、通过生产力的提高来解决的。五年以前,在东莞一批货从出厂到装上前往美国西海岸的货轮,整个过程需要12~15天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3~5天时间。我认为,基础设施的大幅度改善,道路、港口、电力供应效率的提高对中国生产力的提升、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原因是,中国有一个非常浓厚的“以GDP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地方官员如此注重GDP,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几乎是看不到的。GDP本位的考核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官员们就非常有兴趣、有积极性去发展GDP。上述这4个因素,都是中国经济过去20年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
三个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农村的发展。今天中国城乡之间的差别,对经济发展来讲,犹如一条长腿、一条短腿一样,已经开始拖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后腿。
第二,资产升值在中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在过去20年,经济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在资产价格上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在今后10年,资产价格会出现喷泉式的上升。
第三,金融改革进入一个全面攻关的阶段。今后5年,银行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汇率改革、资本项目的开放,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经济长期繁荣稳定的关键。
根据我们的研究,从以美元计算收入分配来看, 1999年时,中国人均收入大概有10%在1200美元左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国的人均收入大概就有4000美元左右。
从消费来看,今天美国占世界消费的32%,中国仅占3%;而到了2014年,美国占世界总消费的28%,而中国能占到11%。换句话说,美国基本维持了一个相对强劲的增长,但是由于中国需求的逐步扩大,尤其是个人消费的增长,中国会成为世界总消费的第二大国。如果从当年的增长来看, 预计2014年~2015年世界的订单中有22%是来自中国。到时候跨国集团所收到的订单中,有5000多亿美元来自中国,美国大概是2600多亿。到2014~2015年时,中国不仅是世界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成为世界消费大国。
近期政策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几次加息,对银行储备金率的调高,以及对银行贷款的行政干预。这些措施对中国经济、对中国房地产会有什么影响呢?
简单的答案是:零。
中国今天的资金流动性处于一个极其宽松的环境。利率水平、货币环境基本维持在4年前抗通缩的水平,但是经济情况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从一个极度宽松的环境,拉回到一个中性环境,需要时间。通过加息来调整目前这个经济周期,就像从一个满溢的水池里舀出两勺子水而已。对于整体的货币环境的改善,并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实政府的很多措施都是三心二意的。如果你站在政府的立场上看,目前通货膨胀并不明显。所谓的过度投资,也不像两年前工业投资遍地开花、钢厂和水泥厂到处都是。今天的过度投资,基本集中在两个领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不过,基础设施投资是一个好的投资,中国的基础设施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提高中国生产效率,对于把增长从城市移向农村、从东部沿海移向内陆地区极其重要。我认为,即使是投资出现反弹,北京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打压。
唯一需要下压的是房地产,而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政府不希望房价涨得太快;但另一方面又必须要有这么一个经济增长的动力。房地产是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也是地方财税的主要源泉。国务院的六项房地产措施,好像是在晴空中打了一个雷,但是雷后下不下雨,下多长的雨,目前并不清晰。
解决房地产靠加税
中国的真实情况是:把钱存银行,不过2%的利息,除掉了通货膨胀,除掉了利息税,等于白白把钱存在银行里;如果把这些钱放到房地产中,至少你的租金回报有4%~6%。如此货币环境下,炒楼是正常的——别怪地产商,也别怪什么炒民,问题出在人民银行上。只要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上不出现一个重大转变,我认为过度流动资金带来的热钱、炒作只会加速,不会减速。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相信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只会小打小闹地搞一下。全中国的房地产在今后18个月会出现一次相当迅猛的上涨。到时候政府又将面临一个新的烦恼: 2008年奥运会在即,政府总不能在奥运会以前把经济打压下去。所以,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这儿贴一块膏药,那儿贴一块膏药,直到奥运会结束为止。
真正解决房地产的问题,不在于加息,不在于提高首付比率,甚至不在于政府的信贷政策。我认为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关键,是加税。一年以前税收手段,曾在两个月内将上海的房地产从沸点降到冰点,其定点杀伤力非常明显。
人民币升值对美国不利
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北京和华盛顿联合一起演了一场双簧戏。中国政府并不希望人民币大升,这个大家都知道,我也没必要多解释。“人民币如果升值20%,可能对墨西哥有利,可能对马来西亚有利,但帮不上美国的中西部。”道理很简单——美国今天的生产成本和中国的生产成本差得太大,那么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只能够把美国对中国的订单推向墨西哥、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国家,却未必真正能帮到美国的就业。
今天80%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与美国的企业有着直接的关联,订单来自戴尔、摩托罗拉、沃尔玛、玩具反斗城。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的零售价格是19.99美元,可是中国制造商只赚到50美分,剩下的利润全部在美国人的兜里。这些人绝对不会在电视前面说,我们把就业机会移到中国去了。但在幕后,在国会山的游说上,他们的实力非常强劲。我把布什在人民币问题上所做的事情,叫做“光叫不咬”。他是行政当局,他必须维护美国的利益,他一定要叫,而且一定要被选民看到他在叫。但是如果真的 “咬”下去,那是另外一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