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天很阴,随时都可能会下雨。远处有人出殡,送葬的队伍很稀少,但很肃穆。在这个老人很多的城市里,送葬的大多也是白发苍苍的老者。看着他们走向墓地,想起我逝去的至亲们,今年又不可能回去扫墓,坟冢一定已是荒草凄凄。一掊黄土隔开了两个世界,但时间的河流冲走了黄沙,却冲不淡记忆的颜色。那四年半相继去世的三位至亲,使悲伤充斥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可谓是:睹亲人去,为何如此急?嚎啕断,肝肠碎。悔恨泪,十载夜半思更泣。抑悲踏征途,百万坎坷历。
十二岁前的我是生活在蜜罐里的,往里灌蜜的是我的奶奶。二十多年没有见到她老人家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奶奶很象晚年的宋庆龄,那份雍容、那份亲切、那份富态、那份威严和祥和都象极了,但我奶奶只是个平凡的家庭主妇。
十二岁以前的记忆里,最亲的人就是奶奶了。奶奶是养我、救我的恩人。但第一次知道奶奶是我的救命恩人,还是奶奶去世几年以后,碰到当年的街坊邻居,拉着我流着泪道“没有想到你能长得这么高,得亏你奶奶呀,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赶忙四处求证才知,没有奶奶的坚持,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我。听说因母亲生我时年龄太大,出生的时候就难产,生下来就老鼠那么一点大,医生认为不可能存活,建议扔了。奶奶不肯,凭着跟爷爷一起经营中药店学来的一点医学知识,用车前草等药材熬水将我救活,接下来的十二年里可以说是将我捧在手心里养大。
我小时候身体很弱,奶奶是变着花样给我和家人做好吃的。七十年代出生人的大多会抱怨小时候的生活苦,没什么吃的。但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吃得非常好,且是花样繁多,但那些美味随着奶奶去世永远地逝去了。我和哥哥们曾凭着记忆多次尝试,都无法寻回那种香甜。小时候经常会有邻居来询问奶奶菜的做法,经常听人赞叹奶奶的手艺,当时不觉得,等到失去了,才明白那些香美的味道已成为绝版。
七十年代的全国的普通家庭情况都差不多,但我家的生活总比周围人家好,应该是奶奶持家有方的结果。南瓜就有很多种做法,南瓜粥、南瓜饼、南瓜汤、蒸、炒南瓜;还有南瓜藤、南瓜花,跟青椒清炒,或腌了后随时用来和肉末一起炒着吃,美不可言。奶奶常买一整只猪头,很便宜,但吃法非常多,猪脑蒸着吃,猪头肉炒菜,猪骨炖海带、莲藕和萝卜……猪肠洗净油炸跟自家做的酸菜炒着吃格外香;夏秋季节,奶奶会买很多蔬菜用来做榨菜:豆角、茄子、刀豆、辣椒、萝卜、西瓜皮……洗、切、晒、腌、和了做好的豆豉,一年四季随时取来炒菜吃,是我和哥哥们争食的美味。经常有邻居来讨要,他们总感慨同样的食物,同样的做法一经我奶奶的手就怎会有那么好的味道。奶奶还很讲究营养,泥鳅炖冬瓜皮、,药膳鸡(里面有当归、党参、薏米、花生、桂圆、墨鱼等)、鸡粟(?一种野生的植物,有种特殊的香味,离开老家后再没见过)蒸鲫鱼、鸡粟炒螺蛳、仔鸭……每到新麦子出来时,奶奶要托人从乡下买来刚从地里收割的麦子,一部分做麦酱,一部分蒸成馍馍给我们小孩吃,那种香甜与可口哟,总让邻家的小孩垂涎三尺。打开记忆的闸门,有奶奶不胜枚举的美食,却只能定格在记忆里。我父母个子都不高,我们兄妹却一个个人高马大的,奶奶不知要花费多少心思哦。到自己为人妇才知道奶奶是将自己对家人的绵长无私的爱化到了那变化多样的美食里。
奶奶很勤俭,吃剩的炒鸡蛋明知放过夜吃对身体不好,她老人家舍不得丢,不让我们吃,自己却热了下饭。家里每年多的剁辣椒、麦酱、榨菜、豆豉、腐乳和甜藠头,奶奶会拿到集市上去卖,很受欢迎。在房子后面的空地里,奶奶会种一些南瓜、苦瓜和丝瓜。奶奶很胖,又是小脚,可总是从早到晚忙前忙后,家里的家务都落在她一个人肩上。当年表哥们生活在我家,后来侄儿、侄女也相继出生,爷爷、妈妈都上班,父亲在外地工作,不知当年奶奶是如何管理那么多的调皮捣蛋的小孩,并操持一家的家务?一定是非常辛苦的,可我当年哪里懂得呢?
奶奶对我极为宠爱,记得刚上小学时,一天三餐还是由奶奶喂饭。病了,奶奶会白天黑夜守在旁边。父亲和姑姑们都非常孝顺,总从外地买些好吃的或补品带给奶奶。奶奶总舍不得吃,最后基本都塞进了我的嘴里,害得父亲经常要求亲眼看着爷爷奶奶吃才放心。每到黄昏,奶奶会将在街上疯玩的我找回,夏天洗澡后,给我扇扇子驱赶蚊虫;冬天将我搂在怀里,用温暖的双手捂着我冻得象小包子一样的小手。经常有的场景是,到了深夜还完不成作业,一家人都要休息了,父母罚我贪玩,不许家人陪我写作业。寒夜里,我又怕又冷,这时奶奶会偷偷地从房间里出来,给我冲一杯热热的麦乳精,塞给我一个热水袋,冲我摆摆手不让吭气,静静地坐在我的对面。此时的我透过橘黄色的灯光,看着奶奶安详的脸和慈爱的目光,我的心会变得很宁静,安心地完成作业。睡觉时,奶奶会将我冰冷的脚紧紧搂在怀里,用自己身体的热量来捂热我,以便我尽快入睡。
每天放学回家,奶奶都会准备一样零食在等着我,而且每天都在变着花样:米糖、红薯干、栗子、杨梅、梨子、桃子、柿子……这对现在的小孩也许没什么,但对七十年代生活在小镇上长大的孩子,绝对是一种奢侈。我的同学里没有哪位享受过这种疼爱。
奶奶对孙辈虽极疼爱,但不溺爱。我家的家教之严是闻名全镇的,奶奶在生活中会不断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待人接物的礼节,如何尊重别人。错了就必须认错并改正。我们家的孩子出去都会被街坊称赞,教育自己的小孩时都会说 “看某某家(我家)的孩子,你们就不能学着点?”奶奶不识字,是个文盲,但教育出来的两代孩子,都知书达理,在小镇上都算是出类拔萃。奶奶不会说教,但经常会讲一些故事给我们听,那些故事就是包含了为人处事、自强自立的道理。
奶奶很威严,是属于不怒自威那种,现在想来,那就是一种人格魅力。奶奶话不多,不象其他老人那样喜欢唠叨,但在家里绝对是一言九鼎。在小镇上,我家属于外来户,是逃(躲避)日本逃过去的。在那里没有根基,没有亲戚,独门独户。在那偏僻的小镇,这种家庭必会受到排挤和欺负。但我们家没有,一方面可能是孩子们争气,一方面可能是奶奶的原因。很多人怕我奶奶,任何人到我家后说话都会变得细声细气。可我从未见奶奶跟人拌过嘴,大声争吵都没有过。家里、邻里间都非常和睦。都说婆媳是天敌,可奶奶和母亲相处极为融洽,一辈子都没红过脸,也从未听母亲对奶奶有过半句怨言。而家人之间也是亲密无间,从未见相互间有什么矛盾。这导致我多年都不能理解那些亲人反目的事,至今不会跟人吵架,不会讲也不能听脏话。不是故意克制,而是实在讲不来。
奶奶非常仁义。家里有一门农村的亲戚,听说是逃日本时,爷爷奶奶在他们那避过难,奶奶就认成了娘家,一大家几十口人,很穷,可奶奶从来不嫌弃,经常周济,来了都尽一切所能热情地招待。两家来往非常平凡,全镇的人都以为是奶奶真正的娘家。当听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后,都惊讶莫名。奶奶告诉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自己施恩需不要回报。农村的这门亲戚需世代走下去,除非他们不愿来往,否则,需有求必应,待为上宾。现在奶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家也迁离了小镇,但老家的姑姑和哥哥们都按奶奶的遗愿行事。
奶奶非常善良和慷慨,家里有什么时新的吃食,必送四邻,还跟我们说,好东西大家分享才会香。做了好吃的,或是逢年过节,必遣我或哥哥去请几个五保户和生活贫困的老乡来家吃饭,并以上宾待之。五保户家里有什么困难,奶奶也会尽量帮忙、周济。小时候,我在奶奶那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奶奶什么也不让干。但在学校跟同学组成少先队小组,天天给五保户桃水,背残疾同学上下学,奶奶却非常支持。家里经常出入的是一些五保户、家里有困难或诉苦的人及来找爷爷免费开药方的病人,奶奶从来没有厌烦过,一样热情的态度,一样是倒上热茶,一样的花生瓜子等吃食招待。有乞丐到家门口讨饭时,奶奶总会装满一大碗饭和有肉的菜端给人家,并给倒上一大杯茶,拿出凳子让乞丐坐着慢慢吃;乞丐临走前,奶奶必舀一大杯米倒在乞丐的口袋里。同时还不让我们小孩对乞丐不恭,让爷爷给我们讲“嗟来之食”故事。一方面告诉我们乞丐自是迫不得已才乞讨,不能取笑人家;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自强自立。
听家乡的长辈们谈起奶奶,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说奶奶是个了不起的女人,非常厉害,胸襟是男人所不能及,是个文盲尚且如此,如果读点书不知会如何了得!记得奶奶出殡那天,一路上几乎家家都放鞭送行,全镇人都出动送葬,听说是小镇有史以来最隆重的葬礼。现在回想起来,一个大字不识的家庭主妇能有如此威望,是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使然?可惜奶奶去世后,父亲、爷爷在短短的时间内相继去世,使少年的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并很快迁离了小镇,长大后又动奔西跑,没有去追寻究竟。
只知道奶奶是湖南双峰人,生过九个孩子,可活下来的只有三个,作为母亲,奶奶不知会经过怎样的肝肠寸断?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逃避日本人,跟爷爷携儿带女逃到一个叫曹家的小村得以暂时安身,途中有的孩子夭折了,小姑姑因途中出痘,不能及时治疗,一只眼睛几乎瞎了。那时他们躲在路边的草丛里,日本兵就从头上走过,捂着孩子们的嘴的爷爷奶奶不知是如何地心惊肉跳?九死一生的爷爷奶奶终于在那个叫黄桥的小镇住了下来,白手起家,开了药店。在那个当时极为偏僻的小镇,做为外姓人的爷爷奶奶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才能立足,有了自己的家业。生活才开始好转,就碰上解放后公私合营,自己的药店归了公,还被划成了小资产阶级;没过多久又是文化大革命,奶奶极疼的长孙(大哥)没了读书资格,下放农村;奶奶竟然被人吊起来打,还不让送饭;爷爷、父亲相继受到责罚。
清楚记得我小学毕业的那年暑假,姑姑接去家里玩。接到奶奶病倒的消息,姑姑带着我匆匆赶回家里,奶奶已经在医院,患的是脑溢血,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只有眼睛能动。接下来我一直处于迷迷瞪瞪的状态,看着大人们忙碌,觉得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奶奶还会站起来象以往一样疼我。大概半个月后,6月20日,奶奶去世,享年72岁。在炎热的夏天,没有空调,躺在床上半个月,口不能言,身不能动,我那一生操劳、极爱干净的奶奶不知该如何难受?可是去世后,奶奶的脸上是那么安详,还带着微笑,宛如进入梦乡。
奶奶这一生经过了怎样的苦难?可从来没有抱怨,仍以宽广的胸怀对待生活,以德报怨,以仁爱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给儿孙们创造了一个安详的港湾,养育了两代人。十个孙辈每每忆起奶奶,无不扼腕长叹,憾奶奶去世太早,孙儿们无缘孝顺跟前。奶奶的美德已经被传诵到了第三代,对我们家族儿孙的教育应该会有深远的影响。
奶奶生前爱我疼我,去世后却从未进入我的梦里。我一直觉得奇怪,母亲的解释是,逝去的人对自己生前最关心的、最疼爱的亲人不会去打扰。可是我的奶奶哦,多少年来,我都在盼望能与您在梦里相聚,让我再一贪您老的慈爱和温暖,能与您共享天伦,能让我跪倒在您的床前,捧一盏甜酒敬您!奶奶哦,经年离别,梦里难寻,几阕哀伤,唯盼奶奶能进入幺孙的梦里。
奶奶刚去逝时,小姑姑伤心之余,曾说奶奶是因为我操心而死的,否则不会去世那么早。事实的确如此,奶奶为我是操碎了心,我从小体弱多病,还调皮捣蛋,疼我之极的奶奶每天该是怎样的呕心沥血?可是那时太小,不懂得怜惜奶奶,不懂得那份养尊处优和任性娇贵是奶奶的无私奉献和宽容。
每次回老家扫墓,总听人赞美奶奶的为人,总听人羡慕我有这样的好奶奶。多年来,每每忆起奶奶,都会情不能自禁,泪流满面。想写下对奶奶的记忆,却总举不动笔。上面的文字断断续写了两天,泪也流了两天,知道不能记载住奶奶的生平、奶奶的胸怀和慈爱,只是点滴而已。当时弱小的我只能体会奶奶的慈爱和美德,却不能走进奶奶的思想境界里,我想奶奶应该是一个惠心兰质的女子,有一颗宽厚仁慈的心。
奶奶的去世让弱小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死离别的悲痛和天人永隔的无奈,也结束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逝去了奶奶,就逝去了那份无私细腻的疼爱,也逝去了感受奶奶言传身教的机会。等我长大后,才明白没有机会在奶奶面前尽点孝心(哪怕只一丁点)是莫大的遗憾。
常常想起奶奶,怀念奶奶,可相隔千山万水,亲自到坟前扫墓都成了一种奢望。现在我身处异国他乡,奶奶的坟冢更是遥不可及。天堂里应该没有国界,天国的奶奶是否能看到孙女思念的清泪?我亲爱的奶奶,今夜能否进入我的梦里?